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
佛告摩訶男:「優婆塞者,在家清白,乃至盡壽,歸依三寶,為優婆塞,證知我。」
摩訶男白佛ⓐ:「世尊!云何為滿足一切優婆塞事?」
佛告摩訶男:「若優婆塞有信無戒,是則不具,當勤方便,具足淨戒。具足信、戒而不施者,是則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修習布施,令其ⓑ具足滿。信、戒、施滿,不能隨時往詣沙門①,聽受正法,是則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隨時往詣塔寺,見諸沙門,不一心聽受正法,是不具足。信、戒、施、聞修習滿足,聞已不持,是不具足;以不具足故,精勤方便,隨時往詣沙門,專心聽法,聞則能持。不能觀察諸法深義,是不具足;不具足故,精勤方便,信、戒、施、聞,聞則能持,持已,觀察甚深妙義,而不隨順②知法次法向,是則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信、戒、施、聞,受持觀察,了達深義,隨順行法次法向③。摩訶男!是名滿足一切種優婆塞事。」
摩訶男白佛:「世尊!云何名優婆塞能自安慰④,不安慰他?」
佛告摩訶男:「若優婆塞能自立戒,不能令他立於正戒;自持淨戒,不能令他持戒具足;自行布施,不能以施建立於他;自詣塔寺見諸沙門,不能勸他令詣塔寺往見沙門;自專聽法,不能勸人樂聽正法;聞法自持,不能令他受持正法;自能觀察甚深妙義,不能勸人令觀深義;自知深法ⓒ能隨順行法次法向,不能勸人令隨順行法次法向。摩訶男!如是八法成就者,是名優婆塞能自安慰,不安慰他。」
摩訶男白佛:「世尊!優婆塞成就幾法自安安他?」
佛告摩訶男:「若優婆塞成就十六法者,是名優婆塞自安安他。何等為十六?摩訶男!若優婆塞具足正信,建立他人;自持淨戒,亦以淨戒建立他人;自行布施,教人行施;自詣塔寺見諸沙門,亦教人往見諸沙門;自專聽法,亦教人聽;自受持法,教人受持;自觀察義,教人觀察;自知深義,隨順修行法次法向,亦復教人解了深義,隨順修行法次法向。摩訶男!如是十六法成就者,是名優婆塞能自安慰,亦安慰他人。
「摩訶男!若優婆塞成就如是十六法者,彼諸大眾悉詣其所,謂婆羅門眾、剎利眾、長者眾、沙門眾,於諸眾中威德顯曜。譬如日輪⑤,初、中及後,光明顯照。如是,優婆塞十六法成就者,初、中及後,威德顯照。如是,摩訶男!若優婆塞十六法成就者,世間難得。」
佛說此經已,釋氏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從坐起,作禮而去。
[校勘]
ⓐ 「佛」,宋、元、明三本作「佛言」。
ⓑ 宋、元、明、聖四本無「其」字。
ⓒ 「法」,宋、元、明三本作「法不」。
ⓓ 宋、元、明、聖四本無「即」字。
[註解]
① 沙門:出家的修行人。古代印度原泛指傳統婆羅門教以外的出家修行者,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② 隨順:依從。舉例來說,「隨順父母的教導」即「依從(隨著、順著)父母的教導」。
③ 隨順行法次法向:依著正確的次序修行。
④ 安慰:讓人安定,沒有遺憾。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利益」。
⑤ 日輪:太陽。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說行為圓滿的在家人具足八法,這八法和優秀的在家人應具足的「在家五法」以及證初果的要素「四預流支」有密切的關係:
- 信 (在家五法之一)
- 戒 (在家五法之二)
- 施 (在家五法之三)
- 常往詣沙門(四預流支之一:親近善士)
- 一心聽法 (四預流支之二:聽聞正法)
- 聞則能持 (在家五法之四)
- 觀察深義 (四預流支之三:內正思惟)
- 法次法向 (四預流支之四:法次法向)
在觀察深義、法次法向,滿足證初果的要素後,終究能如實知四聖諦,也就是「在家五法」中的第五個「慧」。
具足八法的在家人中,有的自利但不利他、有的自利又利他。自利又利他的在家人自己具足八法,並且教會他人八法,加起來成就十六法,佛陀說這樣的在家人相當難得,猶如太陽般照耀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