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29 第81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金毘羅聚落金毘林中。

爾時,世尊告尊者金毘羅:「我今當說精勤修習四念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爾時,尊者金毘羅默然住,如是再三。

爾時,尊者阿難語尊者金毘羅:「今大師告汝。」如是三說。

尊者金毘羅語尊者阿難:「我已知。尊者阿難!我已知。尊者瞿曇!」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是時。世尊!是時。善逝!唯願為諸比丘,說精勤修四念處,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阿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身念處若比丘入息念時如入息學……」乃至「滅出息時如滅出息學。爾時聖弟子念入息時如念入息學……」乃至「身行止息出息時如身行止息出息學,爾時聖弟子身身觀念住。爾時聖弟子身身觀念住已,如是知善內思惟。」

佛告阿難:「譬如有人乘車輿從東方顛沛而來,當於爾時,踐蹈諸土堆壠不?」

阿難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如是聖弟子念入息時如入息念學……」如是乃至「善內思惟」。

受念處「若爾時聖弟子覺知喜……」乃至「覺知意行息學,聖弟子受受觀念住。聖弟子受受觀念已,如是知善內思惟。譬如有人乘車輿從南方顛沛而來,云何?阿難!當踐蹈土堆壠不?」

阿難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如是聖弟子受受觀念住,知善內思惟。」

心念處「若聖弟子覺知心……,欣悅心……,定心……,解脫心入息如解脫心入息學,解脫心出息如解脫心出息學,爾時聖弟子心心觀念住。如是聖弟子心心觀念住已,知善內思惟。譬如有人乘車輿從西方來,彼當踐蹈土堆壠不?」

阿難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如是聖弟子覺知心……」乃至「心解脫出息如心解脫出息學,如是聖弟子,爾時心心觀念住,知善內思惟。」

法念處「善於身、受、心,貪憂滅捨……,爾時聖弟子法法觀念住。如是聖弟子法法觀念住已,知善內思惟。阿難!譬如四衢道有土堆壠,有人乘車輿從北方顛沛而來,當踐蹈土堆壠不?」

阿難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如是,聖弟子法法觀念住,知善內思惟。阿難!是名比丘精勤方便修四念處。」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勤」,宋本作「進」。

「入」,大正藏原為「人」,今依據前後文及相當的南傳經文改作「入」。

「學」,宋、聖二本作「覺」。

[註解]

金毘羅:比丘名,佛陀稱讚他「獨處靜坐,專意念道」第一。

默然住:保持靜默不語。

善內思惟:內心正確地思惟;內心如理地思惟。例如因為有四念住守護身心,心中有貪時即能作意觀無常而遠離貪。

顛沛而來:顛簸搖蕩地過來。

土堆壠:小土丘。

意行息:即「心行息」,心的活動平息。

四衢道:十字路口。「衢」讀音同「渠」。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佛陀譬喻入出息念修行身、受、心、法四念處時,如同從東、南、西、北乘車經過道路中的土堆,自然將土堆輾壓而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至於惡、不善法自然也在四念處之下被輾壓而過了。

回到《雜阿含經》卷29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