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622經
如是我聞:
爾時,菴羅女③聞世尊跋祇人間遊行至菴羅園中住,即自莊嚴乘車,出鞞舍離城,詣世尊所,恭敬供養。詣菴羅園門,下車步進,遙見世尊與諸大眾圍遶說法。
世尊遙見菴羅女來,語諸比丘:「汝等比丘!勤攝心住④,正念、正智。今菴羅女來,是故誡ⓒ汝。云何為比丘勤攝心住?勤攝心住若比丘已ⓓ生惡不善法當斷,生欲、方便,精進攝心。未生惡不善法不令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修習增滿,生欲、方便,精勤攝心,是名比丘勤攝心住。
「云何名比丘正智?正智若比丘去來威儀常隨正智,迴顧視瞻,屈伸俯ⓔ仰,執持衣鉢,行住坐臥,眠覺語默,皆隨正智住,是正智。
「云何正念?正念若比丘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受、心、法法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是名比丘正念。是故汝等勤攝其心,正智、正念,今菴羅女來,是故誡[*]汝。」
時,菴羅女詣世尊所,稽首禮足,却住一面。
爾時,世尊為菴羅女種種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爾時,菴羅女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唯願世尊與諸大眾明日受我請中食。」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菴羅女知世尊默然受請已,稽首禮足,還歸自家,設種種食,布置床座,晨朝遣使白佛:「時到。」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詣菴羅女舍,就座而坐。
時,菴羅女手自供養種種飲食。食訖,澡漱、洗鉢竟。時,菴羅女持一小床⑤坐於佛前,聽佛說法。
爾時,世尊為菴羅女說隨喜偈⑥:
「施者人愛念, 多眾所隨從,
名稱日增高, 遠近皆悉聞,
處眾常和雅, 離慳無所畏。
是故智慧施, 斷慳永無餘。
上生ⓕ忉利天⑦, 長夜受快樂,
盡壽常ⓖ修德, 娛樂難陀園⑧,
百種諸天樂, 五欲悅其心。
彼於此人間, 聞佛所說法,
為善逝弟子, 樂彼受化生。」
爾時,世尊為菴羅女種種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校勘]
ⓐ 「二」,大正藏原為「三」,今依據前後文改作「二」。
ⓑ 「鞞舍離國菴羅園」,巴利本作 Vesālī, Ambapālivana。
ⓒ 「誡」,宋本作「試」。[*]
ⓓ 「已」,宋、元、明、聖四本作「以」。
ⓔ 「伸俯」,聖本作「申府」。
ⓕ 「上生」,聖本作「生上」。
ⓖ 「常」,明本作「長」。
[註解]
① 跋祇: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摩竭提國的北方,當今印度東北部,是由八個種族組成的聯邦共和國,首都是鞞舍離。也是中印度北部的種族名。又譯為「跋耆」、「拔耆」、「跋闍」。
② 鞞舍離: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當今印度東北部,在恆河北岸,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耆國的首都,這個城內主要的種族叫離車,是跋祇族的一部。當時有以首都名作為國號的習慣,因此跋祇國又稱為鞞舍離國。另譯為「毘舍離」、「毘耶離」、「廣嚴城」。
③ 菴羅女:優婆夷(在家的女性佛教徒)名,跋耆國的絕世美女,多位王子曾爭奪她,後來成為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的王妃。在佛陀晚年經過鞞舍離城時,她聽佛說法而皈依佛,並將自己的園林布施給三寶,即為鞞舍離國的菴羅園。菴羅女的兒子包括良醫耆婆和證阿羅漢的無垢尊者,後來她聽了無垢尊者說法後也出家,證得阿羅漢。
④ 勤攝心住:勤奮地收攝心念並保持住。
⑤ 小床:矮的座位。又譯為「卑床」。
⑥ 隨喜偈:出家人在接受布施後,對布施者的祝福。又譯為「達嚫」、「嚫願」、「祝願」、「呪願」。
⑦ 忉利天:欲界六天的第二天,位於須彌山頂上,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三天。另譯為「三十三天」。
⑧ 難陀園:忉利天王天帝釋的四大園林之一,提供各種娛樂及美妙的境界。又譯為「難陀林」、「難檀槃那園觀」、「歡喜園」、「大喜園」。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中定義:
- 勤攝心住: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而攝心。
- 正智:去來威儀常隨正智,迴顧視瞻,屈伸俯仰,執持衣鉢,行住坐臥,眠覺語默,皆隨正智住。
- 正念:四念住。
這三者也跟七覺支的前三支相關:念覺支即正念,擇法覺支和正智相關,精進覺支即勤攝心住。
經上常形容修四念處時「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憂悲」,也和七覺支的前四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