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尊者阿難亦在彼住。
爾時,瞿師羅長者詣尊者阿難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①,白尊者阿難:「云何名為世間說法者?云何名世間善向②?云何名世間善到③?」
尊者阿難語瞿師羅長者:「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長者!於意云何?若有說法,調伏貪欲④、調伏瞋恚⑤、調伏愚癡⑥,得名世間說法者不?」
長者答言:「尊者阿難!若有說法,能調伏貪欲、瞋恚、愚癡,是則名為世間說法。」
復問:「長者!於意云何?若世間向調伏貪欲、調伏瞋恚、調伏愚癡,是名世間善向;若世間已調伏貪欲、瞋恚、愚癡,是名善到耶?為非耶?」
長者答言:「尊者阿難!若調伏貪欲,已斷無餘,瞋恚、愚癡已斷無餘,是名善到。」
尊者阿難答言:「長者!我試問汝,汝便真實答我,其義如此,當受持之。」
瞿師羅長者聞尊者阿難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註解]
① 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頭頂禮受禮者的腳或地(五體投地、最高禮法),然後退下,坐在旁邊。
② 善向:依善而修行,在這裡指修行以調伏貪欲、瞋恚、愚癡。
③ 善到:達成善的目標,在這裡指已經調伏了貪欲、瞋恚、愚癡。
④ 貪欲:貪求而不知足的欲念。簡稱「貪」。
⑤ 瞋恚:生氣;忿怒。簡稱「瞋」。
⑥ 愚癡:無智;無明。簡稱「癡」。
[讀經拾得]
依據「是否有助於調伏貪瞋癡?」可以判斷所說的法是否為佛法、善向。
依據「修行之後是否減輕了貪瞋癡、還是加重了貪瞋癡?」可以檢視是否行於正道、還是入了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