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20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能斷一者,則得正智,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演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云何一法斷故,乃至不受後有?所謂無明,離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無明離欲明生?」

佛告比丘:「當正觀察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正觀無常。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無明離欲明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對應經典]

[註解]

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耆婆奉獻給佛陀的芒果園。耆婆是優婆塞(在家的男性佛教徒)名,以醫術聞名。拘摩羅是音譯,義譯為童子。

離欲:「離欲」的巴利文也有一義是「消逝」。因此「無明離欲明生」也可解為「無明消逝而明生起」。

[讀經拾得]

此經中的「一法」即「無明」;「一法斷」,斷無明,即「明生」。

如何照見「無明」以「明生」?可正觀六根、六境、六識,因緣生起的六受,都是無常。

[進階辨正]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