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98經
如是我聞:
觀無我能令我、我所、我慢使繫著不生爾時,尊者羅睺羅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內識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繫著不生?」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善哉,羅睺羅!能問如來甚深之義。」
佛告羅睺羅:「眼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①,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知。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羅睺羅!作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繫著不生。羅睺羅!如是我、我所、我慢使繫著不生者。羅睺羅!是名斷愛濁見,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佛說此經已,尊者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內入處②,如是外入處③,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眼觸,耳、鼻、舌、身、意觸④,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⑤,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⑥,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⑦,眼觸生愛,耳、鼻、舌、身、意觸生愛⑧,亦如上說。
[註解]
① 眼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過去或未來或現在的眼根。
② 內入處: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感官猶如外境進入身心的管道,因此稱為六內入處。也稱為六入處、六根。
③ 外入處:色、聲、香、味、觸、法。因為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內入處)相對,而稱為六外入處。又稱為六境、六塵。
④ 眼觸,耳、鼻、舌、身、意觸:即六觸。參見卷二第41經。
⑤ 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即六受。
⑥ 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即六想。
⑦ 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即六思。
⑧ 眼觸生愛,耳、鼻、舌、身、意觸生愛:即六愛。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本經可與卷五第103經的意涵(知無我後,要觀五陰生滅,除我慢、我欲、我使)互相參照。
- 此經最後一段列舉六根可有各自相關或緣生的五陰,舉例而言:
- 眼的色:眼根(可能包括視網膜、視神經)。
- 眼接收的色:光線反映出影像(眼睛見到的通常是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線)。
- 眼識:產生視覺,識別到光線。
- 眼觸生受:感受光線。
- 眼觸生想:對光線進行取相(只取人看得到的光線,不會取紅外線、紫外線、或是聲波等人眼不認得的境)。
- 眼觸生行:意願要看得更加清楚(由意根接著緣起)。
此時即有視覺。視覺(眼識)只是單純的「看到」影像,還沒有攙雜人的主觀意識;主觀意識是在此訊息(成為法境)傳到意根時,由意識加以識別、意觸生想加以取相、意觸生行而有意志造作,人腦才識別出畫面的意義。
眼根通俗的講法是眼睛,而根據佛學及生理學,精確的來看可能包括視網膜、視神經等組織;眼接收的色,通俗的來講是影像,而根據物理學精確的說法是光線。同學們只要瞭解在修行上身心運作的原理即可,不必拘泥於生理學或物理學的用詞,本書中也不特別加以區分。
感官接收的訊號傳到最後,由意根作最後的反應,而會起心動念。當意觸時如理作意而不生愛,斷了十二因緣的鎖鏈,就不會導致後續無常的苦了。生活上如此,禪定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