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45 第1220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為比丘眾說四聖諦相應法,謂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

時,尊者婆耆舍在會中,作是念:「我今當於世尊面前讚歎拔箭之譬。」如是念已,即從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言:「唯然,世尊!欲有所說。唯然,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隨所樂說。」

時,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我今敬禮佛,  哀愍諸眾生,
 第一拔利箭,  善解治眾病。
 迦露醫投藥,  波睺羅治藥
 及彼瞻婆耆,  耆婆醫療病
 或有病小瘥,  名為善治病,
 後時病還發,  抱病遂至死。
 正覺大醫王,  善投眾生藥,
 究竟除眾苦,  不復受諸有。
 乃至百千種,  那由他病數,
 佛悉為療治,  究竟於苦邊。
 諸醫來會者,  我今悉告汝,
 得甘露法藥,  隨所樂而服。
 第一拔利箭,  善覺知眾病,
 治中之最上,  故稽首瞿曇。」

尊者婆耆舍說是語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校勘]

「㮈」,宋、元、明三本作「柰」。

「治藥」,聖本作「醫藥」。

「病」,聖本作「治」。

「瘥」,大正藏原為「差」,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瘥」。

[註解]

四聖諦:四項聖者所證的真理,即「苦、集、滅、道」。「苦」是說明生命是苦迫的,「集」是說明苦的起因,「滅」是說明苦的止息,「道」是說明可以滅苦的解脫之道。

相應:這裡指與眼、耳、鼻、舌、身、意相應。

苦聖諦:聖者所證的苦的真理;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會(遇見仇人)是苦、愛別離(和所愛的離別)是苦、所求不得是苦,簡言之五受陰是苦;無常即是苦,會受到逼迫因此是苦。

苦集聖諦:聖者所證的苦的起因的真理;苦是由於無明(沒有智慧)、貪愛等因緣而來。

苦滅聖諦:聖者所證的苦的止息的真理,即煩惱熄滅的涅槃。

苦滅道跡聖諦:聖者所證的可以滅苦的解脫之道的真理,即「八正道」。

迦露:古印度名醫的名字。

波睺羅:名醫的名字,另音譯作「婆呼盧」。

瞻婆耆: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譯作「瞻毘」,和「耆婆」為兩位名醫。

耆婆:優婆塞名,王舍城的良醫。又譯為「耆域」、「耆婆伽」。

那由他:數目字,十的二十八次方,比喻相當大的數目。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回到《雜阿含經》卷45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