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18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欝毘羅聚落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
爾時,世尊獨靜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①能淨眾生,度諸憂悲,滅除苦惱,得真如法②,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若有人不樂四念處者,則不樂如聖③法;不樂如聖法者,則不樂如聖道;不樂如聖道者,則不樂甘露法④;不樂甘露法者,則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樂修四念處者,則樂修如聖法;樂修如聖法者,則樂如聖道;樂如聖道者,則樂甘露法;樂甘露法者,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頃,於梵天沒,住於佛前,作是歎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有一乘道能淨眾生,謂四念處,乃至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時,梵天王復說偈言:
「謂有一乘道, 見生諸有邊,
演說於正法, 安慰苦眾生。
過去諸世尊, 以乘斯道度;
當來諸世尊, 亦乘度ⓐ斯道。
現在尊正覺, 乘此度海流,
究竟生死際, 調伏心清淨,
於生死輪轉, 悉已永消盡;
知種種諸界, 慧眼顯正道。
譬若恒水流, 悉歸趣大海,
激流浚漂遠, 正道亦如是。
廣智善顯示, 逮得甘露法,
殊勝正法輪, 本所未曾聞,
哀愍眾生故, 而為眾生轉。
覆護天人眾, 令度有彼岸,
是故諸眾生, 咸皆稽首禮。」
爾ⓑ時,梵天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校勘]
ⓐ 「乘度」,大正藏原為「度乘」,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乘度」。
ⓑ 宋、元、明三本無「爾」字。
[註解]
① 一乘道:直通目的地的道路。
② 真如法:不變的真理。其中「真」是指真理、真諦,「如」是指如常、如本,也就是不變。又譯為「如實法」。
③ 如聖:遵照、依從聖人。
④ 甘露法:用甘露(不死藥)譬喻佛所教授的解脫法門;又作甘露法門、甘露門。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華嚴經》記載佛陀夜睹明星悟道時,驚嘆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
要怎麼證得?本經記載,佛陀當時深思而知這個能夠令眾生離苦得樂的直接方法,就是「四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