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172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有四虺ⓐ蛇,凶惡毒虐,盛一篋中。時,有士夫聰明不愚,有智慧,求樂厭苦,求生厭死。時,有一士夫語向士夫言:『汝今取此篋盛毒蛇,摩拭洗浴,恩親養食,出內以時①。若四毒蛇脫有惱者,或能殺汝,或令近死,汝當防護。』爾時,士夫恐怖馳走。『忽有五怨②,拔刀隨逐,要求欲殺,汝當防護。』爾時,士夫畏四毒蛇及五拔刀怨ⓑ,驅馳而走。
「人復語言:『士夫!內有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汝當防護。』爾時,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怨及內六賊,恐怖馳走,還入空村,見彼空舍,危朽腐毀,有諸惡物,捉皆危脆,無有堅固。
「人復語言:『士夫!是空聚落當有群ⓒ賊,來必掩ⓓ害ⓔ汝。』爾時,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賊、內六惡賊、空村群賊,而復馳走。忽爾道路臨一大河,其水浚急,但見此岸有諸怖畏,而見彼岸安隱快樂,清涼無畏,無橋船可渡ⓕ得至彼岸,作是思惟:『我取諸草木,縛束成栰③,手足④方便,渡[*]至彼岸。』作是念已,即拾草木,依於岸傍,縛束成栰,手足方便,截流橫渡[*]。
「如是士夫免四毒蛇、五拔刀怨、六內惡賊,復得脫於空村群賊,渡[*]於浚流,離於此岸種種怖畏,得至彼岸安隱快樂。我說此譬,當解其義。比丘!篋者,譬此身色麁四大,四大所造精血之體,穢食長養,沐浴衣服,無常變壞危脆之法。毒蛇者,譬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若諍,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風諍亦復如是。五拔刀怨者,譬五受陰。六內賊者,譬六愛喜⑤。空村者,譬六內入。善男子!觀察眼入處,是無常變壞,執持眼者,亦是無常虛偽之法;耳、鼻、舌、身、意入處亦復如是。空村群賊者,譬外六入處。眼為可意、不可意色所害;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為可意、不可意法所害。浚流者,譬四流——欲流⑥、有流⑦、見流⑧、無明流⑨。河者,譬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此岸多恐怖者,譬有身。彼岸清涼安樂者,譬無餘涅槃⑩。栰者,譬八正道。手足方便截流渡[*]者,譬精進勇猛到彼岸。婆羅門住處者,譬如來、應、等正覺。
「如是,比丘!大師慈悲,安慰弟子,為其所作;我今已作,汝今亦當作其所作,於空閑樹下,房舍清淨,敷草為座,露地、塚間,遠離邊坐,精勤禪思,慎莫放逸,令後悔恨,此則是我教授之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虺」,大正藏原為「蚖」,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虺」。
ⓑ 「拔刀怨」,聖本作「怨拔刀」。
ⓒ 「群」,聖本作「六」。
ⓓ 「掩」,大正藏原為「奄」,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掩」。
ⓔ 「害」,宋、元、明三本作「虐」。
ⓕ 「渡」,宋、元、明、聖四本作「度」。[*]
[註解]
① 出內以時:按照固定的時間出入。
② 怨:怨家;仇人。
③ 栰:同「筏」。
④ 手足:指手腳行動。
⑤ 愛喜:貪愛。
⑥ 欲流:感官之欲的煩惱。「流」是以洪流比喻能讓人流轉生死的煩惱。
⑦ 有流:生命的存在的煩惱。「有」即十二因緣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
⑧ 見流:邪見的煩惱。
⑨ 無明流:無明的煩惱。
⑩ 無餘涅槃:完全斷絕煩惱、生死。
[對應經典]
- 《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31〉第6經
- 南傳《相應部尼柯耶》〈六處相應35〉第197經毒蛇經。 (莊居士緬甸版為238經如毒蛇經。 ywliu)
[讀經拾得]
本經以生動的比喻,說明身受四大、五陰、六愛喜、外六入處的逼迫,八正道就像筏,能幫助我們從恐怖的此岸 (有身) 渡過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欲愛、色愛、無色愛之河 (超脫三界),到達安隱快樂的彼岸 (無餘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