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09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釋氏ⓐ石主ⓑ釋氏聚落。時,有眾多比丘集供養堂,為作衣事。
時,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住於釋氏石主釋氏聚落,眾多比丘集供養堂,為作衣故,我今當往,為作留難。」化作少壯婆羅門像,作大縈髻ⓒ,著獸皮衣,手執曲杖,詣供養堂,於眾多比丘前默然而住。須臾,語諸比丘言:「汝等年少出家,膚白髮黑,年在盛時,應受五欲莊嚴自娛,如何違親背族,悲ⓓ泣別離,信於非家,出家學道?何為捨現世樂,而求他世非時之樂?」
諸比丘語婆羅門:「我不捨現世樂求他世非時之樂,乃是捨非時樂就現世樂。」
波旬復問:「云何捨非時之ⓔ樂就現世樂?」
比丘答言:「如世尊說,他世樂少味多苦,少利多患;世尊說現世樂者,離諸熾然,不待時節,能自通達,於此觀察,緣自覺知①。婆羅門!是名現世樂。」
時,諸比丘即生恐怖,身毛皆豎,此是何等婆羅門像,來此作變?即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眾多比丘集供養堂,為作衣故。有一盛壯婆羅門,縈髮大髻,來詣我所,作是言:『汝等年少出家……』」如上廣說,乃至三反、掉頭、瘖瘂,以杖築地,即沒不現。「我等即生恐怖,身毛皆豎,是何婆羅門像,來作此變?」
佛告諸比丘:「此非婆羅門,是魔波旬來至汝所,欲作嬈亂。」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凡生諸苦惱, 皆由於愛欲,
知[*]世皆劍刺, 何人樂於欲?
覺世間有餘, 皆悉為劍刺,
是故黠慧者, 當勤自調伏。
巨積真金聚, 猶如雪山王,
一切ⓕ受用者, 意猶不知足。
是故黠慧者, 當修平等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釋氏」,巴利本作 Sakka。
ⓑ 「石主」,巴利本作 Silāvatī。
ⓒ 「髻」,大正藏原為「髮」,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髻」。
ⓓ 「悲」,大正藏原為「悉」,今依據前後文改作「悲」。
ⓔ 大正藏無「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切」,大正藏原為「人」,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切」。
[註解]
① 離諸熾然,不待時節,能自通達,於此觀察,緣自覺知:滅除如火燒般逼迫身心的煩惱,不須等待時令季節,能親自正確地趣向(涅槃),就在這裡當下看到,親自能體證。
② 三反、掉頭、瘖瘂:皺眉、垂頭喪氣、說不出話來。「三反」為「三條皺紋」之義。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搖頭、吐舌、額頭上蹙出三條溝使不愉快的神情出現」。
③ 築:觸、擊。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