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07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陀驃摩羅子ⓐ①,舊住王舍城,典知②眾僧飲食,床座隨次差請,不令越次。
時,有慈地ⓑ比丘③,頻三過次④得麤食⑤處,食時辛苦,作是念:「怪哉!大苦!陀驃摩羅子比丘有情故,以麤食惱我,令我食時極苦,我當云何為其作不饒益事?」
時,慈地比丘有姊妹比丘尼,名蜜多羅ⓒ,住王舍城王園比丘尼眾中。蜜多羅比丘尼來詣慈地比丘,稽首禮足,於一面住。慈地比丘不顧眄⑥,不與語。蜜多羅比丘尼語慈地比丘:「阿梨ⓓ!何故不見顧眄,不共言語?」
慈地比丘言:「陀驃摩羅子比丘數以麤食惱我,令我食時極苦,汝復棄我。」
比丘尼言:「當如何?」
慈地比丘言:「汝可至世尊所,白言:『世尊!陀驃摩羅子比丘非法不類⑦,共我作非梵行波羅夷⑧罪。』我當證言:『如是,世尊!如妹所說。』」
比丘尼言:「阿梨[*]!我當云何於梵行比丘所,以波羅夷謗?」
慈地比丘言:「汝若不如是者,我與汝絕,不復來往言語、共相瞻視。」
時,比丘尼須臾默念,而作是言:「阿梨[*]!欲令我爾,當從其教。」
慈地比丘言:「汝且待我先至世尊所,汝隨後來。」
時,慈地比丘即往稽首,禮世尊足,退住一面。蜜多羅比丘尼即隨後至,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一何不善不類陀驃摩羅子,於我所作非梵行,波羅夷罪。」
慈地比丘復白佛言:「如妹所說,我先亦知。」
爾時,陀驃摩羅子比丘即在彼大眾中。
爾時,世尊告陀驃摩羅子比丘:「汝聞此語不?」
陀驃摩羅子比丘言:「已聞,世尊!」
佛告陀驃摩羅子比丘:「汝今云何?」
陀驃摩羅子白佛:「如世尊所知,如善逝所知。」
佛告陀驃摩羅子:「汝言如世尊所知,今非是時,汝ⓔ今憶念,當言憶念;不憶念⑨,當言不憶念。」
陀驃摩羅子言:「我不自憶念。」
爾時,尊者羅睺羅住於佛後,執扇扇佛,白佛言:「世尊!不善不類,是比丘尼言:『尊者陀驃摩羅子共我作非梵行。』慈地比丘言:『如是,世尊!我先已知,如妹ⓕ所說。』」
佛告羅睺羅:「我今問汝,隨意答我。若蜜多羅比丘尼來語我言:『世尊!不善不類羅睺羅,共我作非梵行,波羅夷罪。』慈地比丘復白我言:『如是,世尊!如妹[*]所說,我先亦知』者,汝當云何?」
羅睺羅白佛:「世尊!我若憶念,當言憶念;不憶念,當言不憶念。」
佛言ⓖ:「羅睺羅!愚癡人汝尚得作此語,陀驃摩羅子清淨比丘,何以不得作如是語?」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陀驃摩羅子比丘當憶念,蜜多羅比丘尼當以自言滅⑩,慈地比丘僧當極善呵諫教誡:『汝云何見?何處見?汝何因往見?』」世尊如是教已,從座起,入室坐禪。
爾時,諸比丘於陀驃摩羅子比丘憶念,蜜多羅比丘尼與自言滅,慈地比丘極善呵諫教誡言:「汝云何見?何處見?何因往見?」
如是諫時,彼作是言:「彼陀驃摩羅子不作非梵行,不犯波羅夷,然陀驃摩羅子比丘三以麤惡食恐怖,令我食時辛苦。我於陀驃摩羅子比丘愛恚癡怖,故作是說,然陀驃摩羅子清淨無罪。」
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覺,至大眾前敷座而坐。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於陀驃摩羅子比丘所憶念持,蜜多羅比丘尼與自言滅,慈地比丘極善呵諫,乃至彼言:『陀驃摩羅子清淨無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愚癡?以因飲食故,知而妄語。」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能捨一法, 知而故妄語,
不計於後世, 無惡而不為。
寧食熱鐵丸, 如熾然炭火,
不以犯禁戒, 而食僧信施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陀驃摩羅子」,巴利本作 Dabba Mallaputta。
ⓑ 「慈地」,巴利本作 Mettiyabhummajakā。
ⓒ 「蜜多羅」,巴利本作 Mettiyā。
ⓓ 「阿梨」,元、明二本作「阿闇梨」,聖本作「阿闍梨」。[*]
ⓔ 「汝」,宋、元、明、聖四本作「如」。
ⓕ 「妹」,大正藏原為「姝」,今依據前後文改作「妹」。[*]
ⓖ 「言」,宋、元、明、聖四本作「告」。
[註解]
① 陀驃摩羅子:比丘名,少年出家後證阿羅漢,得六神通,在王舍城負責為僧團分派、管理臥具、飲食,不曾有任何私心,佛陀稱讚他「能廣勸率,施立齋講;安造房室,與招提僧」第一。又譯作「陀驃」、「陀羅驃摩羅子」、「陀羅婆摩羅」、「小陀羅婆摩羅」。
② 典知:「典」、「知」均為「掌管」、「主持」之義。
③ 慈地比丘:依南傳《善見律》,慈地比丘為六群比丘中第一惡者。南北傳律部均記載,他多次誹謗陀驃摩羅子。
④ 頻三過次:三番兩次。
⑤ 麤食:粗糙的食物。又譯為「麤疏食」。
⑥ 顧眄:轉頭看。「眄」指邪視(斜視??),讀音同「免」。
(註:「邪」為「斜」之本字,如「目不邪視」不一定是不看邪惡之事。現在兩字意義已經某種程度分化,623經中的「顧眄」是用「邪視」。如要修正,應兩經統一。 教育部字典中「眄」解釋是寫作「斜視」。 ywliu)
⑦ 不類:壞、不善。
⑧ 波羅夷:為音譯,義譯為「驅擯」,為戒律中最嚴重罪,犯該戒的僧眾會被逐出僧團。
⑨ 不憶念:不記得有這件事。
⑩ 自言滅:指蜜多羅比丘尼妄語誣陷陀驃摩羅子比丘做非法梵行(自言),應被逐出僧團、削除僧籍(滅擯)。
⑪ 信施:基於信心的布施;信徒的布施。
[對應經典]
- 《別譯雜阿含經》卷一第14經。
- Cullavagga IV.4.4。
[讀經拾得]
慈地比丘覺得陀驃摩羅子比丘給他吃的食物三番兩次都很難吃,以為陀驃摩羅子比丘是故意針對他的,而串通他的姊妹蜜多羅比丘尼陷害陀驃摩羅子比丘,誣告他性侵蜜多羅比丘尼。
陀驃摩羅子比丘早就證阿羅漢了,並不在意被誣告,因此只說:「佛陀知道的。」也沒辯駁。佛陀知道陀驃摩羅子比丘沒犯戒,但為了僧團的管理,而公開問他是否真有此事?他才說沒有。
羅睺羅尊者一開始不知道這是誣告,而跟著罵性侵的行為真不像話,於是佛陀告訴大眾其實是慈地比丘及蜜多羅比丘尼妄語,並呵責妄語的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