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來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閱讀文章: 第 7204/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grace (善護念)
標題: Re: 古代情報員 1
時間: 2009年 2月26日 14:25:18 星期四

※ 引述《belleyyc (烏龜健走^^)》之銘言:
> 昨天想到這個問題(因為剛好也上了與藝術相關的課程)忘記問了...
> 請問grace,模仿了別人的畫作,不就很容易沒有個人的特色?
> 既是仿作,可能加入當時代的藝術觀嗎?換句話說,仿作的藝術價值何在啊?
> 其歷史、文化的意義又何在?(畢竟,祖本有它的歷史、政治意義在)
> 另外,不知道這是否會與中國人「仿(冒)」的惡名有關?
> 謝謝:)
     呵呵~~belle問的問題都很有趣~~

     古代模仿前人之作,大致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學習、效法,這對磨練技法及突破創新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古人學習繪畫技巧、練字等等,都是臨摹老師、前人之作,
     這就跟我們小時候學寫書法一樣,書法作業常常拿
     書局賣的柳公權、顏真卿的字帖來臨摹,應該有人用過吧?
     (我們的年代應該沒有差那麼多吧~~~~)
     
     技法熟練之後,當然也就會有自己的風格出現,
     加上時代因素,例如繪畫用的顏料、材質、裝裱形式、筆法會改變,
     各時代的衣冠、生活習慣、環境(如南方、北方、各省份的景色)也都各異,
     於是就會產生差異性。
     因此,即使是模仿,也會透露出「不一樣」的訊息。

     前面提過,「韓熙載夜宴圖」的藝術價值高,
     也就自然成為後人學習、仿效的最佳範本,
     明代的唐寅也臨摹過「韓熙載夜宴圖」     
     http://www.3gmuseum.cn/info/95-1.htm
     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很明顯地,唐寅這幅畫多了很多屏風,而且屏風上有山水、竹、花卉,
     從這些繪畫技法可以發現並非五代的畫法。
     上段最左邊有盆景,這是明代園林造景流行的裝飾,
     中段和下段都有高腳桌,是原來顧閎中那幅沒有的家具,
     而這種高度和樣式的桌子也是明代的流行家具。
  
     而對那些臨摹的畫家而言,
     仿前人之作,有時只是練習,
     只是當他們名氣變大時,連練習的畫作也會被人家拿來當寶,或被後世拿來研究。
     有時是畫家看到前人的名作,心慕之而想畫看看,
     或是沒能收藏到,自己畫一幅來過過癮。
     古時候沒有電腦和網路,要能看到古代名畫是很不容易的,
     通常能看到的,大多是文人雅士,
     一群文人雅士中,如果有人收藏到好畫,就會拿出來給友人們觀賞、評鑑。
     古人很厲害的地方,就是有人能過目不忘,回去再畫一幅類似的。
     也有人是借回去邊看邊臨摹的。
     以上這些情形,畫家本人壓根兒沒想到個人特色或藝術價值這種事。

     另一種仿作的情形,就是贗品了。
     這就是為何有古董鑑定這種行業,
     仿冒古代名畫或
     仿冒當代名畫家的作品來賣錢從古時候就有,
     尤其古人的仿冒功力十分厲害,
     這種幾可亂真的贗品,也就很難有明顯的時代訊息了,
     不過行家還是可以從細節去分辨出真假,
     當然,也有少數分辨不出來的時候。
     
     不管上面哪一種情形,
     練習也好、私慕而畫也好、甚至賣錢的也好,
     只要年代久遠,都會產生歷史價值。
     例如一般人都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許多人到故宮看書法看半天,因為書法不容易懂,有點無趣,
     於是他們就會直接問有沒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答案是沒有!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早就失傳了,
     現在能看到的都是各朝代的摹本、法帖,
     即使如此,這些古代的書跡還是具有相當的價值和意義。
     至少讓我們看到真跡的樣子,還有各時代、各版本的差異性。

     
--
            在生命的每一天中認識問題的根源,
                  是最有智慧、也是最有功德的。------佛使比丘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124.9.134.140
閱讀文章: 第 7204/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