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板: talk ◎ 大家來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
| 閱讀文章: 第 4184/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images (遙望東京彩虹橋) 站內: talk
標題: Re: 暑假沒事做可以到宜蘭看布袋戲~~
時間: Fri Jul 7 23:09:23 2006
※ 引述《kokernel (KO)》之銘言:
> > 任何產業都需要包裝和重新定位,也需要異業結盟,做策略上的運用…
> is it just like a women with inferior physical power than a man
> seeks for psychic fix for a potential threat?
> if this applys then what is the potential threat that need
> to make an alliance?
> maybe that part of the world as a goal is already occupied
> then it's will become just another invasion.
對不起,這個問題我回答得不好。
我必須還要再整理一下,只是不知K兄要以何種角度來談?是全球化呢?
還是很隨便的談一談?
要解釋比較清楚的一點是,我們在論述全球化或本土化的時候,必然要
採取一種觀點來回答,否則將虛無飄渺,比如,是要站在帝國主義的觀
點談?還是在站在樂觀到無可救藥的全球主義者的觀點來談?
從您的問題中,隱約嗅到媒介/文化帝國主義的味道;但,我可能不會採
取這個觀點來回應,我會將全球化的定位定在相互建構的前提下來談。
若我們不要這麼嚴肅,不從學術的角度來談,那麼,我倒是可以用布袋戲
中的例子來回答您的問題。
在西元2000年以後的黃俊雄布袋戲中,劇中的人物「黑白郎君南宮恨」
會一種武功,就是能夠將對方的發射出來的氣功波,用「收、化、運、發」
這四步招數回敬對方,並將對方打飛數十丈遠。
如果我們把這位將「別人的失敗,是我的快樂」當作口頭禪的黑白郎君的
武功放在全球文化流動的脈絡中來看,那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在傳統論述本土面對西方文化侵略的觀點,通常是採取帝國主義的觀點來
批判,並著重在權力、代辦、剝削、宰制…等等面向上來討論,但這種觀
點並無足解決目前的文化產業、影視產業乃至文化上的問題,雖然念馬克
斯可以讓我們批得很爽,但對於事情的解決仍然於是無補。
於是,全球與本土相互建構的論述在1980年以後便出來,而1960、1970年
代的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就慢慢從主流論述中退位(註:這種說法,可
能有些人不同意)。
從相互建構的觀點中,黑白郎君的「收、化、運、發」是一個非常讓人容易
理解的例子。
也就是說,面對西方文化或者其他與我較為平等或弱勢異域的文化,我們
可以學習黑白郎君的武功,來回應全球化的變動;在文化上,我們可以:
收,即吸納。
化,即消化,或者將威脅化於無形或有利用於自己的東西。
運,消化後,就要運用和添加一點自己文化的東西,成為新的文化,或者,
你要稱這種現象叫「再現」也可以。
發,就是發射出去,反射到對方的國家去。
簡單的說,「收、化、運、發」就是一種「借力使力」的型式。
從霹靂布袋戲來看,他本身就有這些東西存在。
在面對傳播科技的威脅時,布袋戲是去擁抱它,並將之為其所用,用以延續
自己的生命。
在面對外來文化的時候,選擇更加商業化、動畫化的作法,並同時吸納,使
布袋戲有新的面貌和吸引性。比如早期黃俊雄就採用好萊塢電影「埃及艷后」
、「荒野大鏢客」的配樂為其所用;現在則融入港式武打電影的分鏡、武打技
巧、日本動畫的人物造型、再加上聲光特技…等等。
那你會問,這樣有海外市場嗎?有,目前霹靂是收了一百五十萬美金的最低保
証金並和國外代理商簽了五十年的合約。
對內呢?則是異業結盟和策略行銷為其主軸。
這好不好呢?
就您的問題來看,似乎是不好的,因為,這似乎將靈魂賣給了魔鬼一樣。
但,如果問您一個問題:
如果您只有一段娛樂時間,同時只能有一種選擇,當「超人再起」與傳
統布袋戲劇碼「白蛇傳」擺在一起讓您選,你會選哪一個?
答案再清楚也不過了。
所以,說靈魂賣給了魔鬼,倒不如說,不管在客觀、主觀或被動、主動的情況下,
這都是不得不然的選擇。
布袋戲會被當成一種文化、一種學術、一種藝術,是我們搞學術的人站在後設的立
場來看,若我們易地而處,純粹以布袋戲經營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變化和應對邏
輯就變得很合理。
此外,對我而言,一個領域是否被佔領,並無所謂,重點在於在這個被佔領的領域中
如何突圍,這些異業結盟的策略,就是突圍的方法之一。
同時,以影視產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多方投資、異業結盟是很正常也常見的經營手法。
因為這個產業的特性就是必須有龐大的資金,這些資金的來源通常來自銀行、其他產
業的投資,所以,並不能算是一種入侵,反而是一種必須/需 。
至於文化的影響,或者文化入侵,對於商業經營者而言是不care的,所 care的是,
我投資的這部影片或連續劇能賺多少錢?
而所謂的文化影響、轉變、流動、侵略、宰制、建構,則是文化學者、社會學者、教
育學者、傳播學者站在後設的立場來討論(或辯論用的)。
至於一般觀眾,則認為,這部影片或戲劇能不能帶給我想像的愉悅、能不能給我娛樂
才是重點,其餘的,可能就不是一般觀眾所願意深入討論的。
===
其實討論這種問題,都必須先想好自己的預設與後設,並表明清楚自己是採何種觀點,
這就是我們社會人文學科的限制。
所以,討論這種問題很麻煩就是了,我的觀點很簡單:
一、文化不是死的,是活的,是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是英國CCCS文化研究中心的
觀點之一);
二、影視產品則是商業、文化、傳播科技的複合品(要推論到整個產業也可以)。
三、全球與本土是相互建構的關係,而非線性邏輯的宰制的關係(這個要讀點Giddens)
以上。
所以,K兄,這個問題,您想談到什麼程度呢?而您的論述立場又是什麼呢? @_@
====
補充:
面對強者,我覺得「溫馴如羊,靈巧如蛇」這句話是值得參考的。
--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人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 釋放心靈的塵埃 BudaFeeling
◆ 修改: 06/07/07 23:21:51 <222.250.168.55>
◆ 修改: 06/07/07 23:30:50 <222.250.168.55>
◆ 修改: 06/07/07 23:55:44 <222.250.168.55>
|
| 閱讀文章: 第 4184/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