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來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
閱讀文章: 第 10292/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施湘雯 標題: 涅槃是永恆的、不是無常的 恰密禪師開示 時間: Wed Feb 07 15:54:19 2018 涅槃是永恆的、不是無常的 恰密禪師開示 涅槃不是生理現象,也不是心理的現象,所以涅槃是永恆的。如果涅槃是身體現 象,涅槃是無常的;如果涅槃是一種心理現象,涅槃也是無常的。但是因為涅槃它不 是身體或心理現象,它是一種身心狀況的止息、是一種一切痛苦的止息、沒有一切身 心現象,所以涅槃是永恆的、不是無常的。 而且涅槃是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候達到的,並不是死了才得到涅槃,如果涅槃是 在死了以後才能得到,各位就不需要來修毘婆舍那內觀;涅槃是在世的時候就能夠達 到,只要你有足夠的精進、付出足夠的時間,你今生能夠達到涅槃! 所以說我們修行毘婆舍那內觀的目的,就是要藉著徹底了知身心真相,來滅除一 切苦,達到涅槃。 因此我們必須要按照一切身心現象,它真實的面貌去觀察它,這種情況我們必須 不存任何的成見、沒有任何的推理、分析、反省、或者用任何哲學的角度去判斷,這 些在我們修行的時候,完全不能用到,我們純粹只是照一切現象它原本的樣子,去觀 察它、去了解它。 如果我們能夠照著身心現象去觀察它,照著它原來的樣子,很有正念、 很準確的 來觀照,這個時候我們觀照的心,不會受到一切目標的影響。 附註:107年3月8日至3月27日(分二梯次),由恰密禪師帶領禪師團隊,到補里 正醒禪苑,指導四念處內觀毗婆舍那禪修,有興趣者請電話:0919352353或 0911123834 諦觀禪修營。 恰密禪師今年90歲,在1967年,就被馬哈希禪師委任為馬哈希中心的指導禪師 – 累積教導禪修已經有半個世紀(五十年左右)的寶貴教禪經驗。請大家把握珍惜這個難 得的學習機會。 願以此功德,迴向花蓮地震罹難者往生佛國淨土,傷患者很快恢復健康,受困者 能夠迅速獲救,脫離險境,所有台灣人及所有一切有情眾生都平安健康!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Wed Feb 07 16:46:55 2018 忍不住提醒一下, 這篇的內容有一點混淆. 涅槃其實有好幾層意思, 最簡單的二分法就是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 如果是無餘涅槃, 就可以說 【涅槃是一種身心狀況的止息、是一種一切痛苦的止息 、沒有一切身心現象】 . 但這個定義下, 就不可以說 【涅槃是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 候達到的】. 同理, 如果在談有餘涅槃, 就可以說【涅槃是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候達到的】 , 但 此時就不可以說 【涅槃是一種身心狀況的止息、是一種一切痛苦的止息、沒有一切 身心現象 如果沒有區分這二種, 那麼涅槃是同時又活著, 又沒有身心現象, 一定會讓人誤解的 .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0:01:59 2018 如果是無餘涅槃, 就可以說 【涅槃是一種身心狀況的止息、是一種一切痛苦的止息 、沒有一切身心現象】 . 但這個定義下, 就不可以說 【涅槃是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 候達到的】. 以上說法個人是不贊同的。 玄覺和尚說: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雜阿含254經說: 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 推論起來,恰密禪師應是認為阿羅漢所證的涅槃就是無餘涅槃,個人的認知,這其實 是符合經典及玄覺禪師的說法。 所以您個人理解的涅槃定義可能不同於禪師及經典。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1:25:33 2018 有個經論上常提到問題,1 佛陀背痛 2 目犍蓮為外道痛毆 3 叫河神小弟。為何?若 已得無餘涅槃,則不應有業報,亦不應有罪,因為涅槃是清淨,不造業不生果報,是 唯作心,何以招致果報,所以佛陀和諸阿羅漢得涅槃後,仍受著其它成熟業果報。也 就是有其餘業報與涅槃法短暫存在;另外色身本身也是果報,所以仍在業中,未達無 餘業的狀態,所以稱有餘依涅槃應該沒錯。但由餘色身之後,沒有了慾愛等轉生動力 ,所以即停止了生命流轉,由餘沒有了色法所依(沒有結生心),其它有為法不再生 起,ㄧ切業無餘不生,僅存涅槃。所以heavy師兄沒說錯,玄覺和尚也沒錯。洽密禪 師也是對的。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1:35:26 2018 涅槃沒有淨或不淨,因是不二法門。 請參看雜阿含254經說的解脫: 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 六祖壇經的涅槃: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 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 吾今強言說,令汝捨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 涅槃相約略是怎樣呢?大師比喻說就像是劫末的火,衝進海水一燒見底,又像大風把 大山拔起在空中互相撞擊。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1:37:38 2018 涅槃無為法,但其它色 心 心所三法是有為阿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1:43:38 2018 這部份我是參考毘達摩概要精解和瑪欣德禪師的演講稿內容所得,若有謬誤尚祈指正 。南無佛法僧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1:55:41 2018 還有不應解釋涅槃相,無願 無相 空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3:55:45 2018 YC Chiang 師兄說【推論起來,恰密禪師應是認為阿羅漢所證的涅槃就是無餘涅槃, 個人的認知,這其實是符合經典及玄覺禪師的說法。】 不知師兄能否解釋一下您的推論是什麼? 您提出雜阿含254經說: 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 您是認同上面的描述是無餘涅槃嗎? 您也認同【涅槃沒有一切身心現象】嗎? 但是【眼常識色】就是一種身心現象啊? 所以我覺得您的說法看來有些矛盾,不知您願不願意再說的清楚一點,謝謝。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11:26 2018 涅槃不能消除已生色及果報心,但涅槃者速行為唯作心,不再造業。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18:55 2018 Heaven Chou 是的,我認同"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是證道無餘涅槃的阿羅漢, 其餘三果都會有不同呈度的妨礙,但已先知法住,之後能證涅槃,故謂有餘涅槃。 >但是【眼常識色】就是一種身心現象啊? 身心現象不會妨礙到心、慧解脫。阿羅漢的身心已入於空性,以空的角度來說是無身 心現象的涅槃界,因身心是有為、因緣所生法、非我、非我所、無常、如夢、幻、泡 、影、無有真實。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30:03 2018 附上尸羅比丘尼的獅子吼: 尸羅比丘尼偈言: 「汝謂有眾生,此則惡魔見, 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 如和合眾材,世名之為車, 諸陰因緣合,假名為眾生。 其生則苦生,住亦即苦住, 無餘法生苦,苦生苦自滅。」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4:32:41 2018 我知道身心現象不會妨礙到心、慧解脫。也知道身心現象就是有為法、無常、如夢、 幻、泡、影、無有真實。 但如果你認為阿羅漢是證無餘涅槃,又有身心現象,就不能說【涅槃沒有一切身心現 象】,這二者是明顯矛盾的。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36:04 2018 YC Chiang 佛陀及阿羅漢身未空啊!仍產生了眼耳鼻舌身意啊!有為法所生果報還在啊 !所以無為法與有為法在此仍共存啊!但這不妨礙涅槃的清淨性! 所以才能所作已作, 梵行已立,此生已盡,自知不受後有啊!但這不妨礙涅槃啊,有餘涅槃和無餘依涅槃 的涅槃性一樣清淨! 涅槃只有一種,但因為狀態才有有餘依和無餘依兩種狀況! 還有有學果未證涅槃啊!只有阿那含為最末欲身,得生般涅槃!要死亡心起,結生心生 ,然後得般涅槃。其餘在阿含中都不會以涅槃來形容初級二果!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40:04 2018 和尚說: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空掉身心現象,才能證知涅槃實相。剩下的我也講不來。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42:29 2018 因為不再有結生心,所以所有的業都變成無效業。因為不再有任何結生心,無所色依 ,也無從心起!無所餘業,所以...無餘 結生心是前世最後一個彼所緣的果報心,因為涅槃之後,在速行和彼所緣均為惟作心 ,所以也就沒的生起心的結生心囉! 重業 慣常業 臨死業 和 無效業 前三者在涅槃者都沒了! 所以不再結生!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46:07 2018 鄭錫聰 業是依緣而有的,不是變成無效業。聖者是不昧因果,不是斷滅因果。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4:46:28 2018 我上面有提到,有餘無餘只是簡單的二分法,因為不同的經文其實會有一點不同的定 義。但有沒有身心現象,就是很明確的不同。 底下直接拿經文做來說明比較快: 《雜阿含經》卷13: 「爾時,尊者富樓那夜過晨朝,著衣持?,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出,付囑臥具,持 衣?去,至西方輸盧那人間遊行。到已,夏安居,為五百優婆塞說法,建立五百僧伽 藍,繩床、臥褥、供養眾具悉皆備足。三月過已,具足三明,即於彼處入無餘涅槃。 」(CBETA, T02, no. 99, p. 89, c18-23) 上面經文提到,尊者富樓那到西方輸盧那,三個月之後入無餘涅槃。 如果無餘涅槃是指活著就證得了,就不會寫三個月之後入無餘涅槃。可見這裡的無餘 涅槃是指沒有身心現象的死亡。 《雜阿含經》卷35: 「爾時,世尊涅槃時至,告尊者阿難:「汝為世尊於雙樹間敷繩床,北首,如來今日 中夜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CBETA, T02, no. 99, p. 253, c25-28) 這裡經文也是,此處的無餘涅槃就是指如來色身死亡,這時才能說身心現象止息。 而佛陀活著的時候,身心現象是有的,這身心現象是不妨礙解脫,也是無自性,但就 是有身心現象,這是很明確的。 如果要將阿羅漢活著的時候稱為【無餘涅槃】,這也是可以的,因為有經文的確如此 ,但此時就不宜說【無餘涅槃沒有身心現象】,或許說【般涅槃沒有身心現象】比較 妥當。 如果要站在第一義諦來說阿羅漢活著時也沒有身心現象,因為身心是無常、苦、無我 、不實、虛妄..... 若要這樣談,那就不只阿羅漢沒有身心現象了,大家都沒有身心現象,因為凡夫的身 心是無常、苦、無我、不實、虛妄.....用沒有身心現象來描述涅槃就沒意思了,因 為大家都一樣嘛。 :)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49:50 2018 非也,凡夫有我故,有身心現象;而阿羅漢無我,故無身心現象。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50:05 2018 YC Chiang 業是依緣而有,以果報呈現,若不及成熟則不成熟業就無果報生成的機會 了。業沒消失,只是不再有果報,這不是斷滅啊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50:53 2018 YC Chiang 阿羅漢會笑喔!佛陀會頭痛喔!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53:13 2018 Heaven Chou 其實我比較喜歡有餘依涅槃這詞!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4:54:00 2018 聖者無我, 凡夫一樣也無我, 諸法無我是三法印. 不可背離. 只能說看來我們對 "身心現象" 的定義也不同. :) 我是認為阿羅漢能看, 能聽, 這就是身心現象. YC 師兄的定義大概是阿羅漢能看, 能聽, 但這不算是身心現象.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54:49 2018 >如果要將阿羅漢活著的時候稱為【無餘涅槃】,這也是可以的,因為有經文的確如 此,但此時就不宜說【無餘涅槃沒有身心現象】,或許說【般涅槃沒有身心現象】比 較妥當。 此說疑似斷滅論。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實爾,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雲何,焰摩迦!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無常。」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不?」 答言:「是苦。」 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復問:「雲何,焰摩迦!色是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識是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雲何,焰摩迦!異色有如來耶?異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色中有如來耶?受、想、行、識中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想、行、識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非色、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雲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說 ,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為時說耶?」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55:26 2018 Heaven Chou 不成啊!這就否定了阿羅漢的惟作心和生笑心了!如果沒有這兩類心,那 業就不停了!因為善不善心會造業啊(有思心所?)!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4:58:18 2018 有餘依涅槃在四阿含沒有用到, 所以我比較少用. :) 剛查了一下, 這段剛好就在談此事, 阿羅漢活著是 "有餘依涅槃界" . 壽盡則是 "無 餘依涅槃界". 但我說過, 也有不同定義的經文就是了.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2:「如契經說。有二涅槃界。謂有餘依涅槃界。及無餘依涅 槃界。 云何有餘依涅槃界。答若阿羅漢。諸漏永盡。壽命猶存。大種造色。相續未斷。依五 根身。心相續轉。有餘依故。諸結永盡。得獲觸證。名有餘依涅槃界。 云何無餘依涅槃界。答即阿羅漢。諸漏永盡。壽命已滅。大種造色相續已斷。依五根 身。心不復轉。無餘依故。諸結永盡。名無餘依涅槃界。」(CBETA, T26, no. 1544, p. 923, b12-19)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5:06:35 2018 YC 師兄, 這和斷滅其實沒有關係. 因為我原本在質疑二種涅槃與身心現象的關係. 我原以為大家的看法都是一樣, 也就是 "身心現象" = "能看能聽" . 所以我看到 【活著可以涅槃,涅槃沒有身心現象】就覺得矛盾。 而 YC 兄也認同阿羅漢活著能看能聽, 只是能看能聽不等於身心現象, 所以這只是定 義不同而已. 如果恰密禪師所謂涅槃是身心止息,但卻能看能聽,那就沒問題了,只是這樣可能一 般人看不懂,不知那他所謂的身心止息是什麼意思?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Wed Feb 07 17:32:26 2018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Wed Feb 07 17:32:28 2018 上段說著涅槃的無為法超越色法和名法,下段說了有餘依涅槃,若非周師兄提醒,還 沒注意到會造成混肴 > -------------------------------------------------------------------------- < From: Cathy Kao Time: Wed Feb 07 20:49:54 2018 謝謝 heaven 每次都很細心分辨法義,而且幫忙釐清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還請 heaven 繼續這麼做,小小的解說,大大的幫助。?? 借分享。 > -------------------------------------------------------------------------- < From: Peter Yang Time: Wed Feb 07 22:21:41 2018 禪修營要去幾天?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8:15:44 2018 >【請問學長,金剛經的無我人眾生壽者,能不能用在這裡解釋呢?】...下略... 這同樣是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如果要用【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來為【沒有身心現象】解釋,理論上是 可以的。 但如此一來,就不能再說【涅槃是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候達到的】。不然,請問是什 麼東西今生活著?人?眾生?五蘊?這些都在前面用第一義諦去否定了,然後卻又說 有什麼東西在今生活著,這同樣會造成混淆的。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Sat Feb 10 12:34:54 2018 補充一下: 金剛經的這四句是從不同角度講「無我」的意思,是指在種種身心現象中,沒有一個 永恆的實體,不是指「沒有身心現象」。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hu Feb 08 18:35:24 2018 同意 Heaven Chou ,會有這個些疑惑,癥結還是在於提問者仍執取有我,對於已經 自我相解脫、亦斷盡一切煩惱的阿羅漢來說,有餘涅槃的身心現象不過就是因緣法, 與天地日月無異。原本就只是翳眼空花,哪有什麼有餘與無餘的差別??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hu Feb 08 20:59:27 2018 From 施湘雯 同學,感謝施同學提供自己的看法。 昨天貼的涅槃是永恆的,不是無常的,我有看到 Heaven Chou 同學用雜阿含經回答 的問題,他有講到慧解脫跟心解脫,應該會更了解,在佛陀的時代,許多人都在生前 証得阿羅漢果位,解脫煩惱得涅槃,所以涅槃是煩惱痛苦的止息。這一點他如果再深 入仔細讀雜阿含經,包括勤加練習,實際印証,就不會覺得混淆了。 還有從開始貼文,如果他都有仔細的閱讀,就會更清楚明白禪師開示的,都是實 際修持的方法,都是要透過真正的練習,才得以了解明白他教導的內含,是有前後次 第,前因後果的。 就像我要了解 Heaven Chou 整理的阿毗達摩的心得,我也是一樣,回頭從開始讀 起,前因後果釐清楚了,才能真正的掌握到心要。才不辜負他的發心整理。 本來我是想整理幾篇,佛在雜阿含經開示的如實知五蘊的觀照,及跟求法者的對 話內容,但實在太忙,無法一下子整理出來,因為教為因,証為果,不是盲從的。 希望大家都能夠透過教法的學習跟禪修,身心能夠真正的離苦得樂! 其實佛法真正要能夠落實在生活上,必須真正的做禪修練習,也就是心的培育,正念 覺知當下的身心無常、無我的生滅變化的真相,究竟本質,才能把佛法的道理融入在 內心去貫通運用,生活上才能真正的得受用解脫。 也就是了解在緣起的當下,是即生即滅,虛幻不實,是當體即空,這個是要真正 的練習,如實的觀照,看清楚一切生滅變化,無常無我的真相,在虛幻不實的當下, 才能不隨著外境轉,不執著在貪嗔癡愛染裡面,煩惱痛苦的分別妄念當中,真正的安 住在法性寂滅當中。這個沒有禪修的練習,如實觀照,就會落入在道理上,說空說有 ,但實際上只有嘴把講道理做文章,但身心是不容易改變的,仍然在我執實有裡面的 。 在雜阿含經裡面,佛對弟子所說的,不管是五蘊、六處、十八界,包括您上次分 享杜正民教授的心得裡面,都不離開當下的如實觀照,當下發現真相,當下就解脫, 不需要等到死後,如果活著都不能解脫,死後怎麼能解脫呢? 但是這個觀念,如果雜阿含經佛的開示,沒有深入理解,討論最後就容易落入情 緒偏見跟紛爭,因為學習當中,沒有堅固的知見的薰習,禪修的練習,我執都是很強 的,誰也都不認同誰,不是那麼容易討論跟溝通的,尤其是公開的大眾資訊場合,更 要慎重,所以剛好您今天發文過來,藉著這個因緣讓您了解,也請您轉達。謝謝!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23:46:13 2018 或許施同學不了解我所提的重點吧? 我當然同意活著就可以證涅槃,也同意涅槃就是煩惱痛苦的止息。但既然是活著,這 時就不適宜說涅槃是【身心狀況的止息】。就像經中可以看到佛陀與阿羅漢們,他們 會托缽,會吃飯,會說法,會打坐。這些都是身心活動,可見這些活著證涅槃的聖者 ,並不是【身心狀況的止息】。 除非他們能針對【身心狀況的止息】提出不同的解釋,否則我是認為打坐吃飯走路就 是身心狀況的活動啊。 :) > -------------------------------------------------------------------------- < From: Cathy Kao Time: Fri Feb 09 08:57:33 2018 《增壹阿含經》卷7〈火滅品1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云何為二?有餘涅槃界、無餘涅槃界。 彼云何名為有餘涅槃界?於是,比丘滅五下分結,即彼般涅槃,不還來此世,是謂名 為有餘涅槃界。 彼云何名為無餘涅槃界?於是,比丘盡有漏成無漏,意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證而 自遊戲: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實知之,是謂為無餘涅槃界。 此二涅槃界,當求方便,至無餘涅槃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CBETA, T02, no. 125, p. 579, a13-22 ) 世尊在這經好像說得很清楚了。 :D > -------------------------------------------------------------------------- < From: Russ Wang Time: Fri Feb 09 09:28:16 2018 我倒是覺得這一經非常深哩,應該多想想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Fri Feb 09 14:06:57 2018 Cathy Kao 真的感謝您如此如理求知,如實知的態度。我也把我查找的部分分享給大 家。 首先就是@Cathy Kao所提到的《增壹阿含經》卷7〈火滅品16〉 此中提到 彼雲何名為有餘涅槃界?於是,比丘滅五下分結,即彼般涅槃,不還來此世,是謂名 為有餘涅槃界。 在雜阿含中提到有餘涅槃的經文則有 (七三八) [0197a10] 如是我聞: [0197a10]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197a1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此七覺分修習多修習,當得 二果,得現法智有餘涅槃及阿那含果。」 [0197a13]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四ま) [0197a21] 如是我聞: [0197a21]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差別者:「若比丘修習此七 覺分,多修習已,當得七果。何等為七?謂現法智有餘涅槃,及命終時,若不爾者, 五下分結盡,得中般涅槃。若不爾者,得生般涅槃。若不爾者,得無行般涅槃。若不 爾者,得有行般涅槃。若不爾者,得上流般涅槃。」 [0197a27]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這兩篇經文似乎都將有餘涅槃與阿那含果分開來看。738提到兩果,而740提到了七果 ,包含現法智有餘涅槃和屬於阿那含的中、生、有行、無行、上流般涅槃。所以由 738和740來推測,有餘涅槃和阿那含果似乎不是同位的果。下方的1221經,提到了尼 拘律想般涅槃後,婆耆舍想知道尼拘律想是有餘還無餘涅槃。沒有直接答覆,但從紀 中所說 [0333b09] 尊者婆耆舍復說偈言: 「今聞無上士,記說其功德, 不空修梵行,我聞大歡喜。 如說隨說得,順牟尼弟子, 滅生死長縻,虛偽幻化縛。 以見世尊故,能斷除諸愛, 度生死彼岸,不復受諸有。」 意味著阿羅漢果,所以在1221經似乎指出有餘與無餘涅槃的差別與......不受諸有 ..有關聯。即隱約中指出有餘涅槃和阿羅漢果(無餘涅槃)不同。 (一二二一) [0333a03] 如是我聞: [0333a03]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0333a04] 時,有尊者尼拘律想住於曠野禽獸之處,疾病委篤,尊者婆耆舍為看病人 ,瞻視供養。 [0333a06] 彼尊者尼拘律想以疾病故,遂般涅槃。 [0333a07] 時,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和上為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我今當求其相 。」 [0333a08] 爾時,尊者婆耆舍供養尊者尼拘律想舍利已,持衣?,向王舍城。次第到 王舍城,舉衣?,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而說偈 ........ [0333b09] 尊者婆耆舍復說偈言: 「今聞無上士,記說其功德, 不空修梵行,我聞大歡喜。 如說隨說得,順牟尼弟子, 滅生死長縻,虛偽幻化縛。 以見世尊故,能斷除諸愛, 度生死彼岸,不復受諸有。 (九)中阿含七法品七車經第九(初一日誦)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Fri Feb 09 14:24:38 2018 [0430c21] 答曰:「賢者!若以戒淨故,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者,則以有餘稱 說無餘;以心淨故、以見淨故、以疑蓋淨故、以道非道知見淨故、以道跡知見淨故、 以道跡斷智淨故,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者,則以有餘稱說無餘。賢者!若離此 法,世尊施設無餘涅槃者,則凡夫亦當般涅槃,以凡夫亦離此法故。賢者!但以戒淨 故,得心淨,以心淨故,得見淨,以見淨故,得疑蓋淨,以疑?淨故,得道非道知見 淨,以道非道知見淨故,得道跡知見淨,以道跡知見淨故,得道跡斷智淨,以道跡斷 智淨故,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也。 這邊指出以道跡斷智淨故,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槃也。所以,與色身的存在無關 ,阿羅漢應該就是無餘涅槃。 《經藏?小部經典一?如是語經》 四四 (二、二、七) 我聞應供已?,世尊?此:「諸比丘!此等有二涅槃。何之為二?為有餘依涅槃 界及 無餘依涅槃界。諸比丘!有餘依涅槃界為何?諸比丘!於此應供之比丘已盡 ?,住於 む梵?め,辦應作之事,捨負重擔 ,證得自義 ,以盡有結,依正智而解 脫 。彼五 根安?,無傷彼事,故經驗喜與?喜,能感?與苦。彼為滅貪、滅瞋、 滅癡者,諸比丘 !?彼為有餘依涅槃界。然,諸比丘!無餘依涅槃界為何?諸比丘! 於此應供之比丘 已盡?,住於む梵?め,應作已辦,捨負重擔,證得自義,以盡有結, 依正智而解脫 。諸比丘!然於此生所覺知者已為無喜悅而清涼,諸比丘!?彼為無 餘依涅槃。諸比 丘!此為二涅槃界。」世尊?此義,此處如是?: 「此等二種涅槃界 具眼者 依無依 明 初界導者現法有 滅盡む愛等め有餘依 他滅未?一?有 成為?終無餘依 知此無為 之道者 盡導有者心解脫 逮達法味悅滅者 彼已捨此一?? 」 我聞世尊?此義。 以小部經典,這篇與您提到的增一阿含引用經文有點雷同,但所指對象不同。這部經 文中所指都是阿羅漢,差別在於1.彼五根安?,無傷彼事,故經驗喜與?喜,能感?與 苦。彼為滅貪、滅瞋、 滅癡者,諸比丘!?彼為有餘依涅槃界。2.然於此生所覺知者 已為無喜悅而清涼,諸比丘!?彼為無 餘依涅槃。依據小部經典,有餘與無餘是依據 心和心所狀況而有有餘和無餘涅槃分別。有餘能感受,無餘不感受。而要不感受,就 必須要無五門心識或是意門。這要不就甚深禪定,要不有分斷? 結論: ???? 就是管它有餘還無餘涅槃,昇進就是了!^^ 南無佛法僧 聖戒成就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Fri Feb 09 18:26:28 2018 增壹阿含經火滅品那篇,就是我說定義與其他不同的情況之一。 由上面大家貼的經文,應該很明顯就可以看出,經中對於涅槃的確是有多種不同的定 義與名相。不過這裡我們也不用過於追究哪個名相才是對的,只要知道這些名相背後 想要表達的意義就可以了。 先前我是簡單分成二種涅槃,因為火滅品提出來,就要分為三種。 1. 彼云何名為有餘涅槃界?於是,比丘滅五下分結,即彼般涅槃,不還來此世,是 謂名為有餘涅槃界。 第一種涅槃就是指三果聖者,滅五下分結,不會再轉世在欲界,而是出生在色界,在 色界般涅槃。 2. 第二種涅槃就是指阿羅漢聖者在還在世的情況,五蘊依然運作,依然有身心現象 ,但已滅貪瞋痴等煩惱結。 3. 《雜阿含經》卷35:爾時,世尊涅槃時至,告尊者阿難:「汝為世尊於雙樹間敷 繩床,北首,如來今日中夜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 世尊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證了上面第二種涅槃了,但此時卻又說【涅槃時至】,如 來今日中夜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可見這又是另一種涅槃的定義,這種涅槃就是 阿羅漢聖者和佛陀色身死亡之時。因此這種涅槃就是沒有任何身心活動,不再有輪迴 轉世,不再於三界十方出生。 在此先不用計較這些涅槃應該叫什麼名稱,或許古來各部派見解不同,名稱也不同。 但可以了解,涅槃在細分上是有不同的,因此我在看到恰密禪師說 【涅槃它不是身體或心理現象,它是一種身心狀況的止息、是一種一切痛苦的止息、 沒有一切身心現象】 又說 【涅槃是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候達到的,並不是死了才得到涅槃】 就知道這是二種不同的情況,但或許有些同學不清楚這部份的細節,誤以為涅槃是同 時活著又沒有身心活動,所以才提出來,以避免誤會。 佛陀活著的時候會背痛,也有托缽、經行、說法、禪坐、睡眠等等身心活動,所以此 時佛陀所證涅槃是恰密禪師說的第二種,不是第一種。 而佛陀在雙樹下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這就不是活著的時候,此時佛陀不再有身心活 動,一切痛苦都止息了,所以此時是恰密禪師說的第一種,不是第二種。 > -------------------------------------------------------------------------- < From: Jiss Ye Time: Sat Feb 10 22:11:32 2018 恰密禪師在本篇中開示: 【涅槃是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候達到的,並不是死了才得到涅槃】 恰密禪師師在其他篇中也有開示: 【當佛陀80歲臨涅槃前,於衛薩之夜躺在庫辛那格拉公園的床上...】 這是否矛盾? 既然[涅槃是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候達到的,並不是死了才得到涅槃],為何佛陀在 80歲之前,還沒達到涅槃? 所以,讀者要懂得善思維: 佛陀活著的時候所證得的涅槃,與佛陀80歲的涅槃,這是一樣的涅槃或是不一樣的涅 槃! ^_^ 顯而易見的: [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候達到的涅槃],這是指:有餘涅槃。 [佛陀80歲的涅槃],這是指:無餘涅槃。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11:24 2018 剛才我師父(跟在恰密禪師身邊2-30年學習,現在也是世界各地帶禪修)寄了一個阿 毗達摩概要,有關涅槃的解釋的圖片,是用pdf檔,給您回覆,不知您看到了否?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13:23 2018 我嘗試轉成word檔寄給您,但一直沒成功。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16:22 2018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21:15 2018 師父說:佛陀的教導是很少談到涅槃的境界,開示的重點是修行的方法,如何証悟涅 槃。 > -------------------------------------------------------------------------- < From: Jiss Ye Time: Sat Feb 10 23:22:52 2018 謝謝! ^_^ 我能理解恰密禪師的意思: [能夠在今生活著的時候達到的涅槃],這是指:有餘涅槃。 [佛陀80歲臨涅槃],這是指:無餘涅槃。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30:04 2018 歡迎您來參加三月八日在正醒禪苑的禪修,可以直接向他請教,我相信他會很高興的 回達你們所有的問題。如果有興趣可以跟我連絡。謝謝! > -------------------------------------------------------------------------- < From: Jiss Ye Time: Sat Feb 10 23:31:22 2018 謝謝! ^_^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Sun Feb 11 09:24:21 2018 施湘雯 這本概要精解是菩提比丘的著作,可以在網路上得到完整的PDF?? 推薦這本書,幾乎是教課書等級的著作喔!?? 另外在app商店也有可以下載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Sun Feb 11 09:37:40 2018 依據該書內容,涅槃法是清淨無為的究竟法,所以不應是涅槃本身有有餘或無餘的, 有餘和無餘依都是形容涅槃法存在時期其它已生成果報的存在狀況或已無其它果報, 僅存涅槃法。這是本書的讀後感想??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un Feb 11 10:56:40 2018 謝謝!菩提比丘是美國佛教會的會長,我的朋友長期在那當義工,跟他很熟,他們在 美國有開課,我也正在讀他的阿毗達摩,還有一個緬甸修持很好的戒喜法師,講的阿 毗達摩也很殊勝,我只整理二個講稿,有興趣也可以跟您分享。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Sun Feb 11 14:36:26 2018 謝謝??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0292/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