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來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閱讀文章: 第 1021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Cathy Kao
標題: 【每日溫習阿毗達摩】49 身十法聚  瑪欣德尊者開示  
時間: Thu Jan 11 22:32:59 2018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s720x720/21034709_114721965915968_11259489721082079_n.jpg?oh=91267080d2fba19d435339fd4634796b&oe=5AF81076
LinkDescription: 【每日溫習阿毗達摩】49 身十法聚  瑪欣德尊者開示  於是我們就逐一的在一粒色聚裡面,我們辨識裡面的究竟色法。當我們可以用這種辨識方法之後呢,我們可以去再來辨識其他的色法。比如說我們可以在眼睛裡面同樣再辨識,我們眼睛還有另外一種透明的色聚,稱為身淨色。  身淨色也包含在十種色法,包含在『身十法聚』裡面。身十法聚是哪十法聚呢?它們也是:地、水、火、風、顏色、香(氣味)、味(味道)、食素、命根和身淨色這十種色法。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再辨識  這一粒透明的色聚裡面它的硬、粗、重或者軟、滑、輕,這個是屬於地界,它的流動與黏結是水界,它的溫度是火界,它的支持相或者是它的推動的相是風界。本身這種色聚的顏色是屬於色,它的氣味是屬於香,它的味道是屬於味,它的營養素是屬於食素。然後本身它是屬於業生色,所以它有命根,能維持這粒色聚生命,也就是說這粒色聚它是有生命力的;它不像外在的這些無情物品一樣,外在的無情物體它是沒有命根的,但是我們身體裡面這些業生色它是有生命的,它呈現為命根。  之後我們再看身淨色,身淨色是可以接受其他色聚的撞擊,它可以感覺到其他色法的硬啊、軟啊、溫度啊。如果這一粒色聚的透明,它對外在的那一些地啊、火啊、風啊等等的撞擊有反應,那麼這個是屬於身十法聚,也就是說,身淨色是包含在這一類的色聚裡。於是,我們就在眼睛裡面可以辨識到有兩種透明的色聚:眼十法聚和身十法聚。   同樣的,我們在耳洞裡面,就是在我們耳朵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同樣的修『四大』,當我們見到色聚之後呢,再找我們在去找裡面透明的色聚,然後我們再去嘗試感受一下外界的聲音,比如說風聲啊、鳥聲啊,或者說人說話聲啊等等,任何聲音都可以,然後我們會再看哪一種透明的色聚會對外在的聲音有反應、敏感,那麼這是屬於包含有耳淨色在裡面的色聚。同樣的,我們再取這一粒色聚再辨識裡面的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食素、命根跟耳淨色。耳淨色就是它呈現為這一粒色聚是透明的,它對外在聲音的撞擊有反應、敏感,這個是屬於耳淨色,然後呢它是包含在耳十法聚裡。同樣的,在我們耳處門,也就是在我們的耳朵裡面也有身淨色,也可以辨識到身十法聚。然後我們在鼻子裡面辨識鼻十法聚跟身十法聚,舌頭裡面辨識舌十法聚跟身十法聚。然後我們在身體裡面,就是這個身體裡面,除了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裡都有兩種透明的色聚之外,在身體裡面卻只有一種是透明的色聚,這種透明的色聚是身十法聚,內內外外都有的。  這種身十法它對於地界、火界跟風界的撞擊敏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會感受到痛啊、癢啊、麻啊、冷啊、暖啊,或者沉重啊、輕盈啊這些。我們身體有時候肚子痛啊、或者皮膚痛等等這些皮膚癢等,都是屬於身淨色對外界那些地界或者風界的撞擊它有反應。如果身淨色受到破壞,那麼就會感覺到麻木、麻痹,沒有反應,就是這麼樣。   之後我們可以再辨識其他的色法,如果我們可以在我們六門裡面,逐一逐一的辨識,在眼門裡面的有兩種透明的色聚,耳門裡面的有兩種透明、鼻門裡面的有兩種透明、舌門裡面的有兩種透明,身門裡面有一種透明,之後我們可以再繼續辨識其他的色法。   我們在上一節課,大家已經講到了眼、耳、鼻、舌、身這些透明的色法。  (弟子依照開示錄音打字,未經尊者審閱同意發表)  阿毗達摩藏是上座部佛教重要的典籍,此主題由業處導師瑪欣德尊者演講。  按照各主題內容分成短小精悍的章節,便於賢友們在日常收聽所需瞭解的主題。  佛曆2559年11月5日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Abhidhammamahinda/photos/a.111875806200584.1073741828.111872989534199/114721965915968/?type=3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1021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