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連線宗教版 板主: fox |
閱讀文章: 第 5643/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chanz.bbs@bbs.cs.nthu.edu.tw (晨星)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討論] 由《成唯識論》統觀佛教 發信站: 楓橋驛站 (2013/08/16 Fri 06:16:39) 佛教,由佛祖釋迦牟尼創立。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寂寞」。佛的意思,是覺者。所以佛教特重覺悟。覺悟就能成佛,不覺悟就是迷、就是眾生。 在釋迦牟尼,印度有輪迴的觀念。這是因為印度處於熱帶,貧窮困苦。人的壽命較短,生死變化劇烈,因而有這樣的想法。 輪迴共有六道,稱為六道輪迴。上三道是天、人、阿修羅;下三道是地獄、惡鬼、畜生。不休止的生死輪迴,是痛苦的。 佛祖體認到,人生生老病死之苦,因此大發慈悲(慈就是愛,佛家不喜用愛字,因為它含有牽扯的意味;而悲字就是憐憫的意思),悟出脫離痛苦、輪迴的方法,來引導世人,這就是智慧,佛家特重智慧。 佛家有三法印,這是佛家的特色: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歸結就是一切宇宙人生的現象,都不是永恆不變的;因此佛法教我們要忘記自我,看破這變幻,那就沒有煩惱痛苦。忘記自我到極點,就是一切雜念歸於徹底的消滅。這樣,就能讓佛心出現,脫離煩惱、輪迴,成佛、進入極樂。 煩惱妄想,都是不必要的。因為一切皆空,都是幻影。世俗人都是自尋煩惱。 另外,還有業力的問題。業,就是你所做的一切,包括好壞。這業,有一種力量,能推動你的走向。善業,走向美好;惡業,走向悲哀。人作了什麼,就一定會收什麼。這就叫作「因果報應」。但是我認為,這「因果報應」的定律,必有制定者、執行者,那就是上帝,絕不是自然而然的。 因為以上的體認,所以有云:「諸惡勿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教分頓、漸兩大派。頓是頓悟、一下子就大大覺悟;漸是漸悟,慢慢地一步步增加智慧,功夫到了,最後也能大徹大悟。 在《成唯識論》中,有一個圖表,見於本師張起鈞、吳怡的《中國哲學史話》259頁。現在根據這張圖表解說佛教教義: 佛教分析人的認知能力,謂之「識」,又叫「根」。所謂「六根清淨」,就是從此引起。 第一識 眼 對應 色 第二識 耳 對應 聲 第三識 鼻 對應 香 第四識 舌 對應 味 第五識 身 對應 觸 第六識 意 對應 法 意識就是心,包括腦神經、及宇宙的心,有它,前五識才能發揮作用。 往下,還有更深入的,即 第七識 末那識(自我的精神意識、自我的人格、又叫我識) 他所感受的山河大地,就是他所自創的。 第八識 阿賴耶識,又叫藏識、真如、如來藏、佛性……這是物我的根源、宗教的境界。它是種子,與宇宙的主宰、根源相通。 宇宙的主宰、根源,佛家稱為真如。那是智慧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根源。但是既有莫大的智慧,怎麼會沒有思想、意志呢?佛講慈悲,怎麼會沒有情感呢?有了思想、意志和情感,就是人格神,佛家又怎麼會說自己是無神論呢? 圖的右下角,是人的結構。藏識是在第七識裡面,為了清楚,所以拉出在左上角。其中有物、有心,其性質與右上角的真如、佛,是二而一的。 左下角,是山河大地、物質的世界。可以讓個體感覺,也是由藏識所發出的客體。 右中,人格的表現,有善、惡、無記(混、難分)。學佛者以此為基礎,行善去惡,增進知識智慧,逐漸長進,使其本心,能與真如相合,則可以得成佛之結果。此之謂漸修。 再由左上之藏識,藉著切斷思想意識之流,進行頓悟。則雜念妄想瞬間消滅,而真心佛心立即呈現,而與佛、真如相通。此即禪宗直指本心,見性成佛之業也。 所謂切斷思想意識之流,是說人在有意識的狀態之下,腦筋裡面的思想、雜念、妄想、煩惱,就像是河流一樣,洶湧不斷。這些都是妨礙本心與真如溝通的。而禪修的功夫,就是把這些雜念,藉著思維靜慮,加以打消。雜念打消,則一切阻隔也不存在,人就可以直接與真如溝通,這就叫作頓悟、見性成佛。 於此,我要指出,許多哲學家、道德家,都認為我們內在,有一個寶貴的東西,如佛之佛性。憑這個東西,就可以超升,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根據《聖經》,人內在的寶貝,終究不是至高、榮耀的上帝。人必須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才能得到至高、榮耀上帝的生命,才有永生,才能超越,此外沒有別的道路。 -- ※ Origin: 楓橋驛站<bbs.cs.nthu.edu.tw> ◆ From: chanz @ 106.1.89.126 |
閱讀文章: 第 5643/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