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stiny ◎ 命理精微    板主:
閱讀文章: 第 821/449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yun.bbs@bbs.yzu.edu.tw (改善命運靠自己), 看板: destiny
標  題: 布施-財布施
發信站: 元智大學風之塔 (Tue Nov 22 21:44:09 2005)
轉信站: Lion!cbs.ntu!news.kdais.gov.tw!news.ccu!Yuntech-News!netnews.csie.nctu!
Origin: bbs.yzu.edu.tw

原文摘錄:http://www.amtb-m.org.my/foxuegaiyao/ren-shi-fojiao/ren-shi-fo-jiao-6-6
htm

「布施」在整個大乘佛法裡,是菩薩修行最重要的一條。
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起來就是六度。這六條再要歸納,就是布施一條。
所以佛首先教我們修布施波羅蜜。「布施」,一般人很難理解它真正的含意。
往往聽說布施,就趕著捐一點錢到寺廟裡去。這是錯解!
這樣的理解,布施太狹隘了!那裡是菩薩修的呢?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念念為別人,不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養。

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羅蜜,天天都在行菩薩道,只是不懂得,不知道而已。
譬如說早晨起來,你把家人盥洗的東西都準備得好好的,早餐、茶都燒好了,你是在
布施、供養你一家人啊!你在行菩薩道,修布施波羅蜜,在修普賢菩薩的廣修供養。
你看你心裡多快樂。
能這樣領悟就不會說:「哎呀!家人都把我當老媽、下女、傭人,要我天天去侍候他們。
」這樣天天發牢騷,所有的布施功德都沒有了。
你看,念頭一轉,牢騷、痛苦就變成布施波羅蜜,立刻就得到佛法快樂和智慧的實益。
在美國有些制度,叫人不得不布施。譬如醫藥保險,人人都要買。為什麼呢?
怕自己生病的時候,醫藥費付不起,所以先買保險,由保險公司替你付醫藥費。
在每個月繳醫藥保險費的時候,如果是為了自己生病而做準備,
如此,將來一定會生病;不生病,這些錢沒有辦法開銷啊。
如果念頭一轉:我是在修布施、修供養;幫助那些有病的人,供養那些有病的人。
這樣布施出去,你一生永遠不生病。
為什麼呢?你修的是不生病的因啊!你布施、照顧老人,將來你就得善果!
即使老了,也會有許多年輕人關懷你、照顧你、侍候你!

種什麼因一定結什麼果報。

再說一個人服務在公司行號裡,每天努力工作,如果是為了要多拿一點錢,
或是為了地位要慢慢升高,那就不是布施了。
如果能存這樣的心:我今天努力的工作,是布施這個公司、是供養社會大眾,
加薪與升遷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薩道。
以菩薩的施捨心在做工作,永遠不疲不厭,會愈做愈快樂。
這就是俗話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假使事情是自己不願做又不得不去做,就會疲倦、
會討厭。反之,歡喜、高興做的事情,會愈做愈有精神。
我今天到世界各地方跟大家介紹佛法,是我歡喜做的!這是法布施啊!
你們不懂的,我來教給你們,告訴你們,是希望大家都能減少煩惱、痛苦,
都能得到佛法的喜樂和智慧,來充實提昇生命和生活美滿!
我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次到洛杉磯,一下飛機,講堂已經佈置好了,馬上就去講演。
一天講九個小時,還要我站著講,底下的人坐著聽;
坐著聽的人累了,我講的人不累,愈講愈有精神,愈講聲音愈大。

為什麼呢?因為觀念、心境不一樣。
厭倦了。我不是為了這個來的,我是以無比歡喜的心把無上、
甚深的微妙的佛法介紹給大家。
這個歡喜就是法喜啊!是最好的營養。今天大家講求這個營養那個營養,那是假的啊。
看看佛門裡面的「禪悅為食」。

禪是什麼?心地清淨;悅是心地歡喜,這才是最滋養的(最豐富的滋養),
所以健康不在飲食!得歡喜心、得法喜,就會健康、長壽、年輕、不衰老。

憂能使人老、使人病,每天愁眉苦臉的,容易生病,衰老也會非常之快。
歡喜是健康的因素,它是從布施波羅蜜得來的。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諸位在此地,汽車都買了保險。為什麼呢?
發生車禍的時候有人賠償。如果你念頭一轉:我這是修布施,是幫助那些出車禍的人。
如此你這個車永遠不會出車禍,永遠有佛菩薩加持你。

諸位看看,念頭一轉,就是菩薩;念頭不轉,就是凡夫!
菩薩跟凡夫有什麼差別呢?一個是覺,一個是迷。
迷者--樣樣為自己;覺者--樣樣為眾生。
樣樣為眾生,自己得的好處真正不可思議,沒法子想像!
樣樣都為自己,得到的好處一點點,而且得到了就沒有了。

你說,誰是聰明?誰是傻瓜?所以說要念念為一切眾生,不要為自己。
今生,你有財富、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
錢,能用在社會上,能用在大眾上,這是大智慧,是真正會用錢的。
假使處處為自己著想,那是很笨的,修來的一點點福報,沒幾天就享完了。
如果能念頭一轉,將福報布施給眾生,福報就更增盛,直至無有窮盡。
布施的內涵無量無邊。我們每一個人,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學。
只要念頭一轉,就是行菩薩道;轉不過來,就是六道凡夫。
以上財布施,只是略舉幾個例子說明,諸位自己要多多去體會,多多去思惟,
就會做得圓滿。

財布施,在佛法裡面又把它分為內財與外財。
外財是身外之物,內財就是身體。

在醫學界裡,有許多捐贈眼角膜或捐贈內臟者,這是內財的一種。
再者,我們以體力去幫助別人,也是內財布施。
如果我們給人家工作不求報酬,就是義務的工作(義工),這也是屬於內財布施。
由此可知,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做布施,就是沒有那種布施的心,所以不是行菩薩道。
假如我們有一顆布施的心,那麼每天時時刻刻,統統是修六度,統統是修菩薩法。

所以菩薩法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在那裡?
就是在那一念心;
一念覺--為一切眾生,就是佛菩薩;
一念迷--為自己,就是凡夫。
所以佛家善惡的標準: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為別人的都是善。

這個初學的人聽了很難懂!人,為什麼不為自己呢?諸位要知道,凡夫所以不能成佛,
是由兩種執著障礙。第一種是我執,第二種是法執。我執要是破掉了,就證阿羅漢果;
法執破盡了,就成佛。
那些念念為自己的人,我執天天在增長,即使修一切善法,也只是增長執著而已。
因為執著不能破除,所以佛說這是惡。你不想出三界,那就另當別論,想出三界,
一定要破我、法二執。我執就是煩惱障,煩惱的根源;法執是所知障的根源。
--
透過有效的努力(斷惡修善),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推薦閱讀《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白話篇: http://www.cd.org.tw/becute/big5/mystery/3/mystery_3_1.htm

了凡四訓原文: http://www.amtb.org.tw/pdf/19-16g_word.pdf
--
※ Origin: 元智大學 風之塔 <bbs.yzu.edu.tw> 
※ From  : 218.210.44.58
※ X-Info: 布施-財布施
※ X-Sign: 11O6859IZMh1s0g5hXYI (05/11/22 21:44:09 )
閱讀文章: 第 821/449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