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86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標題: 我們應該檢查這個教義 時間: Sat Sep 08 15:45:37 2018 我們應該檢查這個教義,如同我們檢查一塊金子一樣。為了要確定是純金,我們應該 要在平滑的石板上磨金塊,應該拿榔頭、搥,應該用火烤。 哈嘍!!有那位師兄知道上面這句話~出自哪一本經論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Sep 08 19:43:24 2018 雜阿含1247經的[..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或許可 以當作以下段落(關於修習四念處)的延伸補充 [雜阿含616經:[..[當取自心相]..若彼比丘愚癡、不辯、不善,[不取自心相而取外 相,然後退減,自生障閡]…. 愚癡比丘亦復如是,不辯、不善,[於身身觀(念)住,不能除斷上煩惱,不能攝取 其心,亦復不得內心寂靜,不得勝妙正念、正知,亦復不得四種增上心法現法樂住… ] [善巧方便取內心已,然後取於外相],彼於後時終不退減..]] 成實論卷12:提到不[取自心相]可能會有什麼問題,印老 經論會編 雜阿含616經的後 面,收錄一段瑜伽論也提到,如果不先取自心相(貌)有何過患.. 以前雖碰巧聽過一前輩講說過,但是自己常懈怠.放逸,沒有什麼心得,真慚愧啊!有心 學習四念處的朋友可以注意這兩經~淺見僅供參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Sep 08 21:12:21 2018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16.htm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247.htm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Sep 18 06:57:36 2018 問過老師.. 老師是跟我說沒記錯的話?? 在印度南傳的阿含經上面有. 藏傳則都是記頌的方式保留..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Sep 18 20:22:55 2018 偈頌 XD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Sep 20 21:10:10 2018 請問有同學查到這段文字的出處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Sep 24 19:16:29 2018 請問雜阿含經和阿含經,不一樣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Sep 24 20:08:23 2018 雜阿含經..條目性..短 接下來就是把雜阿含彙整成完整的概念.與故事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Sep 24 20:09:19 2018 陳東裕 謝謝你的回覆,好有學問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Sep 24 20:11:33 2018 上課剛好有上到.. 其實課堂上更清楚.. 只是我懶得做筆記... 過了耳根卻不住心.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Sep 25 21:25:50 2018 「阿含」是音譯自?gama,義譯是「傳(承)」,由釋迦牟尼佛所傳來的法。 《阿含經》分為四部:《雜阿含經》、《增壹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 》。 為什麼會分成四部呢?一般認為是為了經典整理的方便,依照長度和性質所區分的: 《長阿含經》中各經的篇幅最長,集成一部。 《中阿含經》中各經的長度,大致上比《長阿含經》短一些。 《雜阿含》的每篇經文又更短,「雜」有「小而花樣多」的意思,因而作為經名。這 些經文依據不同的分類而整理,區分為對不同事類的「相應」。 《增壹阿含經》也是許多迷你的經文,每十篇合為一品,且一法一法的增加,而稱作 「增壹」。古代用語「增壹」也指十進位的十位數加一,1~9後的10即增壹,11~19後 的20又增壹,恰恰表達每十篇合為一品的意思。 就內容的取向來看, ◎《雜阿含經》闡明佛教的根本教理,尤其教導我們如何以智慧觀照一切; ◎《中阿含經》重視煩惱的對治,尤其在修定的次第有務實的探討; ◎《增壹阿含經》循序漸進,如同百科全書般能讓人地毯式地瞭解佛法; ◎《長阿含經》則記載佛陀行走人間、顯正破邪的歷史,並以古代人所能理解的角度 ,描繪佛教的世界觀。 ------------------- 餘下的資料請見獅子吼佛學專站的《阿含經簡介》??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8%BF%E5%90%AB%E7%B 6%93%E7%B0%A1%E4%BB%8B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Sep 25 21:32:08 2018 短變長、長又變短.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86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