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飲食與養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
閱讀文章: 第 2004/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acho (macho) 看板: BudaFood 標題: [剪報]秋季食療 讓芝麻趕走憂鬱心情 時間: Tue Oct 8 10:52:29 2002 【2002/10/08 聯合報】 秋季食療 讓芝麻趕走憂鬱心情 申一中/台北市立中醫醫院醫師 老祖宗的養生之道乃根據節氣的變化而有所調整,以「春生養肝、夏長養心、秋收養 肺、冬藏養腎」為原則。 寒露在廿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史書記載:「鬥指寒甲 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由於寒 露是熱與寒冷交替的季節,氣候由熱轉涼,陽氣漸退,陰氣漸生,人體的正常生理活 動也會隨季節的變化而開始轉變。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古代認為秋為金令也,此時因為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傷 津耗液,而產生眼乾、眼澀、口渴、口乾、鼻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秋 燥證。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認為秋季飲食應以「潤其 燥」為原則,而寒露之後人體亦隨節氣變化,陽氣微減,所以亦要溫養陽氣,以達「 陰平陽秘」,因而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以滋陰潤燥輔以微辛微溫養陽為原則。 食物「適辛多酸」,元代醫家忽思慧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 (見《飲食正 要》 )。除了芝麻,還有許多食物具有滋陰潤燥的功能,例如蓮藕、蜂蜜、梨、柑桔 、柿子、枇杷、杏仁等。「酸」味能收能澀,有健脾生津、收斂固澀的作用,如山楂 、烏梅。「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宣開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如一般所謂的五辛─ 蔥、薑、蒜、韭、辣椒,以及胡椒、酒類等。 另外,《法天生意》有載:「立秋後十天,瓜宜少食。」立秋之後,夏日多產的瓜果 ,雖然有生津潤燥的功效,但性味偏於寒涼,不宜多食,以免損傷脾胃的陽氣。心神 調養也是秋季養生應注意的一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上說:「秋三月,此謂容 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 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秋風葉落,易引一些人心中凄滄之感,寒露之後氣候明顯轉涼,更易產生傷感的憂鬱 心情。此時若出現情緒不穩時,可以試著換個角度與看法,如此事情雖依然存在,但 是由於心態的改變,也就能夠讓自己的情緒更好。另外,靜坐、冥想、散步均有助於 情緒的放鬆。 對於秋燥的治療,中醫則從滋補五臟之陰著手,輔以調肝、益腎、補氣、養血之法, 常用的方劑如桑杏湯、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杞菊地黃丸等。中藥則 以西洋參、沙參、紅棗、麥門冬、天門冬、茯苓、枸杞、黃耆、冬蟲夏草、玉竹、石 斛、菊花、杏仁、山藥、川貝母等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常有秋燥的患者在就診之前,覺得自己是「火氣大」,自行服用黃連 等苦寒藥或喝青草茶「降火」,結果燥症未消,卻因寒涼太過導致腸胃不適。 在此推薦一份寒露藥膳「百合銀耳蓮子粥」,其中百合性味甘微苦平,功能潤肺止咳 ,清心安神。銀耳性味甘淡平,具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等功效,可改善乾咳或咳嗽痰 中帶血。蓮子性味甘澀平,功能養心安神,健脾止瀉。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 ,健脾益胃,止煩止渴。 作法為:百合 20 克、銀耳 40 克、蓮子 15 克、粳米 80 克、冰糖適量,將銀耳洗 淨用清水發脹後,先煮蓮子,再放入百合、銀耳、粳米煮沸後,加入冰糖即 成。 正如《素問•寶命全形論》:「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說明人體若能夠根 據大自然變化的法則,適應四時季節氣候的變化,加以調息養生,則身體的功能當可 在天地之間維持一定的健康。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大專學佛聯誼板, 天天過得青春有朝氣 Eureka |
閱讀文章: 第 2004/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