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飲食與養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閱讀文章: 第 1536/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mail@Lion (傳統醫學快遞), 信區: TradMedicament
標  題: <轉信>● 血 [轉載] (hebb)
發信站: 獅子吼站 (Wed Apr 17 10:52:34 1996)
轉信站: Lion

時間:[Wed Apr 17 10:46:06] 呼叫器[好友:YES一般:YES] 目前使用者:[NetPrince]
發信人: hebb (我是慈慈的老公喔!), 信區: TraditionalMed
標  題: 血 [轉載]
發信站: ◎楓城杏話◎ (Tue Apr 16 21:14:31 1996)


發信人: t123.bbs@csie.nctu (小山山), 信區: medicine
標  題: 血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Sat Feb 11 19:57:24 1995)
轉信站: aidebbs!bbsroute!phoenix

           血

    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是由脾胃生化的水穀精微,循著經脈而上轉輸至心
、肺,通過心、肺的轉化作用,逐步地化生而成,再注之於脈,運行全身。如《靈樞.決
氣》篇之"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靈樞.營衛生會》篇之"中焦亦并胃中
,出中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為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
身"等論述,就是具體說明了血的化生過程。此外,腎臟所藏之精,亦能轉化為血,如《
張氏醫通.諸血門》說:"氣不耗,歸精於腎而為精;精不瀉,歸精為肝而化清血;血不瀉
,歸精於心,的離火之化而為真血。"總之,血的生成是以水穀精微、營氣和腎精作為物
質基礎的,是由脾、胃、肺、心(脈)、腎、肝等臟器的協同作用完成的。正如《岳景
全書.血證》所說:"血即精之屬也,但精藏於腎,所蘊不多,而血富於衝,所至皆是,蓋
其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無所不及
。"


    血液的運行,不但僅賴於心與脈,並與肺、肝、脾等臟器密切相關。如心血脈,把
血液從脈道運送到全身,使之循環不息;而"肺朝百脈",即全身的血脈都匯集到肺,所以
,血液的循行又有賴於肺氣的作用,通達全身;肝藏血,以貯藏和調節血量;脾統血,有固
攝作用,使血液按一定通道循行,不至溢出脈管之外。在心、肺、肝、脾的共同作用下
,使血液能保持正常的循行全身。如果其中一個臟器失調,都可引起血行失常的病變。
如心氣不足,運血無力,則心血瘀阻,可見胸悶、胸痛、心悸、舌紫等症;脾虛不能統血
,可見便血、崩漏、肌  發班等症。

    血液運行全身,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皮肉筋骨,對全身各部起著滋潤和營養的作用,
故《難經.二十二難》說:"血主濡之。"《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肝受血而能生視,
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如果營血不足,不能發揮滋養作用,就可
出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四肢麻木,動作無力等證。

    血和氣的關係非常密切,血的生成和運行,有賴於氣的化生和推動,故稱"氣能生血"
,"氣為血之帥";而氣的生成和發揮,亦有賴於血的滋養,氣必需依附於血,才能運行故又
稱"血為氣之母","血以載血"。這些都是說明氣血間相互依賴的關係。也正因為如此,所
以在病理上,也常互相影響。故《素問.調經論》說:"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如
氣滯可導至血瘀,血瘀亦可導致氣滯,而成"氣滯血瘀"之證;氣虛可引起血虛,血虛亦可發
展成氣虛的"氣血兩虛"之證;另氣虛亦可使血行失常而瘀滯,可成為"氣虛血瘀"之證。

--

<ORIGIN>: ◎楓城杏話◎bbs.mc.ntu.edu.tw • <FROM>: smtp.Generation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ccbs.ntu.edu.tw> [FROM: 140.112.7.141]
閱讀文章: 第 1536/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