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507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標題: 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
時間: Mon Apr 23 13:22:46 2018

增壹阿含力品第三十八  第 11 經 當中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38.html#%E4%B8%80%E4%B8%80

不蘭迦葉曰:「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便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
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便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あ?」

請問「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便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
沙門不受他語,方[*]便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あ?」此句如何解釋較為通順
,方便理解?

註: 其中「方便」校勘為「方更」。

LinkImage: https://external.xx.fbcdn.net/safe_image.php?d=AQDL1bkbQftFQ_dz&w=720&h=720&url=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main%2Fmodules%2Fdokuwiki%2Flib%2Ftpl%2Fsidebar%2Fimages%2Fmini-right.gif&cfs=1&_nc_hash=AQBBU30LLlN-unDq
LinkTitle: 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
LinkDescription: 時,王乘羽寶?之車,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阿闍世王白世尊言:「唯願世尊受我請,在羅閱城九十日夏坐。」
LinkTarget: http://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agama1%2F38.html%23%25E4%25B8%2580%25E4%25B8%2580&h=AT1mFwm_DL9aUkDI6nzB6ItgrgQc50GmaWLc93CIH7DucEjsNgBoMoVcVx2tMaSQNWWJuCdriUVlcWE3DEGvQexE4cn54UTc-TzfQwUst2GG4MUnCKpU9lOLMF2cIEo&s=1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Apr 24 10:34:50 2018

不蘭迦葉說:「大部分的沙門、婆羅門不能接受他人論議時,就不斷的斥責論議者:
『這些(指論議者所言)不是沙門、婆羅門法』;但是沙門瞿曇不同,他不同意他人
論點時,即繼續質問(直至論議者啞口無言)。我們有誰能辯得過他呢?」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Apr 24 10:41:02 2018

大感謝!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Wed Apr 25 14:31:25 2018

Kevin Hsu 下面是 David 的回應

From David Chiou 

Kevin 的解讀也是一種解法,不過看全文的話,因為「致詰」和「致難」意義應該相
同,同樣的意義在同句的前後作不同的解法,會有點牽強。另一方面,這幾天看了一
些律制緣起,跟這些外道強辯的作為可能有關: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二十六以及其他的律中(還有雜阿含經卷二十三的
阿育王傳引用的事蹟)有提到,佛教受到歡迎後,外道六師因得到的供養變少而嫉妒
。他們知道佛教不隨便現神通(佛陀制戒禁止弟子向未受大戒者前現上人法),就跟
各國王說他們的神通比佛陀強,佛陀如果真有神通,就該公開接受比賽神通。只要佛
陀到了一個國家,這些外道就先下手為強,用這一招抹黑佛陀,說佛陀神通都是假的
,真有神通的話就來跟我比。而佛教通常不為這些事現神通,就一直處於被挨打的分
。

每一次佛陀知道了都只說時機未至,而未回覆。直到有一次佛陀到舍衛城時,外道六
師重施故技,波斯匿王詢問佛陀後,佛陀表示時機已到,而願意在七日後接受比賽。
七日後,由於佛弟子不想顯露自己的能力,只默默地讓場地出現種種瑞相,此時外道
六師則說現場的人這麼多,怎麼能說不是外道的神通造成的瑞相?後來佛陀進房舍中
入定,以火光三昧讓房舍都在大火中,外道六師見到失火,幸災樂禍地說這大火一定
是佛陀的神通,沒想到火光過後房舍更為乾淨,完好無缺。後來佛陀以手觸地,地上
現出許多大蓮花,一一花上有化佛示現神通,花上有花直到色究竟天,外道六師則沒
有神通可現,佛陀也藉機宣說四聖諦,度了許多人。

我們的解法(指讀經班),也有點呼應這種外道狡辯抹黑佛陀的方法,因此也合理:

あ 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沙門
不受他語,方更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許多出家、在家的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
話,更進而質問,這不是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該有的行為;而這位叫喬達摩的出家修
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更進而質疑,我們又怎麼能和他議論?(這外道是自己片面推
脫說釋迦牟尼佛不願意談,不是我不願意談。)

(就像外道片面推脫說是釋迦牟尼佛沒有神通所以不敢公開比神通,不是我沒有神通
。)

------------------分隔線---------------

現在好讀上面的註解是這樣的

あ 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沙門
不受他語,方更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許多出家、在家的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
話,更進而質問,這不是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該有的行為;而這位叫喬達摩的出家修
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更進而質疑,我們又怎麼能和他議論?(這外道是自己片面推
脫說釋迦牟尼佛不願意談,不是我不願意談。)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Apr 26 14:42:08 2018

隨順David Chiou  的部分觀點,另提出一個版本;但這樣就不能把「方便」校勘為
「方更」了。當然「致詰」、「致難」,是論議者質疑六師?或六師質疑論議者?不
同觀點會有不同解讀。

不蘭迦葉說:「許多的沙門、婆羅門不能接受他人話時,可權巧的(方便)斥責他們
這不是沙門、婆羅門應該有的行為;但是沙門瞿曇和我們不同道,在他不同意吾等論
點時,再這樣質問就難了。我們該怎樣才能跟他辯論呢?」

接下來的經文說明六師不是不辯了,而是在熱烈討論怎麼辯後,因輸盧尼比丘尼跳出
來代佛陀出頭才止諍。簡述於後:

    六師外道因在毘舍離城得不到供養而牽拖佛陀,所以提議找佛陀論議比較輸贏。

這時,不蘭伽葉才說:「(彼此主張的教法不同)我們怎樣才能跟他辯論呢?」

    這下熱鬧了。阿夷耑、瞿耶樓、波休迦栴、先比盧持四人都認為以自己的主張能
折服佛陀,倒是尼揵子自認主張接近佛陀的,沒有太大差異(當然是他自以為是,實
則不然),辯也是白辯,所以提出與佛陀較量神通,且誇口能以倍數取勝。

    當他們在那兒夸夸其談時,佛陀弟子輸盧尼比丘尼聽到了,有點小不爽,即施展
神通凌空來到六師處所上空,對其下戰書:「你們沒有資格向吾師挑戰,要鬥先過我
這關;條件隨開,奉陪到底。與汝等較量如同獅子撲殺鹿子一樣容易。」這下六師整
個嚇到,連抬頭看來者是誰都有問題,遑論較量。只得黯然失色,垂頭喪氣地離開毘
舍離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Apr 26 21:03:13 2018

我很同意 Kevin 的看法,但是 David 的邏輯很完備,真的是很全面性的解讀。

尤其「致詰」、「致難」這二個詞,我也認為是不一樣的意思。

不過這句話無關法義就是了。

再者,如果將方便校勘為「方更」成立的話,這個「方更」要如何解釋才好?

另外「比較輸贏」用台語來讀真的是很傳神 XD。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May 01 21:15:30 2018

我覺得詰難這兩字常常並用,「致詰」、「致難」這二個詞理解為一樣意思也很通順
呀!   我是這樣理解「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
法;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更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

許多出家、在家的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哪有辦法更進一步質問? 這不是出家、
在家的修行人該有的行為;而這位叫喬達摩的出家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哪有辦法
更進一步質難,我們又怎麼能和他議論?

在《佛典與中古漢語研究》中,「方」的意思是辦法、謀略。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May 01 21:23:10 2018

哇 ∼ 這看法和 DC 幾乎完全一樣,謝謝 Shi Sunyata ?? 

所以,「方更」的意思是:那有辦法(質難)? 

原來如此,謝謝 :D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ue May 01 21:31:07 2018

會這樣理解是因為:經文中的文法常常是順著前一句的否定詞而來的—“不受他語,
方更致詰”不接受他人的話,沒有辦法可以進一步質問呀?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Apr 27 11:54:20 2018

正在看 雜阿含經卷二十七 覺支相應。看到(743)經時閃過一念:這不就可旁證外
道對與佛陀論議時心理上的無形障礙嗎?

    雜阿含經文中常見比丘與外道相議論被問倒了,悻悻然地回去稟報佛陀。這時佛
陀總會教他們怎麼地反問回去,讓他們一刀斃命。在話語之末會有個總結,自信的說
:「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說,隨順【樂者】,
唯除如來及聲聞眾者。 」

    沒有被追問的人還能充滿自信愉快的口吻回答(#樂者),大都「…心則駭散,
或說外異事,或瞋慢、毀呰,違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頭,失辯思惟而住。」(#不
樂者),此即「致難」。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Apr 27 21:31:45 2018

哈哈哈 ∼推「一刀斃命」。是啊是啊,但若被問倒的外道若能夠放下慢心執念,立
即證果的也不在少數,這也間接證明了佛法的理論。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Apr 29 13:30:33 2018

此討論串暫存(未整理) 於增壹力品三十八, 第 11 經 的進階辨正。

https://ppt.cc/f6FNkx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Apr 29 19:19:10 2018

關於增壹阿含力品第三十八 第 11 經 當中這句「不蘭迦葉曰:「諸有沙門、婆羅門
不受他語,方便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便致難,
我等那得與彼論議?」

在大正藏原為:「不蘭迦葉曰:「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便〉致詰,此非
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便〉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

而宋、元、明三本為:「不蘭迦葉曰:「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
,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更〉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
議?」

依個人看法,在大正藏那句我比較認為較通順且易解釋。在宋、元、明三本宋、元、
明三本那句我比較認為較不通順且不易解釋。

因為我查了一下佛學大辭典、丁福保字典的解釋,方便:是善巧、巧妙的意思。方更
:是不〈回〉向的意思。佛光大辭典的解釋,方更:是不〈迴〉向的意思。

因此如果把「方更」:是不〈回〉向的意思套到版上所提的增壹阿含力品第三十八 
第 11 經這一句,我真的不曉得如何解釋?

但從另一個方向思考,除非把標點符號移動一下。把版上所列宋、元、明三本此句改
成「不蘭迦葉曰:「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
之法;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更〉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如此或許就
容易解釋了。

當然在大正藏的句子與宋、元、明三本的句子解釋也會有些微不同,大家可思維一下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Apr 29 21:09:22 2018

嗯,我也想過 方便校勘為 方更的問題。我也是不知道如何解釋「方更」,看有沒有
其他在校勘上比較熟悉的同學有沒有想法?

另外一個問題是致詰和致難,請問靖山學長認為這二個詞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請問一下 Daniel Liao  在這邊的方便,校勘如果改為「方更」要如何解釋?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Apr 29 22:01:26 2018

我的看法,致詰、致難的意義是有些許差別。

在辭典中認為追問、詰責、譴責、質問、斥責、責問、駁詰、非難、詰難為近義詞。
但我認為致詰、致難之間的語氣的強弱是有差別。

「致詰」:是偏向是追問,質問的意思。語氣比較在互相質問的語氣。

「致難」:是偏向非難的意思,比較是單方在責問對方的語氣。

因此大正藏那句「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便〉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
法;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便〉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我解釋為:「
這些的沙門、婆羅門不能接受他人論議時,就不斷的依論議者各種不同問題提出追問
。說這不是沙門、婆羅門應說的法;而沙門瞿曇則不認同他人的論議時,則是以單方
非難、責問的方式,那麼我們要如何與他來議論?」

  這句話是外道們以褒揚自己如何公正辯法,而以貶抑佛陀為以強勢非難辯論者來從
事辯法。這不也跟我們現今社會一樣,充滿著自己本無理,但卻硬說自己有理,來說
對方是無理的。

至於宋、元、明三本我就暫不說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un Apr 29 23:29:44 2018

Cathy Kao 我建議可以向 yifrtw 請教,他好像有在幼幼班。要嚴謹的校勘的話其實
要從很多方面去找查了,可能要翻閱底本還要去查字意,甚至還有很多的的學問在內
,yifrtw 先生在這方面很專業可向他問問。

另外我覺得或許看這類文言文時,把現代標點去掉,然後去讀,有時真的會覺得一個
句讀放哪就會造成意義的不同。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對於「方更」的解釋:

1.重又;重新。

? 晉幹寶《搜神記》卷五: 「又俱夢蔣侯親來降己,曰:『君等既已顧之,實貪會
對。剋期垂及,豈容方更中悔。』」2.反而。指連接的前後動作與情理不合。

? 《後漢書?度尚傳》: 「尚見胡蘭餘黨南走蒼梧,懼為己負,乃?上言蒼梧賊入荊
州界,於是徵交阯刺史張磐下廷尉。辭狀未正,會赦見原,磐不肯出獄,方更牢持械
節。」

? 《北齊書?後主幼主紀》: 「於是土崩瓦解,眾叛親離,顧瞻周道,咸有西歸之志
,方更盛其宮觀,窮極荒淫,謂黔首之可誣,指白日以自保。」

另外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方「更」這個字的音,大家怎麼念?「亙」還是「庚」(
我用同音字來替代可能比較好懂),不知道在音不同下會不會有不同意思?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Apr 30 06:46:40 2018

Daniel Liao在網路上找到一個對於「方更」的解釋,很棒。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Apr 30 13:55:45 2018

周靖山 請問您說很棒的解釋是指

2.反而。指連接的前後動作與情理不合。 這一個嗎?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Apr 30 13:56:03 2018

Daniel Liao 我自己是念「庚」。:P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Apr 30 13:59:42 2018

Cathy Kao 我指重又或反而,我感覺套上去可解釋通。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Mon Jun 18 10:31:47 2018

剛剛看到,學人也想整理一下。

------------------分隔線---------------

現在好讀上面的註解是這樣的

あ 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沙門
不受他語,方更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

許多出家、在家的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更進而質問,這不是出家、在家的修行
人該有的行為;

而這位叫喬達摩的出家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更進而質疑,

我們又怎麼能和他議論?(這外道是自己片面推脫說釋迦牟尼佛不願意談,不是我不
願意談。)

------------------分隔線---------------

學人比較喜歡方更多一些,

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
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更致難(),...

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

(ans)謗責他語改議他語最後到問譴他人的罪、錯誤,

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

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

(ans)謗責他語改訂他語最後到是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

()方

O通“謗”( b?ng)。指責別人的過失 [vilify;defame;slander]

子貢方人。——《論語·憲問》

O或以方謝仁祖,不乃重者。——《世說新語》

()更

O改,改正 [make correction]

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國語·越語上》

既雲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與天下斷,當許其更新(改過自新)。—
—《舊唐書·孫伏伽傳》

O又如:更訂(改訂;修訂);更議(改議);更竄(竄改,改動)

()詰

問也。譴也,問罪也。

O《說文》問也。《廣雅》讓也,責也。《玉篇》治也,譴也,問罪也。《書·立政
》其克詰爾戎兵。《傳》治也。《禮·月令》詰誅暴慢。《註》謂問其罪,窮治之也
。《老子·道德經》此三者,不可致詰。《註》問也。《史記·平津侯傳》汲黯庭詰
弘。《註》責讓也。

()難

排難解紛

解釋: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

O《戰國策·趙策三》:“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
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

PS.?あ這些符號要怎麼打字如果我用的是注音輸入法。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507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