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來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閱讀文章: 第 7130/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內: talk
標題: Re: 未來的職業趨向與預測
時間: Fri Feb 13 02:43:52 2009

※ 引述《belleyyc (烏龜慢走)》之銘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 順便想問:應該怎麼「念死」才是正確的呢?
> > > 是否有學長可以提供世尊的教法嗎?
> > 《增壹阿含經》卷2〈3 廣演品〉:「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
> > 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死。所謂死者。此沒生彼。往來諸趣。命逝不停。
> > 諸根散壞。如腐敗木。命根斷絕。宗族分離。無形無響。亦無相貌。如是。諸比丘。
> > 名曰念死。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
> > 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死念。
> > 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 > (CBETA, T02, no. 125, p. 556, c26-p. 557, a6)
> 謝謝學長提供~
> 關於下面的經文似乎比較清楚,不過,也有些疑問,可以順便請教嗎?

上面的比較像是基本定義, 下面則是在討論念死的時機吧.

> > 《增壹阿含經》卷35〈40 七日品〉:「
> (略)
> > [0742a22] 是時。世尊重告比丘。其能如婆迦利比丘者。此則名為思惟死想。
> > 彼比丘者。善能思惟死想。厭患此身惡露不淨。若比丘思惟死想。繫意在前。
> > 心不移動。念出入息往還之數。於其中間思惟七覺意。則於如來法多所饒益。
>   ^^^^^^^^^^^^^^^^^^^^^^^^^^^^^^^^^^^^^^^^^^^^^^^
>   這裡是指專注在數出入息?但是在數的過程中,還要思惟七覺支?
>   還是在能夠數息不亂之後,才進一步思惟七覺支?

其實我沒有修學 "念死" 的經驗, 所以只能用猜測與聯想的方式來討論.

這一經似是在討論念死是認為自己還能活多久, 而那些認為還有七日乃至一日,
都被佛陀認為是放逸之法, 真正念死是生命只在呼吸之間. 這是我的理解.

至於有沒有數息, 我也不知道, 但我認為修念死應該就不會把專注力放在呼吸上,
或許出入息會數, 但中間的過程應該就是修習念死.

而念死與七覺支之間, 我覺得可以參與安般念與七覺支之間的關係.
因為安般念與念死都是十念法門之一, 原理應該差不多, 屬於 "四念處" 的範圍,
所以念死要接到七覺支, 參考安般接七覺支的方法即可.

> > 所以然者。一切諸行皆空.皆寂.起者.滅者皆是幻化。無有真實。是故。
> > 比丘。當於出入息中思惟死想。便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
>         ^^^^^^^^^^^^^^^^^^^^
>   這個,若配合前面的經文,又該如何解釋呢?

就是在呼吸間修習念死, 也就是修習 "念覺支" , 再進而修習七覺支.
參考雜阿含經卷 29 (810) 經.

《雜阿含經》卷29:「有一法,多修習已,乃至能令二法滿足。何等為一法?
謂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能令四念處滿足;四念處滿足已,七覺分滿足;
七覺分滿足已,明、解脫滿足。」(CBETA, T02, no. 99, p. 208, a18-22)

也就是把上面的 "安那般那念" 換成 "思惟死想" , 以上是我的猜想.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獅子吼站 相關資源: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電子三藏結集中            http://www.cbeta.org
閱讀文章: 第 7130/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