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來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閱讀文章: 第 3160/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站內: talk
標題: Re: 小企業的生存
時間: Fri Sep  2 21:37:22 2005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 引述《yfan (每天都加油)》之銘言:
> >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是以代工起家的嗎?
> > 現在鞋子、汽車、還有一些電子業,也都是在代工呀?
> > 為什麼說做不出又好又便宜的?

【電子業 vs 晶圓代工】

台灣的電子業大概是指晶圓代工業,絕大部份的人都被洗腦到以為電
子業只要有晶圓代工就可以地球走透透,自認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強國,但是日落西山,你會代工別人也會代工,因為代工的人是工人
而不是老闆。

晶圓代工不好作,因為是要便宜又要好的產品,便宜的仍是交給下單
買家的價格,好的也仍是人家的設計。

一個晶圓生產過程需要200至300的製程步驟,需時約30至60天才能完
成,一般的8吋晶圓廠大約有100至150種不同的生產機台種類,機台總
數約要 300 至 400 部,這樣規模每月約可生產2萬到3萬片晶圓,而
代工廠每月則有約300或更多的不同產品訂單,也就是每種產品的訂量
平均低於100片晶圓。

電子業則不是只有晶圓就好,要有能設計積體電路的人才,早年,處理
資訊是用真空管,後來電晶體取代了真空管,但隨電路系統複雜化,整
體的電晶體體積愈來愈大,成本也更高昂。電晶體發明十年後,1958年,
德州儀器公司的研發人員,研究電路小型化的工程師基爾比(Jack S.
Kilby)發明了積體電路。一片不到指甲大小的矽晶片上可以濃縮了由成
千上萬個電子元件所構成的電子電路(即積體電路),等於是電腦、通
訊等電子產品的心臟。積體電路造成資訊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方式。2000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終於頒給基爾比,肯定了他的貢獻。

積體電路就是 IC,是由半導體原料(矽晶)製造的,這個重要的原枓來源
技術掌握在美國和德國為大宗,由矽晶到一片IC成品,可以約分為三個
階段:

1.製造晶圓--把矽晶材料溶成矽晶液、液態的高溫矽晶液經過成長為棒
狀晶柱,一根直徑八吋的矽晶棒重量約一百二十公斤,晶柱切片、拋光
之後就成為一片片晶圓。過程就像切割打磨玻璃。

2.晶圓代工--切割好的一片片晶圓送至八吋晶圓廠,塗上化學物質,經
過化學氧化、擴散、沉積等步驟,在晶圓上覆蓋一層規劃了邏輯電路的
光罩,以雷射光照射材料表面,誘使被照到的部分產生化學反應,原先
設計好的線路就可以精細的刻畫在晶片上,除去未發生反應的部分,成
為一顆顆的晶粒。

3.封裝--晶粒,再經過切割、打線、封裝、測試,便成為市面上的IC了。
所以竹科裡面要一堆的光罩封裝工廠來配合晶圓的生產。

上面的過程,材料在人家手中,機台要買外國的,線路是人家設計的,
咱們作啥?叫幾個大學畢業生去操作那些全是洋文的電腦控制機台。
作業員全改名竹科工程師。這些只有我們能作嗎?於是成本的考量下,
老闆當然會找上海"工程師"了。

這些生產設備當然不是小民能在自家後院搞出來的,於是財團是唯一能
加入生產的成員。這和當年“客廳即工廠”當然無法互比。上面三個過
程為何老美老德不自已作?沒人嗎?當然不是。老話一句,工人要有工
會..要有這..要有那..最後成本可能一粒 IC 要五萬元,台灣工人是大
學畢業會操作機台,現在大陸工人也會了,台灣當然會被取代。

一些人自命台灣自是電子大國,那是看到電腦組裝業發達誤解,因為組
裝容易,人人可組一台來玩,但是為何組不出一台氣象用的超級電腦來?
醫院裡滿山滿谷的電子醫療器材怎都是美國日本德國而不見台灣的產品?

【一公斤】IC 100台元賣出,再花美金100元買進【一粒】成品,這就是
台灣經濟的現況,代工藝術的極致。但是老闆只要有錢可趁就好,將來
的事誰會在意?老闆想反正我又不作台灣人。

代工是短視利益的策略,不可能是長期的經營理念。台灣整體經濟要有前
途,老話一句,設計人才的培養是政府要規劃的重要課題。大方向要弄好,
否則只能靠全民一面吃包子,一面喊口號來提昇國力了。

##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                         BudaHelp
閱讀文章: 第 3160/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