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來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閱讀文章: 第 11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tt9000 (魔道中人) 站內: talk
標題: 法鼓山的經營
時間: Tue Mar 25 23:13:16 2003

如題

我無意間
從某個"附佛外道"的網站看來的
(通常我只要看到網址為tbsn zennow e-zen...這些站 就會馬上關閉分頁 避之唯恐不及)
題為 佛教學者 江燦騰的著作
http://www.zennow.org.tw/garden/ten6-1/ten6-1-02/ten6-1-02-05.htm

不過看看
內容也還蠻寫實的
不涉及到修行觀念這些問題
所以轉貼來給給大家看看....

如大德認為
這文章會對修行有影響
煩請告知在下
多謝.....


八、禪學與都市企業結合
──法鼓山獨樹一幟──

  一九九六年十月六日,聖嚴法師在經過三年多的籌畫後,已正式舉行開發第一期工程,
占地達六十甲的「法鼓山」奠基大典,預計將於公元兩千年完工,工程經費十二億元據稱已
經籌措完畢。

  典禮當天,聖嚴並邀集內政部長林豐正、縣長尤清、考試院副院長關中、教育部長吳京
、各黨立監委及影藝圈名人到場觀禮,來自全國各地出席的信眾也多達萬餘人,過程中還舉
行了一項別開生面的地宮安寶儀式,把一七○件佛教文物埋入地底,等到公西元三千年之際
才予開啟,而這些活動的最主要目的,據稱都是為了勸募第二期工程款項所作的暖身運動。
據釋果選法師表示,下一期的建設重點是把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擴充為大學,加上其他建築的
經費,預計約需七○億元。

  聖嚴於十四歲時,便在江蘇狼山廣教寺出家,一九四九年隨軍隊逃難來臺而入伍,一九
六○年從國防部情報偵查單位正式除役,不旋踵即投奔農禪寺東初老人門下,第二次剃度出
家。

聖嚴從小出家 勤於文字弘法

  聖嚴法師是一位勤於撰述的佛學作家,所以在他投奔東初門下之際,早已是佛教界大眾
媒體的聞人,經常用「張采微、醒世將軍」等筆名,在刊物上以文字弘法。他的師父東初當
時在北臺灣佛教界也是一位大山頭,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張清揚曾協助農禪寺最先在臺出版大
藏經,東初還發行《人生月刊》,即連星雲法師在臺初期也得靠這份佛教雜誌打開知名度。

  然而,東初、聖嚴這二位師徒因都是佛教界的名人,所以他們二人的結緣可謂相得益彰
,但也可以說是微妙相剋的。據指出,東初老人收納聖嚴為弟子的盤算之一,是希望聖嚴一
手接辦《人生月刊》,但是聖嚴自忖出家的目的並非替東初作廉價勞工,故而他入門一年多
就因不願編寫佛學刊物,而轉往高雄美濃朝元寺閉關六年,專心潛修、著述,再經由張曼濤
居士的介紹,於一九六九年三月,負笈前往日本立正大學留學,並在歷盡艱辛的求學生活後
,於一九七五年拿到文學博士學位。

榮列國建會代表 返臺接任農禪寺住持

  湊巧的是,聖嚴在日本的這段期間,臺灣社會剛好面臨一連串重大事件的連續衝擊,首
先是臺灣於一九七二年退出聯合國,緊接著是臺日斷交與蔣介石過世,而一九七五年四月間
蔣經國正式上臺後,便運用召開國建會的方式,每年邀請學者返臺,藉以網羅人心。聖嚴剛
好從立正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便因此獲列為佛教界的國建會代表。

  獲選為第四屆國建會代表,可說是聖嚴一生的重要轉折點,因為當時的國建會代表都是
眾所欽羨的社會名流,因此他有機緣得以與蔣經國、蔣彥士、李煥、潘振球、姚舜和謝東閔
等人認識,其中特別是時任教育部次長的陳履安,還特地邀請聖嚴到他家談佛學與學佛的問
題,由此而打開了聖嚴與高層政要間的方便之門。

  雖說如此,聖嚴在國建會上出盡風頭,卻也在臺灣佛教界引起不同的評價,再加上美國
方面有教界人士邀請,所以他沒有停在臺灣發展,反而束裝前往美國,在紐約等地自立門戶
改行當禪師,自立門戶。經過一年多,東初老人突然於一九七七年圓寂,這項噩耗逼使聖嚴
不得不立刻回國,但也有助於他回臺接收道場的機運。

  從一九六○年投靠東初門下,到一九七七年這段長達十六、七年的時間,事實上聖嚴可
說兩手空空,沒有一處屬於自己的道場可供發揮,所以他必須把握住農禪寺更換接班人的機
會。聖嚴自知本身對農禪寺貢獻很少,倘若單憑博士學歷和佛教界聲望就想晉身住持之位,
恐怕很難服眾,因此聖嚴就趁辦喪禮的時機,把全省佛教界有名望的法師和國民黨黨政大老
全都邀到農禪寺,因為這些「貴賓」都會贊同讓東初的「博士」弟子接班,藉以提昇佛教界
的學歷水準,大家同沾一份光榮,所以聖嚴就順理成章地繼承農禪寺的住持。可是中華佛學
研究所目前的所在地,則由東初的另一弟子接管,聖嚴回臺接班的結果,事實上已使得一個
王國分裂為二。

  此外,聖嚴一向用臺灣的「第一位博士」來標榜自己,但是他所主持下的中華佛研究所
,雖然還稱得上是佛教界較具規模的,但因定位不清,一直都沒有建立起本身應有的學術地
位,它仍然是臺灣佛學生到外國留學的預備學校。

興建法鼓山基業 肩挑佛學教育重任

  自從一九八九年起,聖嚴法師開始興建法鼓山基業,作為他人生第二個事業的起點。聖
嚴必須這麼做的理由是:第一,農禪寺的土地將因「關渡平原開發計畫」而遭徵收;第二,
中華佛研所需要一個永久的所址,而現在租用的地方,並不利於長遠的發展。「智慧型」的
聖嚴法師深知自己起步較晚的不利處境,為求從佛光山、慈濟兩大勢力之中突圍而出,他必
須設法作市場區隔。聖嚴頭上頂著「海外博士」的光環,當年返國後便獲張其昀邀為文大哲
研所教授及中華佛研所所長,因此他就把興辦佛教高等學府「法鼓人文社會大學」的成敗,
拿來當作是佛教界有沒有明天的訴求,使推展佛教高等教育的重責大任,很順利地落在他的
肩膀上。

  如此一來,法鼓山事業的興衰就變成是臺灣佛教界,未來能不能發展的整體性問題。這
種運用經營佛教百年大計的高等教育作策略性的訴求,很容易就能與積極傳燈的佛光山以及
關注慈善事業的慈濟形成市場上的區隔,難怪法鼓山的名號很快地就傳遍各地。

  可惜的是,法鼓山興學的訴求,其實本身具有階段性的限制。它在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
二年間提出時的確非常有效,但教育部隨後決定開放設立私立大學,緊接著華梵人文工技學
院、慈濟醫學院、佛光山附屬下的南華管理學院就相繼搶先成立,由中國佛教會籌辦的玄奘
大學也將開始招生。這種客觀佛學教育形勢的重大轉變,使得法鼓山創辦佛教高等學府的時
效性盡失,再也不像當初那般吸引人了,再加上一九九○年代國外一流大學的佛教界博士人
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聖嚴在佛學教育界原先所擁有的高學歷優勢,如今已經不再特別突
出了。

講禪結合都市企業

  備感市場行銷管道日蹙的聖嚴法師,數年前趕緊提出「心靈環保」、「人間淨土」的口
號,以臺北市的安和分院為活動重鎮,力求結合企業人士,把宣教弘法的中心指向都市,推
銷「禪與企業管理」等新產品,希望經由這種新的行銷策略來擺脫困境。

  聖嚴法師推出法鼓山的企畫案時,一般信徒的反應都異常熱烈,初期每個月的善款據說
曾有多達千萬元以上者,如今恐怕全盛時期已過。現在為要成就法鼓山事業,各種開銷必定
大增,而如果臺灣經濟景氣沒有大幅度的改觀,未來的募款活動能否在這次奠基大典之後,
順利恢復盛況,實在很難預料。同時,佛教界大家爭相興辦大學的結果,是否會造成教育資
源的嚴重浪費,對佛教的長遠發展可能會帶來非常不利的後果。

  處在佛教大學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景況下,聖嚴法師想要把法鼓山建設成一個世界性的
佛教修學中心,這樁宏願的實際達成與當前的預期目標,中間的差距到底會有多大,未來將
是外界衡量法鼓山基業成功與否的最佳指標。樂觀的人士認為,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成功的機
率相當大,可是道場的經營恐會遭遇困難;相對地,悲觀者則預料兩者成功的機會都不大。
看來聖嚴努力從目前的農禪寺轉型為超大型的佛教企業,仍將有一番苦心的掙扎。

九、特工、博士、大法師

  一九九六年十月六日當天,出席法鼓山奠基大典的人士都曾聽到一陣陣悅耳的樂聲,那
是由國防部示範管絃樂團的六十名官兵所演奏的,另外還有由軍方色彩較濃的華視,包括總
經理張家驤親自出馬,派員替這場相當熱鬧的盛典撐場面,可見國防部與聖嚴法交情之深。

  其實聖嚴法師和國防部的淵源甚早,他在部裡待了三年多才退役。據聖嚴於一九九四年
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金鼎獎」的自傳式著述中,表明在一九五六年八月,他的工作單位改
到了臺北,「那是因為考取了國防部的一個情報偵蒐單位,從事於無線電通信情報的偵蒐工
作。」,他對工作的內容進一步描述稱:「那時候,雖然跟中共隔著臺灣海峽,但是,每天
都面對著中共的無線電通信人員,連他們的性別、姓名,甚至年齡都清楚。雖然他們不知道
我們的存在,或者是已經知道,可是不知道我們究竟是誰。這種工作,完全是看個人的勤惰
而向上級提供成績。我還算是一個相當盡職的工作人員,所以也得到了幾次獎勵。」

  聖嚴法師從小出家,經歷了戰亂、軍旅生涯、二度出家,到如今已是名聞國際的一位禪
學大師,如此傳奇性的人生經歷的確罕見。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                         BudaHelp
閱讀文章: 第 11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