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連線宗教版    板主: fox
閱讀文章: 第 4930/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alubi (alubi)
標題: 修四念處是中國佛教的希望
時間: 2012年 9月11日 18:58:48 星期二

修四念處是中國佛教的希望 
http://fayun.org/index.php/issue03-08 

86/3/25 講於三峽西蓮淨苑 

為什麼要學佛? 

「為什麼要學習佛法?」即使是出家一百年了,還是要探討這個問題。 

在《法句經》上有四句頌: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佛說這四句偈的緣起,因為有四位年紀大、新出家的人聚在一起說世間閒雜話後,哈哈大
笑。佛陀天耳遙聞,來到他們的處所問他們為什麼笑?他們四個人如實地說完,佛就以這
四句頌訶斥他們。 

我認為,這四句頌,對於我們未得聖道的人,也都合適常放在心中思惟的。 

「常在燃燒中」是形容沒得聖道的人,常在猛火裡燃燒。這正是《妙法蓮華經》〈譬喻
品〉火宅喻「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的意思。 

什麼是火?內心的貪瞋癡是火;無常是火;憂愁苦惱是火;惑業苦都是火。在未得聖道
前,都在苦惱的境界中,彷彿在火裡燃燒,沒有停止過。 

「何喜何可笑」,三界之中都是火,那有一樣火是可喜可笑的呢? 

「喜」是指有如意的事情出現時,心生歡喜。聖人看我們凡夫歡喜的心情,是很可憐的,
因為這也是火。「笑」是說我們看見別人倒楣,就譏笑他;我們若遭遇苦惱,不高興我們
的人也是譏笑我們。而這裡說,如意或不如意都是火。這句話有訶斥我們的意思。 

「幽暗之所蔽」,這裡從根本上指出我們的毛病。未入聖位的人,有一個共通的大患,就
是執著,執著六根、六塵、六識,一切見聞覺知的境界都執為實有。如意的事情執著,不
如意的事情也執著,非如意非不如意的事一樣執著,乃至我們看經、拜佛、念咒……一切
一切都是執以為真實。再明白地說,就是我執和法執。 

執以為實,是一切愛煩惱、見煩惱的根本。我們被這樣的煩惱所蒙蔽,是大黑暗的境界。
因為不見一切法的真實相,所以常是顛倒迷惑;由煩惱發動種種錯誤的罪業,罪業又招感
一切不如意的果報,惑業苦的流轉都是因為「幽暗之所蔽」而引生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佛陀開示我們:「何不求光明」? 

在無知的黑暗裡造成種種的錯誤,怎麼不趕快尋求般若波羅蜜的光明,以破除黑暗,反而
在那裡笑呢?自己的事情還未成辦,為什麼還譏笑別人呢?佛陀訶斥那四個比丘,其實也
就是訶斥我們! 

我們相信了佛法以後,應該求光明,就是要求得聖人清淨無漏的智慧以破除無明。但是,
光明怎麼求呢? 

求光明的法門 

在今天的中國佛教,或者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是求光明;有人歡喜提倡禪,禪也是光
明;受持讀誦一部大經也是求光明。 

根據《無量壽經》、《十六觀經》,以及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都提到念佛法門具有甚
深義,所謂有甚深義,就是止觀,就是禪了。但這和流行的禪門還是有分別,此處先不
說。若根據小本《阿彌陀經》上說:「若人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
日,一心不亂……」這當然也是求光明的法門,但這是淨土法門的一少分,不是全面的、
深義的淨土法門。雖然歷代弘揚淨土持名念佛法門的大德,都讚歎持名念佛的不可思議。
但是從經論上的學習與觀察,我看那是鈍根人學習的法門。雖然是鈍根,也不必氣餒,依
我個人的看法,是鈍根,應該承認,不要堅持自己修的法門一定是最殊勝的,是無上甚深
微妙禪,反倒是能承認自己是鈍根,老老實實念佛,求生淨土,成功了就不可思議,我也
讚歎這樣用功修行。 

此處我所說的禪,與現在流行的禪宗應該要加以簡別。從中國佛教史看,修禪獨立成為一
個宗派,是一個歷史事實,但是,「禪」是遍一切經論的,不應該說唯禪宗的人才有
禪。 

我根據什麼這樣說呢?中國的三論宗雖然是鳩摩羅什法師來了才成立的宗派,但是般若經
系的《道行般若經》在漢靈帝時就傳來中國了,三論宗是講禪的,你能說三論宗沒有禪
嗎?同樣的,法相宗沒有禪嗎?法相宗也有禪;天台宗沒有禪嗎?天台宗講《摩訶止
觀》、《釋禪波羅蜜》、《小止觀》,乃至智者大師所有的法語裡面都說「觀心」法門,
都是禪。華嚴宗有沒有禪呢?華嚴經裡無量甚深義,不可思議境界,怎能說沒有禪?所
以,禪是普遍在一切經論裡面的。 

禪單獨成立一個宗,也是有道理,但是,達磨祖師以四卷《楞伽》印心,也還是如來禪,
也還是「藉教悟宗」,憑藉佛的法語去學習第一義諦,不是離開了文字佛法,憑空地就會
坐禪,沒有那回事! 

從禪宗的禪師語錄上看,有的禪師是學習《大智度論》而習禪的;有的學習《維摩詰經》
開悟而習禪的;也有學習《般若經》、《法華經》、《起信論》,而後才習禪的。總之這
些大禪師是由教而有禪,是教觀並行而修禪成功的。 

從這樣的文獻資料,可以知道早期的禪宗大德是經由讀經論,而知道怎麼修禪的;後來的
禪行者聽禪師講禪,也可能知道怎麼修,也可能不知道;到最後完全不知道怎麼修了,只
好看話頭。從禪宗的歷史上看,學習話頭禪,就是禪宗衰微的開始。 

除了話頭禪以外,學習執持名號念佛法門的人越來越多,我曾經請教一位老法師:「您老
人家講經說法幾十年,您怎麼修行呢?」他說:「念佛!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為什麼不修止觀?」「修不來!不相應!」這位老法師說得坦白! 

我以前學習《中論》讀到:「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天
台宗《摩訶止觀》就是用這四句話修習空、假、中三觀的。經論教我們作如是觀,我們為
什麼不修觀反念阿彌陀佛呢?原因是什麼? 

民國以來,一方面因為政局不安定,另一方面出家人又要造廟,又要收徒弟,兼以因襲傳
統的觀念,本身學習佛法少,想修止觀自然有困難,念佛法門非常簡易,提倡的人也多,
自然是念佛了。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政體的改變,出家人也要從事生產,不能學習佛
法,更不用說修止觀了。從佛教史上看,自古至今,中國佛教一直不能正常運作,這真是
遺憾的事。 

中國佛教的隱憂 

但是台灣佛教得天獨厚,這裡是福地,是甚多有福報、有善根的人居住的地方,很多年前
就有佛學院,現在佛學院更多,所以人才也多。但是,有一件事,我想各位會知道,那就
是中國佛教已經面臨了南傳佛教的衝擊。 

長期在佛學院學習的人,容易建立學派的思想。初學佛的人說:「學派幹什麼用?我是釋
迦牟尼佛派的!」你一聽這樣的話,就知道這個人是個初參。但是學習佛法久了,在中國
佛教裡,不宗龍樹,就宗無著、天親,再不就宗馬鳴。這即是印順老法師所說性空唯名
系,虛妄唯識系,真常唯心系。建立學派思想後,就能夠循此途徑來修學止觀。假使不修
止觀,只好念阿彌陀佛,就無所謂唯識、中觀、真常,乃至天台宗的藏通別圓;或者法性
空慧、法相唯識、法界圓覺……等等。但是今天的佛教面臨了南傳佛教的衝擊,南傳佛教
不是念阿彌陀佛的,他們修止觀、修四念處。 

我初出家的時候,聽老法師講經,說佛將涅槃時,阿泥盧豆尊者請阿難問佛四個問題,其
中一個是「佛涅槃後云何修道?」佛告阿難:「若今現在,若去世後,依四念處修道。」
佛遺囑我們要依四念處以度生死苦海到涅槃岸。雖然如是,余出家以來,從未遇到一位善
知識勸修四念處法門。不修四念處法門不行嗎?不修四念處則難以斷惑證真成就聖道。總
是在門外徘徊,與道不相應,遇到南傳佛教學者喊出「大乘非佛說」的口號,若是門外
漢,心情的反應將如何? 
北傳大乘佛教真正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啊! 

修四念處是中國佛教的希望 

我想我們漢傳佛教處於這樣的思想不穩定的局面,誰來負責把中國佛教穩定住呢?誰?我
想就是各位法師要發心了。在佛學院裡學習佛法的學生、講授課程的老師要發心負起這個
責任,要努力地振興中國佛教。而只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雖是可以的,住持中國佛教則
嫌不足! 

我是主張修四念處的,修四念處有什麼好呢?它能斷煩惱。剛才念的這四句偈:「常在燃
燒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我們常在執著裡生活,也就是在黑暗裡
生活,為什麼不求光明?怎麼求呢?就是修四念處,以破除我法二執。真能通達一切法如
幻自性空,就能把黑暗破除去,內心裡有了光明,就得入聖道了。 

阿含教四念處 

修四念處可以依《阿含經》的教法修;也可以依《般若經》的教法修無相四念處。四念
處,對佛學院的學生來說是老生常談,這有什麼了不起呢?它真是了不起,常作如是觀,
就能破愛煩惱、見煩惱。身是不淨,所受是苦,還有什麼可愛的呢?這能斷愛煩惱;觀心
無常、觀法無我,能破見煩惱。愛見煩惱一破,就是阿羅漢果, 是聖人,不是平常的境
界啊!《大般若經》說:「須陀洹若智若斷乃至阿羅漢若智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所
以四念處也就是摩訶衍,不可以輕視的。 

把愛煩惱斷掉,看見可意的境界,心裡不愛,心裡不動,能得自在,不是很好嗎?我們平
常「常在燃燒中」,看見人家有榮耀,心裡嫉妒,這是極令人羞恥的事!現在修四念處
觀,慢慢把嫉妒心調伏了,久而久之,就能發生作用。到時候聽到人家讚歎你很有修行,
你自己就能這樣想:「誰有修行呢?色無我、無我所,受想行識無我、無我所,那麼,誰
有修行呢?」覓之了不可得,根本沒有一個有修行的人可說;漸漸的,你的心就與無我的
境界相應了。無我是什麼?無我是聖人的境界。凡夫有我見,一切榮譽的事要有我才可
以,聖人不是這樣,對於怨家也好,親愛的人也好,聖人都希望他們離苦得樂,希望他們
得到清淨的榮譽。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修四念處是小乘佛教的法門。學習解脫道之後,一樣可以發無上菩提
心,一樣可以學習摩訶衍。只要你有無上菩提心,修不淨觀,不淨觀就是大乘法門;就算
沒有無上菩提心,能發出離心,得阿羅漢果,那就是聖人,不是凡夫了。中國佛教常常只
是讚歎佛菩薩的功德,很少讚揚阿羅漢的,如早粥午齋念供之時,只供養佛菩薩,而阿羅
漢則不在內,但是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瑜伽師地論》中都有讚歎阿羅漢的法句。
我們修四念處,得了聖道,修六度萬行,弘揚佛法,廣度眾生,這不是無上菩提之道
嗎? 

般若教無相四念處 

若是根據般若經修無相四念處,那當然是更為殊勝了。在《金剛經》中說:「須菩提,於
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佛告須菩提,凡所
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不是身念住嗎?「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
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
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
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
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這不是受念住嗎?「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
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不是法念住嗎?「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
法有所得否?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這不是法念住嗎?這是般若
無相法門,以無相般若總觀身受心法不可得的。但是特別有業障的人,可能修不來,那怎
麼辦呢?拜懺!大悲懺也好,梁皇懺也好、千佛懺、萬佛懺都好,拜了懺再去靜坐修止
觀,就容易一點。 

我這樣說,你們可能要疑惑:「大家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怎麼說修四念處呢?修四
念處那麼容易得無生法忍嗎?你修四念處嗎?你得無生法忍了嗎?」我因為沒有修,所以
沒得無生法忍;如果你修了,你就有可能得無生法忍。 

不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能常常靜坐,就能有相應的時候。相應時有什麼
現象呢?就是身體似有若無,那個時候,心不惛沉、不掉舉,能夠相續明靜而住,這時候
來作四念處觀,就有力量。若能長時期這樣用功,他自己一定有信心能得無生法忍。我們
看《阿含經》、《寶積經》、《般若經》,佛在世時,有人聽佛說法的當時,就得了初
果,成就聖道不是難事嘛! 

但是,修行之前,對於佛法的學習很重要。譬如修無我觀,首先要把「我」、「無我」義
搞通,譬如《中論》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把它
的道理搞清楚了,很容易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時觀一切法空有什麼困難呢?
難的是你預先要學習好。 

我們很慚愧沒能生逢佛世,但是,僥倖的是在漢文大藏經中,從印度翻譯過來的經論非常
豐富,不管是《阿含經》、《阿毘達磨論》,或是般若系的經論有六百卷《大般若經》、
《大智度論》等;唯識系的《瑜伽師地論》等,從這裡我們可以尋出一條菩提路、一條成
佛之道。準備好了,努力修行,就有機會得無生法忍。這樣學就是禪,禪就是四念處。假
設我們花五年學習四念處的義理,然後用三年時間修止觀,你可能會有成就。 

結語 

所以我主張修學四念處法門斷惑證真,就算是未證聖道,也能調伏煩惱;否則無有調心法
門,大家共住就不容易和。師父在的時候還能勉強維持,等師父不在,徒弟就分散了。普
遍都是這樣。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有「我」,這件事光彩嗎?若能修四念處,相隔千里是
和,在一起也是和的,有可能放出聖道的光明,這不是正法住世了嗎?所以我的看法是,
佛法的興衰要由修不修四念處來決定。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112.105.220.129
閱讀文章: 第 4930/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