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連線宗教版    板主: fox
閱讀文章: 第 4146/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nknuee.bbs@cd.twbbs.org (centrino)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宋七力開釋-真如法身
發信站: 中正築夢園 (2011/10/10 Mon 19:21:05)

真 如 法 身


來、來
面熟、面熟
吳董,吳董
你…我認識
陳董你也來了!
我在講理論
我是借用理論
借用佛教的也好、哲學的也好,種種理論
就是要來印證真如本體、印證六項
透過語言,然後來了解自己
哲學本身就是這樣,反省、反觀自己嘛
哲學不是要讓人信仰,哲學是要讓你追究
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這樣?
釋迦佛剛開始觀宇宙、觀人生
觀到最後還是要找到你的真如本體
本體是斯賓諾塞的語言
是孔子、老子的語言
本體,宇宙的本體
人生的本體
我們的真如本體,認真講是回歸於如來藏
如來藏著
針對心中有這個如來呀!
你若沒有如來,就沒有法身哪!
《不增不減經》講
法身就是如來藏、就是眾生界
眾生有如來、有法身
但是不知道呀,就將祂…
煩惱覆蓋,『我怎麼會有?』
疑惑把你給蓋住了啊!
你的煩惱、你沒有認知
所以蓋住了
釋迦佛為你開示出來
釋迦佛的思想從哪來的?
從《奧義書》?《古奧義書》?
《梵書》?《吠陀經》?
佛教的三十三天、三界觀念
是從《梵書》來的
「阿特曼」在《梵書》的末期就有了
就是講你的如來在裡面
到釋迦佛才成熟
將梵天回歸於你的自性
重點呢!
至今自性永恆不變,稱為真理
剛開始古希臘的哲學家
或是吠陀時代的思索家
他們講思索家,也是屬於哲學家
都在釋迦佛出世之前
他們崇拜的就是
天神、天體、日月星辰
若是天就是日月星辰
空就是風雨雷電,都是神呢!
中國也如此
整體的哲學系統和宗教就是如此
地呢,任由你取名
土地公也可以,地母、天公…
那些神是人想出來的!
神是你認為的啊!
好啊,雷公,現在來看
那是氣候引起,形成雷電
在吠陀時代,雷公──因陀羅
就是現在的玉皇大帝
演變到台灣變成玉皇大帝
還有天公廟哩!
六合路後面有一間天公廟
所以神是人想出來的
不然你怎麼知道有神?
以「因陀羅」來說
佛教稱為「釋提桓因」
《維摩詰經》有、法華經也有…
大乘替釋迦佛護法,都有「釋提桓因」
尤其《維摩詰經》後面
也與「釋提桓因」對話
「釋提桓因」原來名為「因陀羅」
是雷電神
吠陀時代看到雷電,將它當成神
喔∼很崇拜天體的神!太陽也是神
像蘇利耶是《吠陀經》的太陽神
古印度的太陽神
至於希臘的太陽神是阿波羅
都將天體當成神
你怎麼知道太陽神?
你怎麼知道雷電是神?
那是人認為啊!因為古代人的知識不夠
就認為那是神哪
現在信仰自由
你不能說他不對啊!
十八王公那隻狗也是神呢!
人爭相的拜呢!
林小姐曾去過吧?
我曾去!我曾去!
我去過啦…沒拜
所以神是人認為啊!
蘇格拉底以前的時代,尤其希臘人的思想
哲學家的神不是宗教的神
「永恆不變」謂之「神」
像哲學家第一位的泰利斯說永恆不變
水就是永恆不變啊
地球、世界不是神創造的
是水,源頭是水
你說水,我說火
你說火,我說空氣
地水火風就出來了,原子就出來了
哲學家出來了,哲學家就是如此形成
蘇格拉底以前
哲學家要找源頭
開始從自然界找諸神的來源
找宇宙的來源、找世界的來源
尋找來源還是經過人的觀念、六根
才找得到
沒有經過六根,要“爬到”天上看啊?
太陽神那位,太陽是神嗎?如何證明為神?
『如何證明』就要推理、印證
產生邏輯學、產生哲學
到底太陽是不是神?
那是農民收割、收穫…
稻米或是樹木的成長
都認為是祂的功勞,所以把祂當作神
還是你認為!
有神!
還是在「認為」
古代,以老子來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之始
比天地還早哩,但是他沒有講「神」
他講「道」,那就是「道」!
老子會跑到宇宙之前?
他怎麼會知道?要靠天眼
天眼有時看到宇宙轉著…
天眼就認定為準了
你有上去嗎?你用天眼看到
你的真如幫你播出來
「先天地之始」嗎?
天地比老子還早啊!
他知道「道」在先天地之始
用猜想的、用認定為準的,他用判斷的!
但是有道理啊
還是要依靠天眼播出來
所以自古代中國也好、希臘也好
《吠陀經》也好
就是把天體都當成神
風雨雷電…
噢∼你看雷電
在印度是守護神
印度人拜因陀羅
因陀羅是善見城的主人
佛教的三十三天──忉利天宮主人
是佛教思想啊
匯集《奧義書》的思想,找到自性、本體
到最後回歸真如本體
《梵書》的末期講「原人」
從《黎ㄖp陀》的末期
《造一切主歌》、《生主歌》
《祈禱主歌》、《原人歌》
都是在講有一個源頭
所以道或是真理,不管什麼宗教
是在探討源頭
探討諸神的來源、宇宙的來源
世界的來源
要從何探討?
還需經過六根
希臘的古哲學家
就是蘇格拉底以前
有「四大」、也有「十二大」
認為啊!
和婆羅門教的外道,不是同樣嗎?
也是有「四大」,相同原理啊!
他們的歷史和宗教哲學的演變
大同小異
到了蘇格拉底說:
「你要拋棄神的觀念」
希臘人沒有儀式、沒有教規
剛才講過,他們認為的神
就是「永恆不變」
所以才會有水是源頭
就是神
到蘇格拉底說不必再講神
都回歸到「認識你自己」!
德爾菲神廟刻著一句名言「你知自己」
翻譯過來就是「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就是釋迦佛對阿難說
「皈依你自己」
這個「自己」就是「法身」
釋迦佛若沒有法身
與一般的哲學家相同
但是哲學家、宗教家用辯證法
用歸納法印證
「認識你自己」重點掌握到「自己」來了
要如何找自己呢?
自古以來,哲學家就是從會變化的
去找不變的!
會變的,肉體會變哪,但是本體不變
你永遠還是這個真如本體
柏拉圖受到兩個人影響
一位是赫拉克里圖斯
他的「萬變流動說」
會變化
物質會變化、世間會變化
他用萬物形容河川
踩同一個河川的水
水會變化,所踩的水是不同的水啊!
萬變流動,赫拉克里圖斯
相信有變化的是本質,他不相信不變的
但是巴曼尼德斯反對
巴曼算是「有自性」的
他相信「不變的才存在」
赫拉克里圖斯說「變動的才是存在」
他不相信不變,另一位相信不變
赫拉克里圖斯和巴曼尼德斯
都早柏拉圖一百歲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
他採取這三位的理論
柏拉圖發明這個,就是我們的六項
理型論、型相論、觀念
柏拉圖的哲學
「觀念」就是「理型」、「實相」的意思
「實相觀」是兩千多年來
西洋哲學在探討的
你現在有六項,勝過柏拉圖
我沒騙你
柏拉圖的靈感來自於蘇格拉底所謂的…
你看他的名詞如何說呢?「個別物」
「個別物」就像杯子,「經驗世界」
「可覺世界」這些稱為「個別物」
可以透過歸納法
而形成普遍法則、普遍定律
何謂「普遍」?西洋哲學的「普遍」
就是「遍佈一切處」,就要法身啊!
「普遍定律」不是用眼睛看的
是用思想、理性去接觸的
比如說你的幻想,你去高雄,一下子又想
我若有一個分身又去加拿大、又去哪裡
用思想、用理性想去掌握的,稱為「普遍」
無限的意思
「個別物」有限
這杯就這杯、地球就地球
都是看得到的稱為「可見之物」
「普遍」是「可知之理」
柏拉圖在《理想國》
以「線」的譬喻就是這個意思
上方的是可知的
下方的感官世界是可見的
柏拉圖分兩項去看理型價值
柏拉圖看的價值,就是向越高的
越離開物質的,越有價值
所以他的「型相論」很價值
在很多年前
我有講到「型相論」了
柏拉圖的神能把宇宙萬物
搬運、落在你眼前的空間
那不是實相嗎?
就是六項啊!
柏拉圖要如何搬運?
他有三個宇宙構成的方法、模式
第一個觀念,「以觀念的模型
物質為材料,落在你眼前的空間」
「空間」就是實相裡面的「實相空間」
你看到實相要讓它落入空間
假設杯子就有杯子的空間
世界就有世界住的空間
「物質為材料,以觀念為模型」
什麼意思?
『我要想一個杯子』──觀念
你的觀念為模型,杯子的模型出來
杯子──材料,以它為質料
形成杯子形式為材料
耶!杯子就在眼前這樣
木村泰賢與高楠順次郎寫
《印度哲學宗教史》二五五頁有寫
柏拉圖腦底的概念,可以投出外在的客觀
方向、方面都可以,形成觀念世界
這樣不是六項嗎?
好,回歸蘇格拉底剛才講的
「以個別物透過歸納法,形成普遍定義」
「歸納法」是如何?
比如說這些都是人,一個、一個不同
你若是一個一個算,你是羅楚明
你吳董、你誰…
歸納,你們都是人,稱為「歸納法」
歸納為一項就對了
但是又想回來,可否從這一項再歸納…
再擴充出去,變成「普遍人」?
所以「普遍人」讓柏拉圖產生靈感
形成「觀念」,觀念可以普遍啊
觀念可以一個變兩個、變三個
觀念哲學是用「花」和「馬」
一朵花可以變兩個、變無限個?
一分多就普遍了
「觀念」成普遍化之「共相」,觀念成型相
他的頭腦真的出現呢!腦底出現!
他的概念在想而已
耶!真的出現花,出現兩朵花!
柏拉圖然後可以把它移出來外面
你看,觀念成型相呢!
結果兩千多年的哲學
懷德海 Whitehead 說的
兩千多年的哲學
都是在替柏拉圖註解而已
就像幾千年的佛學
都在替釋迦佛解釋
廿世紀的愛默生,美國的哲學家也說
柏拉圖就是哲學,哲學就是柏拉圖
柏拉圖的哲學是什麼?
就是型相!
型相產生「分離」學說
「型相」分離出模仿、分享、共相問題
柏拉圖把普遍的很多、很多的變成一個
觀念可以
普遍觀念的理型世界很多的翻譯不同
有的說形、有的說相
形論、相論,也有說型相論、理型論
觀念論、理念世界,都是相同意思
所以人的概念可以投出外面
變成客觀的觀念世界
等於說,這個杯子,以杯子觀念為模型
想一個杯子,觀念製作這杯子
或是製作鼓、一座鐘、一間廟、一個世界
觀念模型,共相模型
以物質為材料,觀念型相都出來了
落在你眼前的空間
這是宇宙形成的主要因素
形成宇宙就是空間,能容的意思
又另外一個翻譯稱為「能容」,能容納
觀念可以容納,實相空間!
能夠容納
「能容」又稱為「扣拉」
「材料」與「觀念」
扣拉三個構成宇宙世界
你現在的六項也是這些意思啊!
你想,咦?我想就有了!
「你想就有」是柏拉圖的哲學
你想就有了?
你以前怎麼想不出呢?
最排斥柏拉圖的型相是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
他(亞里斯多德)說柏拉圖幻想、荒謬!
柏拉圖就建立「分離問題」
假設人和馬在外面,還有共相在裡面
普遍於外面就客滿了、人已很多了
共相又分很多,不就爆炸、就充塞?
普遍共相佔空間
這個「分離」要如何解釋?
柏拉圖卻解釋不出來
所以亞里斯多德排斥他
甚至於到了後期的尼采
也要發言個兩句
就罵柏拉圖說
簡直和世界為敵!
你以前在西西里
被人關起來當奴隸
你失意又落魄時,對世界的不滿
所以你創造觀念世界
結果是尼采自己如此,他自己對世間不滿
講出他自己的心聲啊
柏拉圖永遠堅持有理型世界、觀念世界
就是人間淨土
現在佛教說要實現人間淨土
你想的涅槃的世界,可以融入
可以把你的房子、把房間擴大
形成很好的世界、住很好的地方
六項融入,可以解脫掉呢
柏拉圖還不到解脫境界
柏拉圖可以看見,但是無法融入
所以他…看了看…認真說來才三項而已
若說六項六百分,他差不多三百分而已
實相不夠,還解釋不出來
以「普遍」的定義
造成無限的觀念世界出來
釋迦佛就解釋得出來
柏拉圖不能像釋迦佛那麼偉大讓人拜
柏拉圖去世,只有理念存在
釋迦佛可以「法身」出來
能夠分「報身」、分「化身」出來
「分化身」可以解決「分離」問題
所以柏拉圖到最後把《理想國》
第九章結束時
他將「理想國」的架構已經構造好了
但是無法實現
阿第曼圖感嘆著
像理想國世界這麼完美的城邦
到哪裡…到處不可能實現的
蘇格拉底就回答阿第曼圖…
柏拉圖的著作寫蘇格拉底的對話
蘇格拉底就告訴他
也許可以用理型的模型,安裝在天上
讓有興趣、有意願的人去沈思
現在就有這個世界,以後也有這個世界
無差別,你看蘇格拉底講出實相世界
西洋哲學註解你的六項
柏拉圖的型相就是如此
比如說物質世界的個體物、事物
經驗世界都是外面看得到的
「可見的世界」屬於「經驗世界」
「抽取它的型相,進入你的觀念」
我常常拿著一個杯子
來,看好喔、看好喔、來喔
杯子型相抽取進入腦中
就是「分離學說」
頭腦就…怎麼想都想不通!
兩千多年不知道柏拉圖在講六項啦!
世上第一間大學是他創立的
還是在研究實相,也包括了心理學
柏拉圖的心理研究「靈魂」
「靈魂」是「心智」,類似於「般若智」
要靠般若智去接近觀念世界
噢∼很合乎以空入涅槃的道理呢
柏拉圖建立型相,亞里斯多德罵他
柏拉圖被排斥…仍堅持有理型
有「觀念世界」和「感官世界」
「觀念」與「感官」的「宇宙二元論」
「人」與「靈魂」
稱為「人生二元論」
所以柏拉圖二元論
就是宇宙與人生
柏拉圖認為一切的知識
都來自於靈魂、來自過去世
柏拉圖有前世觀
但是「前世」現在是江湖術士在說的
柏拉圖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前世
──靈魂
亞里斯多德即使再否認柏拉圖
他還是要講靈魂
要是沒有靈魂…
心智的意思,靈魂
堯仔,psyche,稱為「心智」
心智的翻譯比靈魂好
這是屬於心的智慧
──理性去接觸
柏拉圖想法
人死後靈魂跑去哪裡?
因為有過去就有未來呀
未來要如何處理?
就是說人死後,人生的二元論
要如何安放在宇宙的二元論?
後世要如何?
所以哲學、柏拉圖的思想
在研究人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死後要去哪裡?要放在哪裡?
來世間應做什麼?
當然有的生意人,來這裡是做生意
從事政治的人,來這裡是當總統
以哲學家來說,他們研究的問題
就是「宇宙與人生」
剛才講要找來源
找永恆不變,稱為哲學
哲學再演變成宗教
哲學來檢驗宗教,神在哪裡?
若是以柏拉圖而言,人從哪裡來?
理型世界來的,神觀念來的
至於在柏拉圖的《理想國》
《迪邁斯篇》
有一位狄米奧格工匠神…
但是不是耶穌的上帝
狄米奧格可以…就像想一個杯子
實相杯子從哪裡來的?
亞里斯多德問柏拉圖
怎麼會有觀念杯子?
觀念杯子怎麼可以在你腦中?
怎麼心物合一?無法相融?
怎麼有型相?什麼人幫你做的?
你裡面那個是誰幫你做的?
當時柏拉圖講不出來,型相有哩!
想了就有哩!
到最後想出來,想、想
柏拉圖稱為「狄米奧格」
他把祂當成「工匠神」
等於說是「柏拉圖的神」
能把宇宙萬物搬運,落在你眼前的空間
柏拉圖的神就是狄米奧格
「狄米奧格」到西元後三五四年
出了一位奧古斯丁
噢!將柏拉圖的思想融入
噢!變成「上帝」!
狄米奧格思想融入於基督教中
泰利斯第一位哲學家說,世界上充滿了水
水就是宇宙的來源,萬物的來源
泰利斯講「世界充滿了神」
水是永恆不變的
神是永恆不變嘛
泰利斯說有水
基督教就上帝說有光就有光
「上帝」有光
光就是上帝
基督教若把「上帝」當成是你的本體
噢∼非常完美的宗教!
基督教很簡單的修法
它也有「放空」啊
你看它的祈禱
「主啊,讓我一切獻給你!」
放空啊!一切就是都放空啊
你就接近主了!很簡單的
祈禱「主啊
讓我一切獻給你!」
你若以人來想
哎喲!怎麼什麼都要獻給「鴃v?
那個想法就不對了
意思是放空
用理性才能接近觀念世界
接近「善」的實體,接近上帝,接近涅槃
所以《梨俱吠陀》一直到《奧義書》
到最後回歸、回歸觀念世界
不管講到那個天體、講到諸神,講到…
喔∼拜拜、忌諱一大堆、形式一大堆
《奧義書》便演變成哲學「阿特曼」
就找你的本體
「解脫輪迴」就是從《梵書》出來的
你若是研究釋迦佛思想
是從《奧義書》採取的!
佛是印度人
小時受婆羅門的老師教導
婆羅門的基本經典《梵經》
就是在說《天啟經》
講神如何、起源如何
《天啟經》、《家庭經》、《法經》
那個「法」字,釋迦佛採用
他的「一切法」就是從「法」字出來的
日本的佛學家深入剖析出來
不能說釋迦佛「繼承」《奧義書》
因為他另創宗教
當時是新興宗教
與「耆那教」是非正統的宗教
中國也好、外國也好
都是在找「不變的」
講到現在的「六項」
找你自己的本體,透過實相顯真如本體
比如說,常常在講杯子
來,你想一個杯子
你就把杯子解脫掉
就可以看你變成了別人
如此融入呢!你的形相不見呢!
柏拉圖無法實現,他融入不了
他沒有再進一步研究下去
柏拉圖四十歲才開始顯露
柏拉圖六十歲時
亞里斯多德才十七歲而已,還很年輕
亞里斯多德批判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當然體會不了型相
到後來亞里斯多德產生「四因說」
有「質料因」、「動力因」
「形式因」、「第一因」
到十三世紀…
「多瑪斯」引用亞里斯多德的「第一因」
上帝就是「第一因」
第一因──宇宙最高、至高無上的源頭
《奧義書》回歸「第一因」思想講本體呢
所以佛教到最後說到《如來藏經》
《如來藏經》是三世紀初翻譯出來的
《如來藏經》翻譯出來後
它就告訴你,煩惱中就有如來了
因為煩惱蓋住,你不知道
咦!我怎麼有本體?我怎麼有如來?
本體簡單的說就是如來
從宇宙第一因──宇宙至高無上的源頭
回歸到人的本源
人的真如本體即宇宙本體
而《如來藏經》以「真如本體」
表達「如來」,表達眾生心
《如來藏經》有十經,代表作《如來藏經》
《勝鬘經》、《不增不減經》這三部
甚至於《大涅槃經》也有份
比如說《不增不減經》有「三法」
這「三法」就是
「法身就是如來藏、就是眾生」
《大般涅槃經》我們以前曾講過
「一切眾生都有如來德性」
是《華嚴經》演變出來的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華嚴經•如來性起品》
「一切眾生都有如來德性」,眾生不知道
《夜摩宮中偈讚品》欲了解此三世諸佛
「一切唯心造」
還是要從心著手
「心」造如來,生成宇宙第一因
「心」找到宇宙與人生之源頭
剛才說,《老子》先天地之始的道
《梨俱吠陀》說天地諸神
你有去天地嗎?你有去嗎?
還是要經過你的天眼在那裡…
柏拉圖的思想演出來的觀念世界
──宇宙的生成
釋迦佛「三界唯心」很有道理
離開你的六根來說宇宙
都不合理的,要根據你的六根
所以回歸「如來藏」
如來藏…藏在你心中
一般人說『我怎麼是如來?』
『我還在…還在找工作
怎麼說我是如來呢?』和工作哪有關?
煩惱中『我怎麼有如來?』
這個疑惑把你蓋住了啊
所以《不增不減經》講「三法」
「法身就是如來藏、就是眾生」
《華嚴經》也如此說
「心、佛、眾生無差別」
所以「三界唯心」哪!
《大日經》也如此說
一切諸佛、一切天女…
都是從你的本心出來的
只差別在名詞不一樣
有的說「心」、有人說「真如」
好,再講到「真如」
《寶性論》就是引用此三經
加以總結論、集大成
「如來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佛性」
《寶性論》三義
然後《入楞伽經》又出來
再加以總合地講
入證,進入自證自明
自己內證自己──證道
「證」就是從內心進入
稱為「入楞伽」
楞伽是指真如本體
入楞伽城再顯出此法界出來
《如來藏經》雖是有十本
但是用這三本,包括《寶性論》四本
簡單說就是
「如來覆蓋於你的心中」
讀過佛經的人都聽過
「一切眾生有如來德性,被煩惱覆蓋
所以不能顯發」
《勝鬘經》稱之為「在纏如來」
至於「出纏如來」,脫離掉你的煩惱了
「出纏如來」稱為「法身」
法身遍佈一切處
普遍遍佈一切處
所以你的觀念世界裡面
祂處處皆能普遍
噢!忽然間你的法身看到
老子所謂之先天地以前
喔∼法身怎麼去到那裡了?
萬法唯心的時空範圍呀!
所以「心」產生觀念世界出來
認真說,觀念世界、理型
等於佛教的涅槃哪
只差別在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
柏拉圖沒有法身哪!
他們知道理論
因為他們是哲學家啊
哲學家要了解
要如何用邏輯法、用辯證法…
像亞里斯多德的邏輯法分為兩種
「演繹法」和「歸納法」
「演繹法」,絡繹不絕的繹
「演繹法」是先結論,然後一直推理
推理到最後…
喔!就是這樣!
比如說你有真如本體
真如本體要如何證明?
因為是如何…六項,喔!所以有本體!
如此「演繹法」
「歸納法」剛才講的
擷取、擷取,哎!你就是人!
至於「歸謬法」和「歸納法」又不相同了
一直問問題,一直攻
攻相對的理論,聽你說,他不出理論
和龍樹的歸謬法一樣
龍樹彷彿很厲害似的,喔∼有「歸謬法」
有「迴諍法」、有「辯證法」
辯證法是從否定到肯定
如黑格爾的辯證邏輯的形式:
正→反→合
即佛教之「空」─「有」─「中道」
辯證法的邏輯
是以「矛盾」為原則
如康德的「先驗辯證法」
從「二律背反」表現出「幻相」(空)
中道、緣起性空;二律背反
所以真理都一樣
印度的和尚有過去希臘
曾與雅典接觸過呢!
所以柏拉圖受《奧義書》影響
《奧義書》在台灣是不怎麼被看得起
《奧義書》哲學很深入
影響了叔本華
木村泰賢《印度哲學宗教史》
提出柏拉圖觀念
他講從腦底的概念
投諸外在的客觀世界,形成一個觀念世界
《奧義書》講到五項,既吃得到
也聞得到,能享受又能妙樂呢!
我們六項可以吃、聞、嚐、觸
《奧義書》幾千年前就講過了
我們在這裡彷彿是先進似的
都落伍了啊!
實相思想造成《維摩詰經》的
那碗百香飯,吃得到、聞很香
哲學家知道有理型
但是實踐不出來
柏拉圖知道
但是做不到
柏拉圖無法實踐理想國
把雅典變得…
喔∼烏托邦世界
像現在的佛教要實現人間淨土
就是透過《維摩詰經》的
「隨其心淨佛土淨」
心若顯出來淨土,安置在眼前的世間
稱為「人間淨土」
標準的觀念世界
針對《維摩詰經》如此講
但是現在佛教的「人間淨土」
不是這樣的
要有福利、健康保險、愛世人
那就政治去做就好了,怎麼還要佛教呢?
佛教是宗教,是要針對人類生命的心靈
永恆的生命,讓人超脫輪迴
不只是針對肉體的福利
要使你短暫生命變成永恆哪!
肉體因為會變化啊
所有的哲學家與宗教
要找「本質」、找「不變」
要找不變的、永恆的世界
佛國淨土將「觀念世界」永恆不變
柏拉圖的「觀念人」
就是講「分身」哪
「觀念人」比現實人更完美、更真
亞里斯多德否定「觀念人」
在型相可從個體人游離出來
而獨立存在的「第三人」
柏拉圖的重點針對「觀念人」
找他的靈魂、找他的般若智,接近觀念世界
所以柏拉圖很確定、很堅持「分離學說」
雖然亞里斯多德批判很厲害
害他當老師的人很沒面子,沒辦法!
因為亞里斯多德是亞歷山大的老師
國師呢!
亞歷山大是馬其頓人
國王菲力二世的孩子
長大後征服希臘、波斯、印度
亞歷山大多麼勇健,還是會死去啊!
死後,亞里斯多德開始逃亡了
你看,蘇格拉底說
『我有聽到裡面的聲音!』
「無聲之聲」
『應死!不敬神』
柏拉圖因為認識到西西里的國王
那位國王失敗之後
柏拉圖順便被人抓去當奴隸
人生如此變化、變化,諸行無常!
所以要找不變化的
永恆的世界,到底在哪裡?
在你的「觀念世界」
《古奧義書》有寫到
思索家為你講好
那時思索家說
喔∼要歸梵,外在很高、很高!
自外歸內,梵已經歸入於「真如本體」
《奧義書》所謂的「梵」是指「真如本體」
「梵」藏有「五相」,妙樂、吃得到
聞得香、觸得到、嚐得味
死後回歸於梵,就是死後
實相就是你生存的世界
《奧義書》也有寫到
我初中就看過柏拉圖的哲學
我不知道他在講六項啊
柏拉圖說以觀念為模型
物質為材料「型相論」
從個體物游離出來的自體存在
落在能容的空間
鬼聽得懂啊?
柏拉圖知道
到後來現在的哲學博士、專家還在研究
哲學者知道理論
但是哲學者留下疑惑
認為是不可能實相的問題
他們認為不可能型相分離自體存在
「分離」就無法解釋了
「分離」就是說這個杯子
腦中還有一個杯子
又分離出另外杯子獨立自體存在
客觀世界以外,又另外一個杯子
又另外一個世界,不一定是在腦中
主觀觀念化的客觀世界
咦!怎麼又另外一個?另外兩個?
「哲學人」怎能想得通?
「如來藏」就可以解釋了!
法身遍佈一切處!
法身遍一切觀念與個體物
法身有功能,有「出世間藏」
祂可以變化無窮
若以「如來觀」,用如來的境界說
柏拉圖「分離」的問題就解決了
法身解決柏拉圖的「二元論」
人死後要住在什麼時空?
你若有分身,就解決了!
所以蘇格拉底回答阿第曼圖
「也許現在已經存在
以後一樣存在,無差別!」
回歸於型相世界、涅槃世界!
成就法身你就成永恆!
而「分身」是法身的「分離身」
回歸於你自己的自己吧!
所以老子《道德經》
「夫物芸芸,眾生芸芸」
眾生很多種,各形百態的眾生
至於物,物也芸芸
「眾生芸芸,物也芸芸」
萬物也芸芸,很多種的萬物
「各復歸其根」
「復」是再返回
「歸根曰靜,是曰復命」
「歸根」就是「歸於你的真如本體」了
就進入涅槃了
恢復你的生命
「是曰復命」
「復命曰常」
如果復命,就是永恆、常啊!
「知常曰明」,知道永恆,你解脫了
「明,解脫;無明才會輪迴」
有道理哩!很多人懂《道德經》
也是鬼聽得懂啊!
「不知常,妄作凶」
「妄作凶」又繼續輪迴
「凶」繼續輪迴啊!
老子教你歸根
「靜」就是「涅槃」
「守虛致靜」,守著「虛」,放空的意思
儒、佛、道探討「心」時
在此過程有涅槃境界啊
儒學以王陽明和陸象山的
相當有理型世界的味道
朱熹的比較沒有CASE
朱熹說「格物致知」
「致知」這個「知」
也是指真如本體的味道
王陽明講「致良知」,天人要合一呀
人和天要如何合一?
中國的哲學
心性要融入天地之間
朱熹必須「格物」才「致知」
王陽明直接「致良知」
西洋哲學是探討形上學的形上抽象的概念
讓它變成永恆的實體化
所以陸九淵和王陽明
比朱熹更進入涅槃境界
陸九淵講:「萬物森然於方寸間
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是理」
「理」就是指「理型」的「理」了
「理」指「真如本體」
宋明理學,宋朝、明朝的理學指真如本體
「本體」各種的名詞
比如一個人,有時候穿黑色的、穿白色的
穿襯衫,還是這個人!
你不能說你今天穿西裝,叫作“羅楚明”
明天穿著睡衣,改作“明羅楚”
真如本體依老子稱之為「道」
我剛才講,先天地之始
老子說道;先天地之始
也在講「真如本體」!
你的頭腦在播「先天地之始」
還不是你現在嗎?還是你的本體啊!
依宋明理學稱之為「理」
「心即理」
所以「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是理」
理是「心」發出來的
等於心可以現萬法啊!
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
這個「我」是《奧義書》的我
──真我
佛的思想從《奧義書》出
但是釋迦佛的觀念,有突破《奧義書》
釋迦佛也是在說「我」啊!
好!釋迦佛出世,若按照典故所寫
走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唯我獨尊」是指內在的「真如本體」
《大涅槃經》
「無我」轉成「我」,我就是如來
《大涅槃經》講的「我即如來」!
如來──真如、本體呀
小乘時代「諸法無我,諸行無常」三法印
「諸法皆空」到後來要轉入「諸法有我」
你能自由自在地行駛、遍佈於一切世間
所以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
陸象山的話
「吾心是宇宙,宇宙是吾心」
怎麼說你的心能裝一個宇宙?
心就是一個宇宙
喔!說萬物
老子道德經講「寵辱若驚」
這個肉體跟隨著才麻煩,肉體有寵、有辱
受人寵是高興,也戰戰兢兢,會得就有失
辱,會受到侮辱如何…
所以如果看開肉體、超脫出來
超脫出來哪堙H與萬物合一
與宇宙萬物打成一片
「宇宙是吾心,吾心是宇宙」了
與萬物合一,融於萬物間
可以構成很廣大的世界出來
所以如來心大家都有呢!
如來被你蓋住了
被你的無明蓋住了?
『怎麼可能?』
『沒有科學根據?』
講沒有科學?
即使科學家也有如來啊!
如來是要做什麼?
祂可以無形中顯發功能出來啊!
科學要透過現象,哲學以理性找真如本體
荀子就有真如本體境界
荀子是儒學呀
孔子、孟子、荀子…
至於老子、莊子另一個路線
一個魯國,一個齊國
齊國下來,莊子後面孫臏這一類的
比較“武”的
儒學是比較文的
荀子有境界啊!
「坐於室」──坐在室內
「而能見四海」,是天眼!
「處於今能論久遠」
「疏觀萬物而知其情」
看萬物,他都能知道它的內容如何…
可以講出道理
「參稽治亂而通其度」
從亂中,他可以找出秩序出來
可以讓你亂,從亂變成通
如同柏拉圖講的;把宇宙混亂的秩序
透過狄米奧格調整好,形成觀念世界
「觀念世界」
喔∼宇宙生成
觀念世界用思想予以…歸納法予以調整
歸納法什麼意思?
喔∼好幾種圓形的
好幾種三角形的,普遍的三角形共相
調整,想要變成一個圓形
一個三角形,就歸納變成一個
透過歸納法運用到觀念世界
就變成普遍性的觀念共相
所以觀念世界普遍實相內容
給柏拉圖非常大的震撼與追求理想
他們沒有“上帝”的觀念
當時“上帝”尚未出現
“上帝”是製造出來的
因為「狄米奧格」是柏拉圖宇宙生成的神
剛才說奧古斯丁予以應用狄米奧格
便將祂當成“上帝”
中世紀的宗教──基督教
就用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哲學
所以你說上帝…上帝的愛、上帝的善
從柏拉圖的愛來的,蘇格拉底的愛來的
費德魯斯和蘇格拉底要去鄉下
費德魯斯欣賞一篇文章
喔∼看到文章中介紹美的身體
文章中以「愛」為主的形體上的欲望
蘇格拉底認為「愛」是充滿美與善的動力
可以走向柏拉圖的「超越界」
費德魯斯很高興地說
那種美想要去追尋
柏拉圖的真善美
從至高無上的理型世界、觀念世界出來
所要追求的,包括美善!
善之體、美之體
影響到後來的上帝之愛
柏拉圖式的愛
愛就產生追求
愛稱為「愛樂斯」或是「愛取」
翻譯起來是這意思
有愛的力量才會想要追求欲望美
但是蘇格拉底的觀念,何謂美?
你將它輸入到理型,喔∼變得很完美!
不會老、不會臭、不會醜
不生不滅,永恆不變!
以他們的觀念
真理與道就是永恆不變
從會變的尋找不變的
費德魯斯說,形體多美、多美
會變
就像馬玉龍剛開始很英俊
到後來也變成爺爺了!
爺爺,你就不能說他俊美啊
相對啊
你若是馬玉龍很英俊,把他輸入腦中
永遠的馬玉龍,再輸入得更完美
所以蘇格拉底的意思是
要進入「觀念世界」才美
「理型世界」永恆不變
善之美、善之體;善成實體!
透過靈魂追求,透過心智
般若智要去追求
柏拉圖講靈魂,靈魂
你如果現在乍聽,講靈魂?
江湖術士吧!
覺得沒有學術意義
如果將柏拉圖推出來講
靈魂就變得有學術意義了
哲學家…超級博士…
為何對柏拉圖批判、疑惑?沒有六項啦!
所以我說,你要珍惜、要珍惜!
因為六項是證明真如本體
回歸六項實相!
到了《奧義書》
答案已經出來了呢!
《奧義書》分為
《古奧義書》和《新奧義書》
《古奧義書》是沿承
《梨俱吠陀》下來的
《新奧義書》是根據《阿闥婆吠陀》
演變出來的哲學
釋迦佛的思想
從《奧義書》提煉出來
《維摩詰經》那一碗飯
在《百段梵書》中提出
有寫到
「吃得到、聞得到,嚐一切味」
以前我還未看《奧義書》
對照下去,咦!怎麼有百香飯?
我一開始以為是先進,結果我落伍了!
幾千年前就講過了啊!
那是人類的問題,我當然落伍了!
我是後世的人
過去的先聖先賢、哲學家、思想家寫的
古代人寫的當然比我還早
他前浪不見了,我是後浪
後浪還是會擱淺於沙灘上的!
我現在講到《奧義書》
講到最後要回歸如來藏
「如來藏」經過《奧義書》與《勝鬘經》
襯托其價值出來
《勝鬘經》是剛才講的
「三經一論」的代表作
《如來藏經》比較早期
是三世紀初法炬翻譯出來的,西晉時
現在比較少人讀法炬本
那本九個譬喻,第一個譬喻「萎花諸佛」
佛放光,出現很多蓮花都是沒有開花的
未開的花堶情A有諸佛在裡面!
什麼意思?
是說人的煩惱中藏著佛性
《如來藏經》哪,佛開始就放光!
噢∼然後瞬間花都開了!
你若看密宗的菩薩,拿著一朵蓮花未開的
表示「如來藏」思想
像寧瑪派大圓滿
就是如來藏思想
覺囊派也是一樣
肯定如來藏
宗喀巴就排斥如來藏了
所以若是有未開的蓮花
就表示蓮花藏著如來
像泳仔如此愁眉苦臉
還是藏著如來
所以「萎花藏如來」
就是藏著佛性
煩惱指眾生,眾生雖然在煩惱中
藏有如來
形容「煩惱覆蓋著如來」
「在纏如來」就對了
至於《勝鬘經》
《勝鬘經》「如來藏」發揮得很好
勝鬘夫人說的
不是釋迦佛講經
釋迦佛的分身出現
勝鬘夫人便與釋迦佛的分身對答
佛分身以神力就透過她講出來!
柏拉圖無法像佛分身呢!
柏拉圖有「觀念人」
怎麼沒有活動「分身」呢?
佛分身出來,才講出《勝鬘經》
《勝鬘經》的意義在歸溯
《般若經》、龍樹中觀空,都是「不了義」
僅僅講「空」,「空」到最後是要如何?
現在講到蘇格拉底,龍樹就空空了
蘇格拉底比龍樹還早
歸納、辯證法是蘇格拉底發明的啊!
龍樹是二、三世紀的人
西元一五零年至二五零年
經典是如此寫
準確與否不定
蘇格拉底是西元前四七零年出生的
龍樹本身沒有著作
蘇格拉底本身也沒有著作
柏拉圖的《對話錄》三十五篇
連書信加入,三十六篇
有的寫蘇格拉底
後面一部分沒有寫到蘇格拉底了
《理型論》出來後
就不寫蘇格拉底了
柏拉圖從他(蘇格拉底)
學到倫理學和辯證法之後,就著作了
寫蘇格拉底的對話
對話形成現在的「辯證法」
《勝鬘經》它用釋迦佛分身出現之時
大眾部把釋迦佛發揮得很好
釋迦佛如果沒有法身在變化
我剛才講的,如同一般的哲學家而已
不可能立宗教拜佛
佛有講到法身、要入涅槃
剛才講,就等於柏拉圖的「理型世界」嘛
到最後還要回歸於如來藏
永恆不變的如來法身
所以《勝鬘經》便講龍樹的般若空不了義
只講「空」
《勝鬘經》表達
「空」與「不空」思想
「不空」就是「涅槃」了
「不空」就是「法身」了啊!
「不空」即不離、不脫
不異、不思義佛法
《勝鬘經》「三義」
「三義」就是「法身、如來藏、真如」
有的寫「四義」
「四義」是多一個「佛性」
《勝鬘經》是四三六年
求那跋陀羅翻譯的
至西元五二五年,《不增不減經》
菩提流支翻譯的
是極有名的翻譯家翻譯的
所以三世紀到七世紀,翻譯《如來藏經》
介紹人藏如來!
《如來藏經》是延伸《華嚴經》出來的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都有如來德性」
如此便演變到後來這麼多《如來藏經》
「如來藏」這是比較後期了喔
再演變到最近的大乘是密宗
講菩提心了,直入法性、直入菩提心
釋迦佛曾講過的,皆從法性入手!
有佛無佛,法性常住
你要找真如本體也要從法性
直入法性,接到你的真如本體
你一定要去打坐、一定要去念經
一定要去做禪七,只是一個方法
目的是要讓你去除、摒除五官意識
而顯露法性,進入涅槃世界!
所以打坐、念經…念《大悲咒》
燒香、拜拜或是敲木魚“叩叩叩”…
燒香,聞香味讓你直入法性…
但是聞香越吃力
敲木魚越聽就也越吃力!
能成最好,只是方法
上次講,空是一種方法,不是目的!
要透過「空」進入涅槃
所以教你摒除一切觀念
西洋哲學也有講到
柏拉圖的辯證法摒除所有「人的觀念」
就是文字、語言
只在「理性」中流動
就是在法性中游動
最後認識真如本體──善
認識他的本源──善的實體
不要有人的觀念進入
是柏拉圖的空觀直入法性
到達「理型」的世界
亞里斯多德偏偏要用五官意識
亞里斯多德喜歡分析,從物質現象分析
等於小乘的《阿毗達磨俱舍論》
分析法有「五位七十五法」
《異部宗輪論》是五位六十四法
喔∼一直分析,每樣都分析
分析得很透徹
亞里斯多德如此成倫理學之父
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邏輯學
動物學、植物學
差不多都是亞里斯多德發起的
後來講到神
記得,希臘人的神不是所謂宗教的神
亞里斯多德的神、上帝,不是質料因
故無能力創造世界
和耶穌的上帝能創造世界
顯然的不同
一位名作家羅斯
在《亞里斯多德》書中說
「亞氏上帝只是不變不動
毫無生機的形相原理」
亞里斯多德講的不動、不變
就是神的意思
佛教介紹你有「如來藏」
如來藏是你心中的如來
與亞里斯多德的神、上帝不同
如來藏是你自己的如來
自己的神、自己的上帝
每天想到你的「如來藏」
回歸自己
所謂哲學,是反省自己呀!
蘇格拉底講的「認識你自己」!
如此就是哲學了
自己都不認識,怎麼能認識諸神上帝?
宇宙如何?說到那麼遠去了?
你自己都不認識了,還「佛」如何?
當然,信仰自由!
若以哲理來說
如此就算迷失自己啊!
若以柏拉圖來說,還不打緊
若被尼采看到,他就抨擊你了!
尼采看到耶穌
罵耶穌是虛無主義!
你若是信神、信佛,你慘了!
遇到尼采:虛無主義!
失去自己的價值,進入空無
他說上帝死了!
他進入菜市場如此說
『上帝被我殺死了!』
大家都當他是瘋子
他是要表達人的價值
看人在跪、在拜
說奴性的宗教!
耶穌說「你有罪!」
尼采聽來『我哪有罪?』
你有本能,你就是罪!
本能不是你的,本能是上帝的
「上帝」是指「真如本體」
上帝創造萬物?
咦!上帝創造萬物是舊約《聖經》講的
七千年前創造天地
現在考古,哪有七千年前?
新約《聖經》是耶穌講的話
耶穌本身沒有著作,門徒幫他寫的呢!
不是耶穌自己寫的
以及門徒通信,來往的書信
形成新約《聖經》
透過第三者傳述
成為新約《聖經》
好!那句「上帝創造萬物」
從七千年前的萬物?都是上帝創造?
七千年前?
以前是說五十萬年前
有北京山頂洞人
有說;兩百五十六萬年前
再往前推,也有四百萬年前的
任由人說的
考古學家從事考古,要如何說呢?
骨頭你能夠看出幾年?厲害吧!
凡間的知識,依柏拉圖看都是暫時
唯一真實、本質清楚,就是「觀念世界」
來自於靈魂,才是真知識
凡間都是暫時
觀念世界和客觀世界可以互相交融
但是柏拉圖承認無法實現理想國
觀念世界可以交通、交流
互融、互入
講事物、個體、經驗世界、經驗相
抽取其形式,進入腦海中的觀念世界
所以蘇格拉底講
「個體物以歸納法形成普遍的定律」
這句話讓柏拉圖產生靈感
把這朵花變成馬、變成人…
這就是柏拉圖哲學
提起的「馬」和「人」
然後又分出很多的花、很多馬、很多人
花也能分出來到外面
成外觀、客觀的存在
客觀存在的花、馬、人
一般人無法接受
包括現在的哲學家都無法接受
釋迦佛有「化人」,維摩詰有「百香飯」
實現柏拉圖之觀念世界
所以你們現在有這一項、兩項,甚至於六項
實在真的要聯想到這些問題了
所以你們現在有一項、兩項…
不要說六項,半項你都要說哈哈大笑!
噢∼好幸福!
觀念型相就是你以後的世界
你從有半項開始,演一項、演六項
實相是你未來的世間,很實體、很實在!
所以柏拉圖說
真正永恆不變就是觀念世界
你能實相變化,你的生命就永恆!
所以世間一切,到最後都是短暫
說是「消極」的說法
不如說是「事實」的說法
柏拉圖的眼光說是短暫
西洋哲學家演變到後來
存在主義出現之後
齊克果、叔本華有自我意識概念呢!
愛迪生有名言
「當我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把問題
交給我的潛意識,答案就跳出來了」
潛意識就替他回答了
潛意識僅是第六意識而已
第六意識經過第七意識、第八意識出來
PASS出來!他就知道答案哩!
靈魂的意識!
因為柏拉圖把靈魂分為三級
理性靈魂;肉體是欲望的靈魂
中間是有義氣、勇敢的靈魂
佛教心、意、識
分為如來藏、阿賴耶識、人的五官判斷意識
《楞伽經》綜合《勝鬘經》與《如來藏經》
以及《寶性論》和《不增不減經》如此講
《楞伽經》是後期
《勝鬘經》之後出來的,它是如此說
來,想要說什麼!
想要說什麼的先說一下,來!
感恩本尊、感恩本體
我個人…接觸我們本尊道
確實是法喜充滿
雖然是還在學習當中
但是如果這種法喜能夠常住的話
也是一種很大的收穫
希望今後繼續學習,能夠提升
就這樣,謝謝
還有嗎?
來…
感恩本尊,感謝本體
聽到本尊這樣子
給我們內心裡面感到非常的…
非常的快樂,而且非常的喜悅
從本尊裡面這樣子一直接受這個道理
接觸到本體
變成說每次的話就是在工作
或者都在生活當中的時候
都是本體裡面就是一直看到那本體的話
就一直在旁邊
感覺到非常的、非常的喜悅!
實體的本體嗎?
(就…)相?
(是,對、對)都看到你的形相?
是,有時候會看到自己這樣子
都是彩色的?
(那個有時候會…比較會模糊)
模糊?(不一定,是,就這樣)
很棒了!
好、好(感謝)
看到這個就很棒了!
看到實體吧?(是)
柏拉圖一生要追求的
就是善的實體
柏拉圖所謂的真善美是指型相世界
要把它變成實體出來
找靈魂、找心智追求
以理性親見善的實體
透過法性一直流露出來的
要經過意識…
來!剛才講到
《楞伽經》統一「三經一論」
便產生一種思想、一個名詞出來
如來藏藏識,藏識藏阿賴耶識
將阿賴耶識與如來藏一起…
組合起來講
而且能證明,就要顯「智境」
「證自證分」證「藏識境」出來
「智境」如果出來
才能見如來
就是說,你要見你真如本體之前
在很清楚之前…「智境」
《楞伽經》有如來藏藏識
如來和阿賴耶識
如來藏的如來境界「智境」
阿賴耶識為「識境」
所以你的模糊相
稱為「識境」
要進入「智境」,就要經過「識境」
《楞伽經》所說的
所以智境才能夠見如來
識境透過內心自證,才能夠明朗化出來
開始模糊不清
要經過「識境」
你在看實相不要和別人比較
比較就越看越模糊
阿賴耶識認真講是靈魂
哲學家所謂的自我意識
阿賴耶識能夠給你知識
但是它的知識還要向法性、向如來
向真如本體借來
借來才會產生現象流露出來
流露出來才能夠在眼前
成立「識境」或「智境」
所以祂出現境相,模糊也好、清楚也好
流露是要與你溝通
包括你變杯子
變你的個人、變你形相
都是暫時你的本體出現
真如本體要與你融合為一
合而為一時就有實相流露
所以你不要小看你的識境
若是看你自己很清楚、又立體…
立體就是「實體」
你若看到實體實現
就顯現「法身」了,解脫涅槃了
回歸到自心了,皈依法身
釋迦佛將吠陀、梵書的思想突破出來
熔爐成一體,表達得很成熟、很完美
表達出涅槃法身
符合《奧義書》的婆羅門教求解脫涅槃!
思想求解脫啊!
釋迦佛實現了
婆羅門讓人覺得“倒彈(受不了)”的
就是一直地拜啊!
拜諸神,儀式很多
現在的宗教
有時回歸於以前的婆羅門教同樣了!
釋迦佛教你內觀、自證
你一直拜、拜
越拜越迷失自己
好,拜到阿彌陀佛出現
你要如何處理?
好,阿彌陀佛真的讓你拜到了
出現的還是你的真如本體變的啊!
阿彌陀佛是那個嗎?
《般舟三昧經》你若是有讀通
心是佛,佛是心哪!
所以「佛在心中莫遠求」
剛才有講到《夜摩宮中偈讚品》
一切諸佛、三世諸佛是「一切唯心造」
阿彌陀佛穿的服裝
像是希臘的服裝
西元二世紀當時的造像
希臘後裔的統治
是羅馬雕像服裝
阿彌陀佛的服裝,有一點希臘味道
信阿彌陀佛的在這裡也有
你說我排斥佛,我沒有排斥阿彌陀佛喔!
我向天借膽啊!
我是在講
阿彌陀佛是釋迦佛的報身
佛經根據《央掘魔羅經》卷三
「八十億佛皆是一佛,即是我身」
釋迦佛臨終前,對阿難說內歸自證
你偏偏執著拜佛?
釋迦佛怎不交代阿難得拜阿彌陀佛
得拜觀世音?
怎麼講到找自己、皈依自己啊!
而且「四依」其中有一項
要「以法為舟」
依佛講的法為舟
以經典為主
佛經告訴你現法涅槃
現法涅槃在哪裡?在內觀自證中!
《長阿含經》第十四部《梵動經》有八項
專門在回答釋迦佛與人辯論
無法回答的問題
外道與正統的婆羅門教
與佛留下來的辯論問題
在《梵動經》有回答
《梵動經》第八項是「現法涅槃」
人生最大的美妙、快樂
在現法涅槃裡可以實現啊!
有不可思議的「妙樂」
涅槃樂!
「常淨我樂」的「樂」
永恆、沒煩惱
「我」──自由自在;「樂」──涅槃
「常淨我樂」啊!
所以蘇格拉底對美的自身、美的實體
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美
「觀念人」依柏拉圖說
「觀念人」比真實人更完美、更真實!
柏拉圖肯定觀念世界
「理型」、「觀念」、「型相」
是「實相」的意思
記得!
就是涅槃世界啦!
柏拉圖一生堅持有型相
包括天國、靈魂形式的、大型的世界
所以柏拉圖的哲學
包括「觀念、世界、靈魂」
倫理學、心理學次要
研究靈魂的稱為「心理學」
「倫理學」講人生如何幸福
倫理學追求幸福
要如何幸福呢?
所以哲學到最後追求到人的問題了
從心講起,說宇宙到人生的問題
所以道呀!佛道、宗教道與哲學
在探討宇宙人生的道理
釋迦佛得什麼道?
體悟宇宙人生的實相
宇宙人生的實相
不就是柏拉圖的「觀念」嗎?
柏拉圖追求的「觀念」
就是追求實相
求「觀念」?求「實相」?
因為要求永恆哪!因為人生會變化啊!
可見之物都會變化
這就是「萬物流動說」,萬物都會流動
不生不滅、永不變化的,不變的才是真的
會變化的只是「存在」
所以造成柏拉圖的「觀念世界」
一切世間的經驗世界,可見的世界
把它移入到觀念世界
可見世界進入「觀念世界」
六項實相能解決柏拉圖的問題
對於自身的實相展現、對人生追求永恆
是重大的意義呢!
以觀念的模型、物質為材料
寺廟中的阿彌陀佛只是材料
觀念模型裡面
你想出來阿彌陀佛,就落在你眼前的空間
阿彌陀佛從你心出來的
就是以觀念為模型,物質為材料
「形式因」的材料,然後落在眼前的空間
能容,擺在你眼前的空間
如此「念佛三昧」,被你念到
阿彌陀佛是你真如本體
「自性彌陀」變「阿彌陀佛」形相出來
八十億佛皆是一佛,即是我身
阿彌陀佛、觀世音,不是相同原理嗎?
大日如來、菩薩、諸神、阿彌陀佛
從《奧義書》和《吠陀經》思想來的
濕婆主義拜印度神
拜拜、信仰你可以看得到神
就表示你本體有顯發了
你看到阿彌陀佛
還是有意義喔!
啊!看到阿彌陀佛,很高興
不了解是本體的,至少你本體有顯發
你若是看得到阿彌陀佛,只看一次…
「般舟三昧」是念佛三昧、佛立三昧
佛立在你眼前
那得要入定呢!
佛教一定要經過打坐、入定
這是方式啊
入定,入一禪、二禪、三禪
四禪、滅盡定,之後…多困難啊!
柏拉圖有打坐嗎?
可能沒有!沒有寫到
打坐是佛教的作法
“打坐”實現得最成功的,還是釋迦佛
釋迦佛打坐可以演出《華嚴經》
《華嚴經》予以統攝於柏拉圖的觀念世界
理型實相
噢!你看《華嚴經》多廣大!
華麗、莊嚴、廣大、層層疊疊的世界!
用柏拉圖的觀念世界解《華嚴經》
華嚴的淨土,可以擺在台灣
你看,台灣是《華嚴經》的世界
如此看多麼的不可思議!
無法實現啊
華嚴城邦怎麼可能實現?
柏拉圖沒有實現理想國啊
《華嚴經》來看
釋迦佛沒有講道呢!
他打坐、入定
文殊和普賢替佛講《華嚴經》
大日如來是佛的法身呢!
祂分出來你看,祂能夠分出去
經典觀念世界,比如說佛在菩提道場
佛成道之後…
若按正統文獻、原始佛教的經典
釋迦佛在鹿野苑
初次成道向五比丘講道
怎麼又突然跑到菩提道場
演《華嚴經》呢?
經典稱為菩提道場、忉利天宮?
《華嚴經》有觀念世界和經驗世界
釋迦佛在鹿野苑是「經驗世界」
《華嚴經》的內容稱為「觀念世界」
如此兩者如何統一?
就是柏拉圖哲學,經驗與觀念分離了!
無法統一
分離如何統一呢?
如來藏可以統一;「法身遍佈一切處」
「不起於座,而能遍佈十方」
《楞伽經》也有講
如來可以「以三十二相入一切眾生心中」
一切眾生可以變三十二相
《泰提特斯篇》有講到不起於座
看到泰提特斯在飛
柏拉圖有寫到喔
柏拉圖坐著
看到另外一個泰提特斯在飛
分離問題了
經驗和觀念世界分離
分離問題是個體和觀念分離
無法統一、無法解決
柏拉圖理型境界
看到泰提特斯在那裡飛
柏拉圖坐在這裡,「不起於座」
沒有遍佈十方,飛在你的眼前的空間
分離哲學是柏拉圖的重點!
分離問題在《阿含經》很普遍
《阿含經》、《阿摩晝經》飛來飛去的
後面的人卻解釋為人真的在飛行!
「不起於座」啊!
不起於座…
釋迦佛飛去忉利天宮,三個月沒有回來
大家相當思念
國王為他雕刻佛像
蓮花色比丘尼去迎接他
釋迦佛就說,不是妳第一個見到我
是須菩提第一個見到我
解空第一,分身「空性」
見空就是見佛!
柏拉圖的觀念世界也是空性,諸法皆空
諸法皆空才能自由自在
能夠演一個變成十個
一個變無量,分化、分離無量──分離學說
以一變多
被亞里斯多德批判
亞里斯多德發問題!
自己反彈到自己
柏拉圖用邏輯分析法
打破「一」和「多」之間設置的歸謬法
使哲學範疇從「是者」與「非是者」
「動」與「靜」,融通互入
為哲學開廣無限性的「理型」世界
所以用《華嚴經》來說,「理型」的世界
釋迦佛實現出來!
釋迦佛能「不起於座」
以「一」變「多」形成華嚴世界
他在鹿野苑,法身遍佈演法界
可以法身遍佈一切處
「證空性」、「成就遊」
柏拉圖有寫到
泰提特斯就坐在這裡
在那裡飛行?原理在此
所以坐在這裡的會變化
在那裡飛的不會變化,永遠!
可以分出來,以「一」變「多」
所以求不變動的
不會變化的「分身」
會飛的是真正真的!
柏拉圖的觀念
《華嚴經》大日如來是永恆
佛的法身
釋迦佛可以「分化身」
分化普賢、分化觀世音…
可以變化其他的種類
柏拉圖稱「種類」
「種類」的分化性,無限分化
就像釋迦佛法身出大日如來
分化出文殊、普賢,以「一」變「多」
既「是」又「不是」;既「相同」又「相異」
就是不二法門啦
相融互入,柏拉圖稱「通種論」
辯證法辯證釋迦佛「型相」的分離
型相的分離是普遍性的基礎
型相可依普遍性隨心所欲「分有」
猶如釋迦佛分有大日如來,文殊、普賢…
《華嚴經》佛可以普遍性「分有」型相
因為法身遍佈一切處,演來演去…
世界海、世界種,華藏世界的意思
演到廣大的三世十方
還是從心出來的!一心生萬法!
所以心就是「如來」、就是「我」
就是「如來藏」、就是「法身」
「如來藏」出如來「法身」
「真如動態」、「動態真如」
法身「如來」
出來的如來「法身」
就是柏拉圖要追求善的實體
看到相就把它變成實體
你尚未看到相或模糊仍未成相
成相之後成「體」,成體之後可以接觸
「體、相、用」
能夠接觸到就可以「用」
可以隨心變化
如此達到善之體
達到「二元論」的真善美
所以柏拉圖的觀念
要表達「善的實體」,真善美
上帝的愛、美的相、善的相、真的相
都是追求真善美的實體
哲學演變至中世紀以後
基督哲學最興盛發達
基督教的教義
容納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進來
觀念、理型世界
影響到基督教哲學
柏拉圖的「善的實體」
被耶穌教奧古斯丁將它改變成「真理之光」
奧古斯丁提出
柏拉圖之「善的實體」有如太陽
真理如存在於光明中
即所謂「光照說」
至高不變永恆的上帝
唯一的太陽
「上帝」思想從柏拉圖演變
到了近代就不是這樣了
「結構主義」,李維史陀
人類學家兼哲學家,一九零八年生的
他否定「存在主義」
他一樣信仰上帝
像龍樹的思想──中道
釋迦佛的思想──緣起性空
「緣起」就是互相依立而存在
環環相扣,相依相存為「結構」
釋迦佛沒有頻婆沙羅王、沒有阿育王
如何當釋迦佛呢?
一定要互相結構
產生緣起啊
釋迦佛沒有僧團、沒有王的支持
釋迦佛現在沒有人認識
「結構主義」要互相緣起
是近代的哲學
「存在主義」重視「個人的存在」
忽視「真如本體」,否定神、上帝…
結構主義思想容納人與人的關係
人與上帝的關係,人與靈魂的關係
結構成「宇宙人生二元論」的環環相扣
人依人互相存在;人互相依上帝而存在
人依靈魂互相存在!人也依「如來藏」
而突顯人生的意義和目的
如來藏若沒有顯發出來
沒有法身
對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即失去方向
還要再去流轉,真的會輪迴
釋迦佛開示出來的
釋迦佛思想和奧義書相同
所以這源頭,人類的歷史就是生與滅
抓住「不變」的原則
使人生的無常,變成永恆不再流轉
這是哲學宗教的思想
《梨俱吠陀》還未有輪迴觀念
雅利安民族創造《梨俱吠陀》
當時的思想有「移生」
但是思想沒有很明確
到《梵書》才有「輪迴」觀念
「涅槃」的觀念也產生出來
到《奧義書》哲學,「明」與「無明」
佛教從《奧義書》提出來
上次有講「明」就是「解脫」
「無明」就是「輪迴、流轉」
五十集《涅槃法身》,一直重複一句話
重覆就是要強調
阿難,你要安住於無相的心靈統一
你就會捨棄流轉
流轉就是輪迴
他們當時的詞句是流轉
「無相」指「本體」啊
本體無形無相啊!
本體在哪裡?
心靈如何統一?
「真如本體」是柏拉圖的神
「心智」是「靈魂」
以心智接近「真如本體」
親切善的實體
柏拉圖的辯證法以「理性」到達「理念」
最後親近本原──善的實體(真如本體)
統一融入本體
就不生不滅、不變、永恆!
不生不滅就有實相了
所以六項可以回歸真如本體
真如本體演變成「阿特曼」
「阿特曼」在《梨俱吠陀》出現了十七次
但是沒有表達很清楚
《梨俱吠陀》的思想家
說有神、有世界、有天帝
有親見神或天帝嗎?
還是你認為有神、有世界、有天帝
那是人決定的!
土地公、土地伯多少位
你知道嗎?
城隍、天上聖母、關公也變成神了
都任由人說的啊!
假設人家的父母若是道德做得很好
你也可以奉為神啊!
你如果本體有顯發了,你不必人家拜
人就顯法身…主題是針對自己
哲學是檢驗神
神是什麼意義?對人有什麼意義?
為何講到釋迦佛之前
蘇格拉底之前的事情呢?
為什麼?
目的要回歸於你的本體
到中世紀佛教回歸於如來藏
回歸於人的「本體」
佛教從《梨俱吠陀》到《奧義書》
攏統…集大成,而產生釋迦佛的法身思想
「法身」實踐出來
取代《奧義書》的思想
所有的經論目的在「法身」
法身可以遍佈一切處
「遍佈」即是蘇格拉底的
普遍定律、普遍法則
《華嚴經》就是普遍法則
遍佈一切處而且變化無窮
變來變去、變來變去
廣大!層層疊疊!形成蓮花藏世界
不起於座能遍佈十方
普遍法則《華嚴經》實現了!
來,換你說
有要說什麼?說,沒關係
想要請教本尊
我有一個問題就是說
剛才本尊有講到輪迴、無形
或是我們生命的起源
都說我們現在來輪迴嘛
為什麼現在來輪迴?因為我們一念無明嘛
我現在的問題就是說
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本體,本自清淨
為何又會產生一念無明?
我的問題是這樣
法性有一種「流動法性」
與「絕對法性」
《起信論》「一心二門」有講到
清淨與無明
柏拉圖的觀念,人若肉體死後
無明流轉還滅,回歸理型世界
理型世界永遠不變嘛
真如具有清淨與無明,無明流轉才會輪迴
真如在理型世界,住在理型
還滅回歸到理型世界
它可以隨時流轉還滅
真如本體本自清淨,怎會產生一念無明呢?
本來就清淨了,是《般若經》說的
《涅槃經》說「佛性」
《勝鬘經》說「如來藏」
《楞伽經》統一說「如來藏藏識」
《大乘起信論》歸納統稱──「真如」
真如即「如來藏」,即是「清淨心」
怎會「一念無明」?
因有藏識,所以產生無明
所以天台宗說:「一念無明法性心」
真如本體本自清淨
因為有藏識,污染識起作用,就產生無明
平常;真如不動不變,如如不動
不生不滅,保持清淨無染
真如隨緣而起作用
所以無明流轉,無明還滅,回歸清淨!
無明流轉時變為人
由阿賴耶識主體轉世為人
無明跟著阿賴耶識走
實際上是跟著第七意識走
因為第七意識黏著阿賴耶識
所以經典說是跟著阿賴耶識走
其實是跟著第七意識走啦!
轉世之後,產生生命的程序、過程
到世間,投胎於肉體
柏拉圖的《理想國》
用「洞喻」譬喻
人出世就如個犯人般關在山洞中
不懂知識、完全無明
人今天為何再轉世下來?
無明下來呀
之後,真如若顯發出來就還滅無明
返回觀念世界
觀念世界出來之後
他就不用輪迴啊!
輪迴,無明下來的
「要往何處去?」
流轉還滅,回歸清淨的真如本體
是生命的過程,亦是人生的法則
所以人生之目的應作何事?
柏拉圖的觀念是追求真善美
追求善的實體
如此以後就不輪迴
你剛才問『為何還要再來輪迴?』
為什麼要來?
既然來了
就引用哲學的「應作何事?」
使無明還滅變成清淨
回復清淨心就是「明」
釋迦佛講的:破無明,證法身
你研究道、學佛
宗教目的就是要滅無明,明了你就解脫
奧義書也是有這種觀念啊!
「明」就回歸本來清淨心
──歸根曰靜
清淨與無明互相緣起
時間、空間與你的生活環境
透過流動法性的流轉還滅,構成你的涅槃出來
之後你去證,證涅槃法身
你若變法身之後,就不用輪迴
就這麼簡單啊!佛教的說法是如此
像他剛才說
看自己不清楚,看到清楚
你若是越研究、越分析,越看越不清楚
疑問當然有
要如何破無明?
用實相破!
你如果進步到六項,實相出法身
如此就破無明嘛
破無明,證法身
如此就沒有輪迴問題了
輪迴思想始於梵書時代
至《奧義書》時代成熟
佛教採納輪迴觀念
建立「十二因緣」,無明、行、識…
為何會輪迴?
因為阿賴耶識啊
《唯識論》
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
阿賴耶識要如何證明?
死後,幾個鐘頭之後
肉體就臭掉了
沒有阿賴耶識撐住,人不能活
死後,祂就走了
玄奘的《八識規矩頌》如此寫著
「先來後去主人翁」
阿賴耶識先進來
先來後去,死後離去
它若離去之後
你就不能呼吸了
所以人如果死後、發臭,才可以動他
否則阿賴耶識在裡面也會唉唉叫
身體尚未發臭
是阿賴耶識還在
你修道就是將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直接看彩色的實相,看得出彩色
大圓鏡智出現彩色形相
剛才講的,將流動法性變成絕對法性
法性將你的阿賴耶識變「智境」
成真正的你,看得到了,就不是中陰身了
變成大圓鏡智了,成立自身實相就不會輪迴
不管你在世當總統,當乞丐
阿賴耶識若是沒有轉成大圓鏡智出來
人死後都變成中陰身
只看到形相而已,中陰身形體
夢幻泡影的樣子
有形相,但是沒有實體、沒有彩色
模糊不清,就像你剛才看的
你說看你自己模糊不清
就是這個意思
不是去世,人還活著
只不過模糊不清,有中陰身的味道
至於看到實相和你都一樣
噢∼穿黑色的就黑色的,白色的就白色的
在世先要看實相,不要說等死後
在世就是啊!
等後世才會有?
在世沒有,後世有?
所以修道就是在修
將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
一般修…由原始佛教講
修到第七意識就已經滅盡定了
修至滅盡定
還無法修阿賴耶識呢!
坐禪坐到滅盡定,是第七意識滅掉而已
在《奧義書》稱為「覺位」
它分成四位,醒位、夢位、熟眠位、覺位
分四層造成四禪
在熟眠、睡到很熟時
很容易看到自己
熟眠沒有五官意識了
阿賴耶識就啟動
阿賴耶識若被流動法性接到
它馬上變成絕對法性
才可以看見實相
活生生的實體的
所以剛開始要經過不清楚的阿賴耶識
先看到,再轉入實相
坐禪的目的或是修道的目的
或是念《大悲咒》的目的
就是摒除雜念,摒除第六意識
胡思亂想的觀念都是第六意識嘛
還要進入阿賴耶識
還是很困難
所以靠坐禪,坐到第四禪
已經接近「覺位」了
接近快要死亡,只剩下呼吸而已
如此才可以出境界來呢!
噢∼修多麼困難呢!
所以要靠流動法性
每個人都有法性
而此法性,佛說「法性常住」
祂就是透過阿賴耶識
真如法性黏住
所以祂可以轉世來、轉世去
出入「生滅流轉門」
肉體在世就修得讓法性活動起來
產生真如還滅
真如還滅,回歸清淨了,「歸根曰靜」
就沒有十二因緣流轉了
所以不用苦修,要靠法性
開始法性顯發實相出來
《維摩詰經》所謂香積國
所謂東方阿犌繵
與柏拉圖的觀念世界
與「不起於座」遍佈十方,是法性的流動
淨土、佛國都是從心出來的
一心生萬法啊!
柏拉圖以思想投出於客觀而構成觀念世界
亦是從心出呵!
柏拉圖植入觀念的空間
就變成淨土了啊!
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安住於於城邦
雅典的城邦,可是沒有實現哪!
他安住不了,柏拉圖無法融入
不能融入,不能解脫掉
總體的古今中外之理論
就是要回歸你的真如本體
《奧義書》的主旨在於「明知我之本體」
回歸本體即「明」
本體就是真如
以致有真如本體
佛陀有此明與無明的思想
但佛陀不講本體,講「法性」或「真如」
找到你不生不滅的真如本體
顯現法身變成「出纏如來」
有法身你就不會輪迴
你就不會有剛才的問題
『我怎麼會輪迴?』
剛才一開始講,從變動的現象
現實世界推進
找到不變的世界
你就不用輪迴,理型實相
達到善的實體、真善美的世界
是柏拉圖要追求的
依柏拉圖看,能把變的變成不變的
能夠進入不變、永恆的
 像《華嚴經》境界、極樂世界永遠存在
針對釋迦佛而言
釋迦佛的示現是在講
人可以如此
《華嚴經》「一切眾生都有如來德性」
為什麼眾生不知道呢?
《不增不減經》有講
眾生都有如來眼、如來德性
如來功德、如來身、如來耳、如來如去
如來的境界!
眾生不知道,因為煩惱蓋住
所以釋迦佛開示出來
《華嚴經》演法界、演華嚴…
不是針對《華嚴經》內容
或是《法華經》、《維摩結經》內容
是在針對真如心
可以展現三界
三界唯心,唯心淨土
永恆、超脫輪迴!
釋迦佛因為有真如顯發,法性有顯發
才能夠示現境界出來
如此釋迦佛本身永恆了
值得後世學習與尊敬、崇拜
佛弟子在學習
學習佛的智慧可以真如顯發
形容「指月」,佛的手指著月亮
告訴你月亮就是你的真如本體
哇!大家卻一直拜那隻手!
拜月亮啊,不是拜手!
釋迦佛是在指你的真如本體
是指月亮
《共和國篇》柏拉圖將至真、至善
至美的本體,形容太陽、大日
比喻成太陽,太陽照下來
照到你的靈魂才會清楚啊
照下來,外在的客觀世界你才會清楚
照到靈魂、照到心智
照到萬物呈現,所以萬象畢明哪
追求的目標和方向
真如本體──善的實體;理型世界
不一定照以前宗教的方式
照釋迦佛的方式、照柏拉圖的方式
就照你的方式!
哪有一定去念《大悲咒》?
念《大悲咒》也沒有錯!
念《大悲咒》最主要是要摒除五官意識
若再回來,有五官意識也會顯發啊!
你說不要分別、不要執著
就一定得如此嗎?
「一定得如此」
就不行中道了啊!
荀子講「虛一而靜,謂之大清明」
何謂「虛一而靜」?
「虛」就是虛心接納
「一」:不要偏離一邊
「致靜」是老子「守虛致靜」
如此是大清明
你不要執著、也不要分別
有人說一定要念《大悲咒》、一定要燒香
一定要去寺廟拜拜
回歸自己法性!
要是有效果,千年來大家在拜拜
為何沒有一個人,成就像釋迦佛?
釋迦佛講大家都有佛性呢!
現在的大師說,只有釋迦佛成啦!
你看差了多少!
指真如非「拜“手”」
要是一人用腳說,在那裡、在那裡
你不就拜腳了嗎?
數千年來,釋迦佛、聖人、哲學家…
為我們示現出來,為我們講出來
一直改良、改良
不要儀式,就學希臘的宗教
不用儀式、不用念經,用真如法性
勝過念《大悲咒》、苦修
釋迦佛不鼓勵你苦修,他自己苦修過
知道苦修沒用
佛苦修六年餓肚子
過午不食
修得那麼辛苦
辛苦哪有一定得道?
柏拉圖有修嗎?
他無意中流露出來的
蘇格拉底被判死刑
被判毒死後
柏拉圖開始跑去義大利南部西西里時
在半路,看到實相
蘇格拉底將死前
看到天國、地獄的景象
那是他們的觀念
就變成康德的「道德哲學」
「道德哲學」是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
哎!幾年前說我會分身
大家這樣子笑!
分身先是別人看到才告訴我的
分身是自己流露出來的!
與柏拉圖的流露不同
柏拉圖剛開始偶發性流露出來
到後來想、想出來
我不是!
我到現在為止,自動流露出來!
像我如果進入家裡,左鄰右舍批判我
神秘兮兮,沒有開燈
我進去就亮了
開什麼燈?
有時我如果想做什麼,自己自動的呢
進去有時候變鬼屋呢
晚上我沒有開燈,都是亮的呢
悉室通明,你聽得進去嗎?
自然就流露出來,要如何?
肉體和凡人都一樣
比凡人更平凡
但是真如流露的體會很充實、圓滿
要告知人
實相是你的真如本體示現的呢
不是外來的呢
真如本體展現出來
讓你分享、共相
分享、普遍、模仿、分離…
都是柏拉圖思想
在腦中,在和物質世界分享的觀念世界
包括腦中所有的概念
移出於客觀而形成型相世界
想像所生成的型相,是分離,是模仿
也是普遍共相
物質世界之外,另有分離性的型相世界
就是以物質相應型相存在
同時也可以觀念
統攝可見的物質成型相
觀念在物質世界之外建立型相
形成柏拉圖哲學的「型相論」
「型相論」的主要特點是分離性和普遍性
型相若無分離性,則不能成立普遍之共相
「型相論」獨立於可見可感事物的存在
確定永恆的「理型」原則
型相之獨立存在
是永恆不變的法則
柏拉圖之宇宙的形成
也只由此「型相」而摹仿建立
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卷十三
提出「型相論」的最大缺陷
「型相人」與「個別人」(肉身)之間
可創造無量數的「第三人」,即分身無量
分身無量之「分離性」成「普遍性」
成為亞里斯多德與未來哲學家的疑難!
物質世界之外,另獨立存在的型相
咦!這盆花怎麼會跑到你家?
在你家客廳…
怎麼會跑到物質個體物之外?
這就是讓人不瞭解的型相論
稱為「分離」
所以分離問題
到現在一直沒辦法解決
我的分身於空中,站在空中
與我分離啊!就是分享、共相
好,就如同一棵樹,果實好幾顆生出來
同根、同一種子生出來的呀
亞里斯多德爭辯
果實與根有什麼關係?
果實如何和根關係?
搞不清楚呀
所以哲學家的唯心論
就是從現象、萬物去瞭解本質
從存在去瞭解本質
如此你就會發現到
哎呀!宇宙的生命系列如此
型相就是你的生命,你以後的生存空間
所以你在世,一直印證出來
印證,透過什麼方法?
不反對你唸《大悲咒》
不反對你信什麼、信什麼…
你能流露型相就好
繼續保留你的習慣
不管你是佛教的、基督教、道教…
沒關係呀!
你的本體不會去反對你信什麼教
用什麼方法
但是問題就是說,佛經讀越多
耶穌教越虔誠信仰
你顯發境界出來…你越疑惑呀!
懂越多就越疑惑
你若是說,好呀,不要懂太多
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也不行
全部很自然地流露出來了
沒有苦修,怎麼自然有六項?
佛經常常說
不要執著、不要分別
我告訴你小孩不會執著、分別
小孩不就都成道了?嬰孩呀
嬰孩沒有知識,不會分別、也不會執著
嬰孩你知道嗎?
嬰孩呀,baby
b、a、b、y
嬰孩不會分別、不會執著
不就都成道了?
所以你說不會執著,你偏偏就執著
你反而執著於不分別、不執著
所以《金剛經》、《心經》、大乘經
後世的思想家寫出來的!
釋迦佛的重點就是
回歸你自己、皈依你自己
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組合起來
找自己!
不偏離於一邊,如此就大清明
展現出來,你的實相圓滿以後
就是實現了柏拉圖的「型相論」
──觀念論──理型世界,達到善的實體
也就是佛教的涅槃世界
超越人世間感官經驗的妙樂
表達蘇格拉底的「善之相」、「美之相」
真善美的世界,就是永恆之世界
六項可以融入你生活間
使你自己很完美的生活
柏拉圖「追求真善美的生活」
是在指型相世界
而「型相」即是「實相」──六項實相
柏拉圖肯定自己的觀念世界
我講半天,還是要回歸如來藏
到後來顯發法身之後…
對個人的意義是表示說
可以超脫輪迴
憑法身要超越輪迴
好呀,你說要去極樂世界
憑什麼去極樂世界?
耶穌說的「天國近了」
天國怎麼會近呢?
電線桿常寫著「天國近了」
你有看到嗎?
許老師,天國近了!
天國近了!
天國怎麼會在你面前?
佛經也有寫極樂世界在你面前呢!
就是佛與耶穌由思想出來的天國與極樂世界
那就是實相啊!
也是柏拉圖的「型相世界,觀念世界」
永恆不變的理型世界──涅槃世界
天國與極樂世界落在你面前啊
眼前的空間哪
是不是符合柏拉圖的觀念?
柏拉圖的神能搬運宇宙萬物
落在眼前的空間
此型相論相應了「天國近了」
「極樂世界」就在你眼前
印證耶穌說:「天國近了」
「我的父在我裡面工作」
天父在他心裡工作
心智在心裡作用
「我的身體是上帝的神殿」
不是在講本體嗎?
以肉身為神殿,本體就居在神殿中
身體是上帝的神殿
說『我要毀掉神殿!』
你看耶穌在三日之內要拆掉所有的神殿
耶穌講神殿,我們講寺廟
寺廟神殿在賭博、做生意、擺菜攤
搞政治、拉選票…
所以耶穌翻桌子
神殿侮辱上帝了
我的肉身是上帝的神殿
耶穌的上帝住在心中
上帝就是本體啊!
真如本體啊!哪有不對呢?
整個理論把它找出來
尤其費爾巴哈說得好:
「上帝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
費爾巴哈繼承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
強調上帝是人製造的
費爾巴哈是何許人
你知道嗎?
是顛倒黑格爾哲學
與影響馬克斯主義的哲學家
費爾巴哈有本體觀,有真如觀
把上帝回歸自己──真如本體
人的觀念就是你所講的「意識進入」了
神是人製造出來的,費爾巴哈說的
我也認為如此
哲學就是反觀自己
反省自己、顯發自己
回歸自己之後、顯發自己之後
上帝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交給本體,就回答你了
(感恩本尊我一個問題)
請教本尊,基督教講的
我們就是亞當和夏娃偷食禁果
這是不是意識進去…
才變成「有我」?
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回歸「無我」
才能夠…才能夠回到我們原來的地方?
亞當、夏娃,是神話故事
人創造神話的
尤其新約《聖經》
是人意識創作神話的
《新約》是耶穌死後,門徒記載耶穌的言行
以及門徒通信的內容
《新約》從《馬太福音》《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來看
只是排斥法師、文士、法利賽人
門徒寫《新約》
出自於希臘哲學的概念
例如赫拉克里斯特派的「邏各斯」
是「靈魂」、「肉體」來表達耶穌教義
至於《舊約》,上帝創造人
上帝耶和華是「光」
光創造人
「光」是人的來源
或許是受古希臘宇宙與人類起源的影響
而形成「舊約」吧!
當摩西問耶和華姓名時
耶和華說:「我是我所是」(是者)
「是者」是希臘哲學的名詞
是亞里斯多德努力研究的「實體」
如此《舊約》與《新約》
皆受希臘哲學影響
柏拉圖怎麼有宙斯創造人的思想?
柏拉圖在《迪美吾斯篇》
表達出創世神話
狄米奧格以「理型」而塑成眼前世界
《舊約》創世神話,耶和華創造萬物
是否承襲狄米奧格的神話而來?
《迪美吾斯篇》柏拉圖認為
靈魂是生命之根源,靈魂先於肉體
先於亞當、夏娃
沒有靈魂就沒有亞當、夏娃
在《聖經.創世紀》第一章:
「上帝說有光就有了光」
上帝說光有光,說萬物有萬物
上帝創造萬物,包括亞當、夏娃
這確實是你所說「意識進去」
人的觀念啊!佛教說的萬法唯識呵!
柏拉圖的阿公
講神話給他聽
阿公叫作索隆,說亞特蘭提斯神話
讓柏拉圖產生創世紀的思想
非常符合「上帝創造人」的觀念
上帝創造亞當、創造夏娃
他們倆偷吃禁果,予以處罰
上帝既創造人,怎麼不創作真善美?
怎麼創作背叛上帝?
創造觀念是人寫出來的,人的觀念
人的觀念即是你所說人的「意識進去」
我剛才說過
費爾巴哈說了
你有親自去接近過神嗎?
只是人類的意識作用
上帝是思想中的思想
笛卡兒的問題
「上帝」觀念從哪裡來?
是我們的思想製造出來呢?
還是由外來原因造成?
因此;笛卡兒把所有的觀念分為三類
(一)天賦的(二)外來的(三)虛構的
全部觀念是思想
笛卡兒的觀念只是思想
所以「我思故我在」!
康德也認為:
上帝只是人的思維中,概括出來的理想
是人性自我完善的產物
這理想並沒有客觀的存在性
寫《聖經》的人有形上概念
依據當時的民族文化背景
造成有上帝的觀念
若有本體觀
寫出來就不是這樣子
釋迦佛怎麼不信上帝?
耶穌教怎麼不信釋迦佛?
世間、世界沒有人,都信一樣的宗教
人的觀念啊,人的自我意識
每個人的觀念構成不同的世界
應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時代背景
不同的意識和不同的信仰
亞當與夏娃是「意識進去」
是觀念認為如此
亞當、夏娃…
上帝如何創造人?
假設上帝創造人,在實相裡、觀念世界裡
創造的人還是比現在的人更好
祂創造
你在實相可以創造亞當、夏娃
在觀念世界的亞當、夏娃
是本體創造的
實相上帝創造萬物!
萬物?人也是萬物
「上帝創造萬物」
與柏拉圖講的「觀念世界」
透過腦底的概念可以形成很廣大的
普遍性的世界出來
柏拉圖的思想被奧古斯丁擷取
依普羅丁的「太乙」觀念
造成上帝創造萬物!
上帝創造萬物與《奧義書》的「梵」
──萬有之質料因又是動力因有何差別?
又與《黎俱吠陀》中的創造神、主宰神
──生主、造一切者、祈禱主有何不同?
只是人的觀念不同
各人的「意識進去」產生信仰
所以你會信基督教,你怎麼會信基督教?
你怎麼會信佛教?
因為你們環境
爸爸、你的爺爺…都上教堂
很虔誠,服裝很清潔
從小看習慣,思想進入了
先入為主,「意識進入」
所以你信祂
你若是柏拉圖…好!柏拉圖以前上帝還未有
基督教也還未有,沒有基督的信仰
柏拉圖沒有信仰基督教的「意識進去」
也就沒有上帝的觀念
只有搬運神──狄米奧格
狄米奧格不能創造萬物
只能搬運萬物落在你眼前的空間
就是所謂實相啊!
柏拉圖比基督教早四百多年
蘇格拉底也沒有信基督教上帝
相信有上帝,不會做壞事
讓他很幸福,他的觀念
上帝若是改成你的本體,把上帝拉回你的心中
把祂當成客觀的存在
本體也可以當成客觀、外在的
你的本體變成法身,可以站在外面
也可以變成釋迦佛的形相,變在外面
你的本體可以「以法身變成無量身」
變成諸佛、天神、菩薩
與耶穌的形象…
你要是不知道本體就是上帝
若是變成你的形相,是你的法身
針對本體著手
你講亞當、夏娃,是否也是法身變化的?
「意識進入」的方便教化!
上帝創造萬物,你若是用法身觀去看
當作參考
法身無窮變化,遍佈萬物
可以照我們的思想走
你想如何,「意識進入」隨意變化
認為上帝長得如何
長成三個眼睛也好、三隻手臂也好嘛
或者說有長翅膀的也好
上帝無形無相呀!
依「意識進入」而變化形相!
這就是所謂《唯識論》的「識變」
在舊約《聖經》
摩西問祂是誰?「我是本有、永有」
「本有、永有」什麼意思?
「自有」!
自性就是如此呀
不依靠任何因緣而能獨立存在
「我是本有、永有、自有的耶和華」
上帝自有,本有,永有,而且是獨一實體
獨立存在永恆不變的實體
因此;上帝又回答摩西
「我是我所是」即「是者」
是者就是實體
形上學的主題──實體(是者)
亞里斯多德的「實體」有三種
形上實體屬於不可感覺
且永恆的實體
獨立存在的實體,不變不動的實體
含有神性,稱為「神學」
因此;在亞里斯多德《形上學》卷四
規定「存在自體」之學
是形上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亞里斯多德的「上帝」
與《聖經》的上帝顯然不同
亞里斯多德的「上帝」無質料因
故無能力創造世界
亞里斯多德的「上帝」
只是永恆不變的質料
毫無生氣,無生生不息的形上原理
因此;亞里斯多德的「上帝」不能崇拜
不能像耶穌教當作上帝般來人格神崇拜
但是摩西的「上帝」能成立事功
含有自我意識的存在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哲學
笛卡兒在《沉思錄》第六章的存在論證說
「本有」與「實有」概念
笛卡兒說:神是一種無限實體
永恆不變,獨立存在
我們心中所具有的「上帝觀念」
是一種「本有」觀念
因此;《舊約》的上帝自稱
「自有、本有、永有的實體(是者)」
是摩西先有自我意識的「上帝觀念」
才有存在的實體上帝
所以;祂如此回答摩西
顯示出摩西的本體
我如此講
會被教廷保祿二世判死刑
柏拉圖的思想──觀念世界
被基督教否定,採用亞里斯多德的
亞力山大死後
希臘停頓三百年
羅馬帝國承接希臘文化
傳入基督教,教廷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哲學
進入羅馬帝國的教廷裡面
但是柏拉圖的思想教廷不怎麼歡迎
讓亞里斯多德搭上機會
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
第一因,聖多瑪斯在表達第一因
不動之動的實體含有神性
故稱神學
多瑪斯受亞里斯多德「神學」影響
直接從「神」的啟示
分出「信仰之光」與「理性之光」
多瑪斯順著亞里斯多德
「上帝無質料因,不能創造」
進一步辯解說:
「宇宙創生之前,並無原初質料因存在」
因神自虛無造成萬有
萬有的本質先於上帝形成「觀念」
上帝以「觀念」塑造成萬物
所以;上帝創造萬物的觀念
彷彿出自於柏拉圖的「觀念論」
因此;上帝創造萬物
和柏拉圖的「宇宙生成」型相說是相同的
呵!聖多瑪斯採取亞里斯多德的神學
也吸收柏拉圖「理型論」
至於柏拉圖比較接近佛教主題
諸法實相
涅槃世界所流露出的實相
就是柏拉圖理型世界的型相
永恆不變的獨立實體
是真正的永恆生命!
「上帝的存在」是永恆不變的獨立實體
中世紀耶穌教只是假設
多瑪斯的「啟示信仰」肯定上帝的存在
而上帝已成為絕對存在
並非是假設,或是設定、預設了
從普羅丁、奧古斯丁,一直到多瑪斯…
皆承襲柏拉圖的思想
而建立「三位一體」、「道成肉身」之基礎
基督哲學
普羅丁把柏拉圖的「善的實體」
作為最高原則,亦即是上帝存在觀念
普羅丁認同柏拉圖的理型相
轉變成「太一」之上帝觀念
「太一」是生於萬物的源泉
「太一」本身即是柏拉圖之「善的實體」
善的理型,善的型相
善的觀念流露型相,流露萬物
所以上帝創造萬物
普羅丁以「太乙」、「理智」、「靈魂」
表達出「神」
中世教父引導出「三位一體」的觀念
接著奧古斯丁發揮「三位一體」的上帝觀念
奧古斯丁集教父思想的大成者
奧古斯丁肯定柏拉圖主義
是福音書的前身
奧古斯丁以柏拉圖的「型相論」
建立「三位一體」
簡言之;「三位一體」的基督教哲學
來自於柏拉圖「三靈魂」之學說
柏拉圖的「型相論」
因奧古斯丁的發展而開始建基督教哲學
基督教亦由耶穌
而開展出人類的宗教
耶穌在公元前四年出生
公元後三十年死,耶穌卅三歲就死了
耶穌的價值在哪裡?
和釋迦佛一樣,示現永恆生命的意義
耶穌顯相升天
摩西沒有顯相升天,摩西是以色列之王
耶和華公元前十三世紀時
已經啟示出來了
公元前五世紀才正式成立猶太教
唯一的神,拜耶和華
到公元三十年
耶穌釘十字架之後…
羅馬帝國承接希臘文化之後
採用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發揚起來
呵!經普羅丁、奧古斯丁、多瑪斯…
基督教傳出去了
如何傳?它的教義
上帝如何愛世人
猶太教的缺點就是不容忍其它教
都要信它、忠誠它
耶穌愛世人,愛左鄰右舍
耶穌的愛,上帝的愛
源於柏拉圖的思想來的
柏拉圖講上帝的愛
是真善美的觀念世界
沿著柏拉圖的思想
新柏拉圖主義
還有神秘主義,專門在修,修、修
以「修」接近上帝的基督教的修道院
基督教在中世紀很興盛!
你說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
是要表達上帝有這種功能!
柏拉圖的神不能創造萬物呢!
「上帝創造萬物」經過奧古斯丁演變出來的
他引用柏拉圖的工匠神
工匠神會搬運,不會創造
柏拉圖的神演變到基督教
神學家就告訴你「創造」了
所以上帝創造萬物
等於柏拉圖的狄米奧格搬運萬物
上帝創造萬物,從人開始,亞當、夏娃
一直到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一直下來…到了摩西牧羊
耶和華出現,光啊,摩西看到光
《聖經》裡的「光」,是上帝的光
光就是上帝,光就是耶和華
光也是摩西的本體顯現
在沙漠中,摩西實相顯發出來,光出現
已經顯發法性了嘛
法性流露可以使沙漠的石頭出水,可以飲用
有實相了呢!可以吃
實相中有吃喝妙樂
佛教涅槃之「樂」
人悟到真如本體後,真如法性流露
就從實相中流露妙樂,包括了吃喝玩樂
摩西在沙漠中使磐石出水
並能見到光
是真如法性顯露實相的證據
是摩西的現識而成,以光的為形
如《百段梵書》所說
意向滿一切願望,嗅一切香,嚐一切味
此即內心之「五藏」、「五相」
萬法唯心!
呵!光中出聲音
叫摩西去帶領猶太人出埃及
都是摩西與真如本體的絕對精神同一性
如此就產生法性的功能
無意中出現神蹟呢!
表達上帝的廣大,上帝的功能創造萬物
創造人,亞當、夏娃…
所以創造出來的典故
多少從柏拉圖的理型有關啦!
神是人製造出來的
亞當、夏娃也是人製造出來的
書是人寫出來的,離開一切言語道斷
進入涅槃,才會準確!
離言,離文字,離開人的概念知識
就是超越感官知識啦,「空」就對了
「空」可以進入涅槃
(這個是不是一種宇宙的法則?)
是不是符合這個法則
我們就可以…自然去到那個地方
要去「那個地方」,佛教以空為方法
也不一定符合「空」的方法才能進入涅槃
以「法性」直入涅槃是最上道的法則
至於你所說的「宇宙法則」
是一種自然的定律
如人類的「本體」
其法性常住,永恆不變
法性流動於宇宙時空
與人生現象成為不變的法則
人透過無常變化而進入不變的法則
自然去到那個地方
耶穌說得對呢!回歸上帝
《奧義書》亦強調回歸梵
剛才有講一句
「主啊,讓我一切獻給主!」
放空就對了
從空性進入你的宇宙,就是法則
你的宇宙就是「觀念世界」
──「涅槃世界」
就是你所謂「那個地方」──彼岸
柏拉圖的宇宙生成法則
柏拉圖說的,宇宙形成的三個原因
「觀念、空間、材料」
柏拉圖的宇宙是上帝的宇宙
是外面世界的自然宇宙,還是精神宇宙?
「自然宇宙」表示天國
上帝在那裡!
既然在天國
怎麼電線桿上貼著「天國近了」?
既然有遙遠天國
怎麼天國近了?怎麼又跑到你面前?
如此就證明是本體的啊!
本體可以無遠近
若是照《聖經》講
上帝的國好偉大、好廣大
唯一至高無上之處
你是要如何上去?
你也要有分身出來啊!
分身出來,顯相升天上去呀!
柏拉圖的問題…
宇宙中分線要如何劃分?
假設你靈魂起來了
要如何上去?
若有分身就解決宇宙中分線的問題
宇宙法則就是你要回歸於本體、回歸於上帝
都同樣回歸法性,都予以回歸於人了!
尤其蘇格拉底回歸於人
從人著手去講
釋迦佛講宇宙,說人以外
離開六根都不合理!
好!你說上帝在哪裡、在哪裡
住在什麼樣的無上的主宰。誰上去?誰看到?
與老子的先天地而有的混沌世界
不是一樣嗎?
同樣是用你人在感官…
你的六根之內了
《楞嚴經》講,本體在哪裡?
本體流露於六根中,六根見性
在你六根顯現出來
像是天眼、或是聽的、聞的、吃的
都是從六根出來
六根擴展到宇宙的範圍
即是《楞嚴經》所說:
見性周遍
瞭解你與本體的關係
你就瞭解宇宙
透過人生的「變化」現象而入「不變」
展現出「宇宙的法則」
本體顯出來以後,祂就沒有限制
因為祂無限制啊
無限制,無遠近,無大小
無內外,無相對
超越相對,進入絕對就是無限制
所以找本體沒有錯!
本體是《奧義書》的主題
人的「本體」顯發,擴大至宇宙
《奧義書》直接視人的「本體」
為宇宙本體
因此;宇宙的法則,當以「本體」為中心
貫穿宇宙與人生
《奧義書》的哲理
最終理想目的在於「本體」之顯現
發揮人人具有的法性
直入法性即可發現到「那個地方」
「真如本體」之所在,即是「彼岸」
也是陳董你所說的「那個地方」
「彼岸」!所謂「彼」卡陀克《奧義書》
直接解釋:「即得我而解脫」
就是得到本體
達到彼岸就隨時解脫啦
解脫就是到「彼岸」,入涅槃顯法身
即身即是「我」──真我!
解脫之道重點在顯發法性
解脫之後的「彼岸」
──那個地方到底風光如何?
佛教繼承此解脫思想
以「法身」顯示解脫風光見地
如華嚴世界,極樂世界
諸佛十方世界…
當然這是以後大乘佛教衍變出來的
剛開始原始佛教的經典沒說到這些啊!
這些佛菩薩世界
原始佛教只是改內觀自證而已!
至於「彼岸」是針對「本體」而說
簡言之;「彼」即「本體」,就是彼岸
就是「那個地方」啦!
《布利哈德奧義書》說:
全宇宙以「彼」為真相
「彼」乃實在也
「彼」乃阿特曼(我)也,汝即彼也…
「彼」即你
因你心中有「彼」
有本體,有真如,有法性
有涅槃,有實相
所以「彼」就在你心中
「那個地方」也就在你心中
所以簡單的說,你所說的「那個地方」
統攝於在你的真如本體法性中
宇宙的真相,宇宙的法則
亦在你心中──「宇宙是吾心」
所以從「本體」著手就對了
陸九淵說
「萬物森然於方寸間」
在你的眼前的方寸間
可以容納萬物
「滿心而發」──從心發出來
「充塞宇宙,無非是理」
「理」就是「本體」呀!
找本體啦!
宇宙法則,普遍的定律
就是從你本體講起
柏拉圖的觀念世界
也是「本體論」、解脫觀
觀念世界是從法性流露出型相
柏拉圖以狄米奧格代表「本體」
代表善的實體
善的實體象徵「本體」,象徵「法性」
本體法性常住
隨著柏拉圖的「觀念」而流露
常住的法性隨緣而起
由此絕對法性轉成流動法性
即法性常住流轉為法性無住
透過「觀念」而呈現各種型相
觀念世界是永恆的實體
其實體性與絕對性
超越人類的感官、知識和經驗
觀念是「自有、本有、永有」的
觀念轉成客觀的實體存在
觀念本身就是本質
本質與存在融合為一,成為「型相」
因此;黑格爾說:
「實體的觀念性使之成為主體(本體)
主體的客觀性(存在性)使之為實體」
主體觀念所成的實體──型相世界
即是柏拉圖宇宙生成的原理
陸象山說「吾心是宇宙,宇宙在吾心」
由此道理而成立
叔本華所謂「世界是我的表象」
與佛陀世界觀:「世界是我創造的」
萬法唯心!三界唯心造!
佛陀的唯心論表現在於「我」本身的世界
你若有六項本體觀
你看實相就了解所謂「世界是我的表象了」
當然你就明白柏拉圖的觀念世界
理型世界了
世界各國的大學有多少哲學系
哲學家,哲學者…大家都讀柏拉圖!
柏拉圖的型相世界
竟然是佛教的諸法實相──涅槃世界
柏拉圖的型相論
使人不瞭解
因為他的觀念成為「存在」
這在人類的思想中是不可想像的
出這朵花可以變成兩朵花?
變成無量花?想不透的型相論哩!
柏拉圖的觀念世界
目的在找永恆哪
我再重複強調,我一開始講
哲學也好、宗教也好
就是從萬動流變中
去找不變、不生不滅的真理
佛教、基督教,古今中外的宗教
與哲學都一樣,找不變的
找到不變
你自己就到「那個地方」──彼岸
如此你就達到宗教之目的啊
教你信耶穌
柱子、電線桿貼著「信耶穌得永生」
信耶穌要作什麼?得永生呀!
為什麼得永生?天國近了!
信耶穌為何會得永生?
是要如何永生?
耶穌顯相升天,是在示現永生
有顯相就是復活,永生呢!
復活顯像就是「分身」
耶穌死後的三天復活,復活就是顯相了
在世每一個人
如果看到觀念世界中的自己
即《維摩詰經》說的「自觀身實相」
再將祂變成實體的法身
不用死後三天
在世就顯法身!
《聖經》記載
耶穌死後三天復活嘛
復活之後
第一個見到耶穌復活的身體是西門Simon
要Simon摸他的鬍鬚、摸他的骨頭
復活的身體是否和真人一樣?
Simon嚇一跳說,你不是死去了嗎!
耶穌分復活身,證明耶穌永生
《聖經》記載
耶穌顯相六十二次
顯給婦女,顯給瑪利亞、顯給保羅…
之後就沒有顯了
耶穌顯相證明「信耶穌得永生」
顯相是在告訴世人
你也可以顯相、你也可以永生
所以釋迦佛、耶穌
今天受人尊敬、受人崇拜
是因為他們有實在印證要告訴世人
大家都可以永恆
此永恆的絕對生命,猶如木村泰賢在
《人生的解脫與佛教思想》中說:
離開永恆「絕對生命」的要求和理想
則無宗教的起源和本質
而佛教與基督教的高貴
在於永恆絕對生命之的要求
現世平安、福報、幸運難於滿足
追求未來「絕對生命」的精神
即高等的宗教
木村泰賢又指出;宗教的起源
以生命的持續和進展為要求,為基礎而發生
如果現代人只要求福報
是原始人「現世主義」的宗教
大家都有本體
可以像耶穌永恆
法身顯相復活才是重點!
才是信耶穌的重點
顯相復活表示永生了
因為耶穌有顯發本體啊
《聖經》的文化不講本體
是以「上帝」取代本體
釋迦佛也沒有說本體
以「法性」常住取代本體
印度的傳統回歸於梵
不講自在天了
歷經《梨具吠陀》、《梵書》、《奧義書》
統攝於「本體論」
梵回歸本體,宇宙之「本體」
由外轉向「心」稱為「阿特曼」
現在稱為真如本體
轉到佛教「犢子部」
稱之為「補特伽羅」
轉到《唯識論》稱之為「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屬於如來藏裡面(染識)
簡單說,「如來」藏阿賴耶識
幾千年前就在講理論啦
我們把它實行出來
無論如來藏或阿賴耶識
你有六項之後
全部的經典講「本體」
「本體」即「本心」──菩提心、太乙
絕對精神、善的實體…「六經注我」呵!
整個佛教經典,《華嚴經》、《阿含經》
《般若經》、《如來藏經》、《唯識論》
《瑜伽師地論》、中觀、唯識
般若就是中觀;唯識,如來藏系列
到後期的密宗,密宗講菩提心
所以「六經注我」
從《阿含經》講到後來
巴利藏經就是南傳的巴利文
《增支部》說一句「心極光淨」
蓋住了!光就不見了
已經有如來藏思想了
心極光淨,心極光明、清淨光明
清淨心本來清淨
是那時候如來藏思想還沒有很清楚
清淨心告訴你
如來藏藏在哪裡了
《維摩詰經》,維摩詰問文殊師利
何等為如來種?就有如來藏味道了
「有身為種」
「六十二邪見,一切煩惱皆是如來種」
這樣不是如來藏嗎?
人有煩惱啊,壞人、好人
一闡提都藏如來啊
所以一切眾生都有如來種性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人人都有菩提心,宋明理學也說
「人人皆可成堯舜」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
孔子都讚美
人人可以成為能人、聖賢,憑什麼?
因為心中有「理」啊
「理」就是「本體」
理怎麼是本體?
到柏拉圖的理型,理的形狀,理的實體
理型是本體!是真如自性!
所以道,講到老子、講到柏拉圖
講《奧義書》、講哲學、宗教
講到耶穌、上帝,都是在講心
耶穌說
「上帝在心中啊」
法利賽人問耶穌
「上帝的國在哪裡?」
「在你心中!」
「在心中」不是藏著如來嗎?
耶穌怎麼不說上帝的國在遙遠的天邊?
耶穌怎麼說「在心中」?
還是在說回歸於心,回歸於心中啊
難怪老子說,即使三公、天子
不如坐進此道!
坐進此道
就不用像秦始皇吃藥求永生
吃了永生藥之後,吃進汞過多
腎臟衰竭,提早十年死
要求永生反而死得快
還是要向本體求永生
皇帝如果當上,就要求永生了
覺得日子這麼好,死了可惜
大家求永生,永生去哪找?
信耶穌有永生可得
要信耶穌還是要找上帝,上帝就在你心中
你如果信耶穌,豐富你的生命
生命豐富就是永生了啊!
問題是信仰
加本體觀,你就看到耶穌!
加本體觀
你就看到釋迦佛、看到觀世音
觀世音、阿彌陀佛…
八十億佛即一佛,是我身
即心即佛採仿以前的濕婆主義
《梨俱吠陀》諸神
外在神演變過來的內在真如本體
在《梨俱吠陀》
古印度雅利安就在懷疑了
因陀羅誰看到?
因陀羅多厲害、功能多大
是雷電神!
希臘也有雷電神
閃電,打雷當神
文王時也有一位雷震子
有點鳥型,會飛,會打雷聲
文王被紂王關七年放出來之後
相當落魄,肚子餓極
去吃飯,沒錢,被人抓起來
就抓住他
最後知道他是文王,餐廳的老闆向他道歉
還向他下跪,因為他愛民如子
雷震子…《封神榜》寫的雷神
也是人寫出來的!誰在封神?
所以神是人創造的!
你信耶穌,你為何信耶穌?
你有看過耶穌嗎?
你看到因陀羅嗎?釋提桓因、玉皇大帝
是人編造出來的神話
釋迦佛的護法神
護法,人製造的啊!
大乘佛教為了要發揚大乘
呵!寫《維摩詰經》、《法華經》
呵!四眾集合在聽釋迦佛講道的時候
把釋提桓因當佛的護法,梵天也是佛的護法
梵天神、大自在天
到《奧義書》才轉向本心
回歸到人心──真如自性了
不講到外在的天國、諸神了
梵天神,喔∼大自在天…
沒有人看到啊
濕婆神、毗修奴…
都是人創造的!
到現在的密宗信婆羅門教一樣
拜拜、儀式一大堆、唸經…
也沒錯,高興就好
問題你如果有本體觀
讓祂顯發出來,見到你自己
所以《維摩詰經》
「自觀身實相」,觀你自己
看到你自己的實相就是法身嘛
你就見到如來
上次去扶輪社演講時
一個問我
《金剛經》說
『凡是有相,皆是虛妄』,相都是虛妄
我說,後面還有一句是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見相非相」,就有「見相」兩字了
你怎麼說是虛妄呢?
「見相」與「非相」都有相啊!怎麼…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什麼意思?
你如果看到相,你就是如來
是你的本體變的
你就是如來了
你的本體顯發的意思
所有的相,你看得到的相,都是無自性
《金剛經》才說「凡是有相,都是虛妄」
你如果照那人講的意思
變成「世間一切都是虛妄」
緣起性空!
無自性有事實的存在
只是它沒有不變的本質啊!
這也是希臘哲學的重點
現象有,有緣起現象,但是它無自性
「無自性」是「會變化」的意思
水、河、山川、地球都會變化
會變化是山可以不見,可以被人移山…
河流可以被人填起來
變化啊!
「無自性就是會變化」的意思
至於說可以不會變化、當體即空
如此是你見到如來
你如果僅僅說「凡是有相,皆是虛妄」
你人也虛妄,但你有這個人啊!
有這個人,透過你這個人
才可以顯發法身!
廟也虛妄,世間虛妄
不能這樣說
世間有,但是會變化
哲學詞句是:「存在,但是沒有不變的本質」
所以要透過變的現象
找不變的本質!
耶穌教的原理也一樣
耶穌教你回歸上帝
上帝當成本體,學耶穌的精神
找本體,主、本體…
一直找本體,找主,找你的主
聲聲句句你的主
你的本體就是你的主啊!
印度的哲學──《奧義書》;以本體為主
《奧義書》哲學孕育出印度的文明
影響到柏拉圖與叔本華
《奧義書》重點在超脫輪迴,解脫涅槃
影響佛教教你有法身,證涅槃
耶穌的示現顯相升天,同樣道理
所以你如果沒有看到你的法身出來
你一定再輪迴的!以自觀身實相為準
所以我再重覆一次,《維摩詰經》講
世尊問維摩詰:「如何觀如來?」
「自觀身實相」
──看到你自己,就看到如來了
如來指本體,「觀佛亦然」
看佛也一樣
你如果看到佛,佛就是你
佛!重複說:八十億佛即是我身
我剛才說,看到阿彌陀佛是不是看到你自己
這樣就印證出來了嘛
所以「觀佛亦然」這句
就是對照剛才那一句了
那個阿彌陀佛就是你了,你是什麼?
你是你的本體啊
所以認識自己!皈依你自己!
「阿難,皈依你自己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DBBS  中正築夢園BBS站 歡迎蒞臨參觀 cd.twbbs.org  (140.123.20.230)    
 http://cd.twbbs.org   Author: nknuee      ★ From: 114.40.118.228     
閱讀文章: 第 4146/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