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連線宗教版    板主: fox
閱讀文章: 第 3642/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chanz.bbs@bbs.cs.nthu.edu.tw (晨星)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討論] 文法與訓詁
發信站: 楓橋驛站 (2011/01/18 Tue 06:48:54)

    訓詁學講話

    「研六經以訓詁;括萬妙而為師。」

    文法,不是作文的方法。當然有一本書,叫《文法津梁》(宋文蔚編,民
77.10 高雄復文出版),那是教你作文的,可以解釋作「文章的作法」。

    可是一般講文法,是指英文的葛郎碼 (Grammer),意思是「表達一定意思時
,所應遵守的語言規則。」所謂語言,口說的,稱為「口語」;寫出的,稱為「
文語」。例如,當你要表達「我不吃牛肉」這一意思的時候,在中文,我、必需
放第一;其次、放「不」,再其次、放「吃」,最後、放「牛肉」。儘管字、詞
都對,次序不對,規則不對,就不行,就不能表達那特定的意思。

    而在英文,則說 "I do not eat beef." (我作不吃牛肉)日文則作「我牛
肉把吃不」。所以,語言不同,文法或語法也就不同。

    訓詁學是研究字義的學問,但是要明白其原理、講明其體系,瞭解其與相關
學問的關係,尤其是,應該知道,學訓詁的目的是要通經、明白經書的道理;不
是為訓詁而訓詁、不是會查字典就行的。

    在文法上,不是每一個字都有字義的。因為一個字的詞,通常都有意義,那
就叫「單詞」。兩個以上的字構成的詞,而有獨一的意義,就叫「複詞」。有的
「複詞」因意義結合而成,其每一個字都有意義。若是聲音結合而成的「複詞」
,稱為「衍聲複詞」,那其中的每一個字可能就沒意義。例如,「葡萄」,兩字
在一起,有意義;單獨一個「葡」或「萄」,什麼意義?說不出了。以前,梁啟
超用一個詞,「煙士披歷純」 (Inspiration, 即「靈感」 ),其煙、士、披、
歷、純,分開來,每一個字,都無意義。只有合在一起,才有意義。

    中文的單字,表面是看不出詞性的。不像英文,不同的詞性,詞尾就不同。
中文同一個字,可有不同的詞性。你要會看。例如:「我們到夏天喜歡吃冰」。
那「冰」字,是名詞。「請把這塊肉冰起來」。那「冰」字,是動詞。「北國都
是冰天雪地」。這裡的「冰」「雪」,都是形容詞,形容那名詞「天」「地」。
「風」「雨」,是名詞,但是「春風風人、春雨雨人」第二個「風」「雨」,是
動詞。當「吹」「淋」解釋。好玩吧!有意思吧!

    在句子中,哪些字是一個詞,要搞清楚。有一首歌:「落花無主任飄零」,
如果你認為「主任」非當一個詞不可,那你就錯了。這裡是「落花無主」」為一
個單位,「任飄零」又是一個單位,不可不知,知道了,就不會誤解。

    另外,一個字可能有許多種意義,在這句話中,究竟應該採用哪一個意義?
這要憑經驗、智慧。電腦的翻譯機,就是因為人工智慧不足,所以在挑字時,往
往會鬧笑話,或譯得莫名其妙。然後,字義懂了,還有問題,那就是句子的結構
。我覺得學文法,最主要是獲得分析句子的本領。懂得句子的結構 (Sentence
Structure),就能正確地把握句子的意思。所以,自己要真懂,甚至要當語文教
師,讓別人懂,不會分析句子,是不行的。

    白話文的句子結構往往非常麻煩,尤其是受西方文學影響、翻譯的東西。
    分析句子,難在非常複雜的句子,不好分析。多年來,我體會到一個方法。
就是遇到這樣的情形,先挑出詞群 (Groupes of the part of speech)。就是不
可分割的一群詞,作為一個單位。如此,不管多麼複雜的句子,就變成幾個簡單
的詞群。再去看它們的關係,就容易了。茲舉中、英例子各一:

    國家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先生去年在香港以「中華文化」和「王道」為主題
演講,揭示兩岸目前雖然「殊途」,但終將在文化上「同歸」。萬一將來雙方對
談文化議題,我們可要先檢視一下自己的作為,預為準備。(聯合報之文)

    把詞群括起來:

    (國家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先生(去年在香港以「中華文化」和「王道」
為主題)演講,揭示(兩岸目前雖然「殊途」,但終將在文化上「同歸」)。(
萬一將來雙方對談文化議題),我們可要(先檢視一下自己的作為,)預為準備
。(聯合報之文)

    英文的:

    The entertainment, countdown, and fireworks will echo across the
Taipei sky this New Year's Eve at the city's two big party venues,
joining the chorus of joy that goes up i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把詞群括起來:

    (The entertainment, countdown 倒數計秒, and fireworks) will (echo
across the Taipei sky) (this New Year's Eve) (at the city's two big
party venues), (joining the chorus of joy)(that goes up i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是否容易懂得多了?

    中文的文言文,句子結構反容易看出,但是因為字義不易把握,所以也有一
定的難度。茲舉例如下(均見潘安仁《西征賦》):

    教敷而彝倫敘,兵舉而皇威暢。

    「教敷」,是「教化施行」,教、名詞,敷、動詞。用「而」聯絡。
    「彝倫」是一個詞,倫理、倫常。「敘」,有秩序。「彝倫」名詞,「敘」
,動詞。
    「兵舉」,舉兵爭戰。「兵」名詞、「舉」動詞。用「而」聯絡。
    「皇威」,一個詞,皇帝的威嚴。「暢」,通暢。「皇威」,名詞;「暢」
,動詞。

    揚清芬於上烈,垂令聞而不已;想珮聲之遺響,若鏗鏘之盈耳。

    這句話的意思:

    以極強烈的形式,發揚清高與芬芳(可能是好行為)。不停止地留下美好的
名聲。
    想像他們珮玉留下的聲響,就像現在仍然在我的耳邊迴盪著一樣。

    括起詞群:

    (揚清芬)於(上烈),(垂令聞)而(不已);想(珮聲之遺響),若(
鏗鏘之盈耳)。

    是否容易懂了呢?

    另外,還有典故的問題。就是運用古書或重要書籍中的故事,精簡化,代替
自己要說的話,大半是比喻。像是成語,其實也是用典。只是比較簡單罷了。你
不知道這些故事,就是不懂。以前胡適他們,提倡白話文運動,反對用典。當然
文章是容易懂了,可是學問也變成淺薄了。人人都是非常浮淺,不知道自己祖國
的歷史文化,甚至忘記自己是哪一國人。這是學術的浩劫。西方有學問的人,寫
文章,希臘、羅馬的神話、聖經的資料,都進入文章之中,以示有本有據,學有
根底。可是中國人用自己的典故,就有人認為那是冬烘。這是受帝國主義思想的
欺騙,自己也失去主張。用典屬於修辭,當另外討論。


--
   ********************************
基督教網路傳道中心」歡迎參觀:
用滑鼠左鍵點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進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Origin: 楓橋驛站<bbs.cs.nthu.edu.tw>
◆ From: chanz @ 123-195-26-128.dynamic.kbronet.com.tw         
閱讀文章: 第 3642/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