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連線佛教版 板主: fox |
閱讀文章: 第 4568/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purify (淨心) 看板: Buddhism 標題: 怎樣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 時間: Mon Jan 7 17:30:48 2013 怎樣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別? .............................................................................. (12)我們以另一個角度來看: 「怎樣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別?」 ............................................................................. 現在我們要注意的這個重點,將會在凡夫和真正佛弟子【譯註一】的心境有別方面, 給我們一些看法。凡夫是指從來沒有成為完全的佛弟子,且對真正的佛教一無所知的人。 凡夫依循父母的信仰而成為佛教徒,充其量只是符合記錄與註冊的「名字佛教徒」而已, 這表示他一直是個凡夫。 現在,要成為真正的佛弟子、聖人( ariyan ),就必須對身旁種種事物具足正見, 那種高度的知見遠超過凡夫所擁有的。佛陀幽默地說:「聖人和凡夫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 」(泰本巴利藏第 21 冊, 547頁)。例如在聖人的眼中或在聖戒裡,唱歌與哭泣是同樣 的事, 跳舞是瘋子滑稽的動作, 開懷地笑是未成年兒童的行為(泰本巴利藏第 21冊, 547 頁)【譯註二】。 凡夫嘻嘻哈哈自得其樂地唱歌、歡笑,不會覺得疲倦,但在聖戒中,唱歌被視同哭泣 。假如我們見到一個人聲嘶力竭地唱歌、喊叫,在聖人的眼中看起來不僅與哭泣相同,它 與哭泣更是出自相同的情緒。 至於跳舞,更是瘋子的行為。當我們起舞時,如果稍加留意,就會明白,我們必定至 少有百分之十五的瘋狂【譯註三】,否則就不會去做它,但我們不會以為那是瘋子的行為 ,因為一般人都認為它是快樂的事。 有些人喜歡笑【譯註四】,笑是快樂的,即使沒有理由或適當時機,人還是常常笑。 但在聖戒中,笑被認為是未成年兒童的行為,所以假如我們能笑得少一點,將會是一件好 事,若完全不笑,那就更好了。 這例證顯示聖戒不同於凡夫的習俗,依照凡夫的習俗,唱歌、跳舞、歡笑,沒什麼大 不了,且稀鬆平常;而在聖戒裡,則被視為可憐的行為,且與前面的評斷相同。有這種觀 點的人,心境是高超的。 佛陀並沒有禁止我們去做上述的事情,只是要我們認識到行為的表現方式有高或低的 層次,因此不需去做不必要的事。當我們還不是聖人時,可能會想要嘗試較低的行為方式 ,但假如真的去嘗試,我們將會明瞭:它偶爾使人快樂,但是到最後,我們會厭倦它。於 是,我們可以自我提昇到符合聖戒的聖人境界。 有些人不喜歡聽到戒律,他們擔心那會約束自己並導致痛苦。無論如何,嘗試控制自 己不要隨著情緒走,在佛教中是個很重要的原則。調伏身心,使它們不會隨著情緒走,那 並不是受苦,反之,它是克服苦的方法。我們必須找到一些方法以避免遭受自私或煩惱的 壓迫,安住自己的心,不許煩惱引誘我們、主宰我們。當跳舞時,注意觀察有多少煩惱刺 激、主宰我們,使我們在它們的控制之下,這是解脫自在嗎? 以上的討論,多少引發我們想到應該提昇自己的地位,不要永遠只當凡夫,自願加入 聖人的行列,就能擁有智慧,痛苦自然減少。避免給自己製造無謂的困擾,也不要做徒勞 無益的事,你將獲得如下的成果:從凡夫的階層提昇為真正的佛弟子,安住於聖戒之中。 佛陀希望有更多人成為聖人,別永遠只是凡夫俗子。 【譯註一】真正的佛弟子意指聖人。 【譯註二】四分律卷五十八:「於聖法律中,歌戲猶如哭,舞如狂者,戲笑似小兒。」( 《大正藏》第22冊,998頁) 【譯註三】此據泰文版。 【譯註四】此處所談的笑是指放逸的笑。 錄自『一問一智慧』 -- ▲▲▲ ╮╔╯ ╰╦═╭══╗╔═╮╰═╗╭ ███ ═╬╬═╮╔╬╮ ╭╯║ ║ ╭╯║ ▲▲▲ ◥█◤ ╭╬╬═╝║║╠══╬═╣ ║╭╬═╣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Ξ ║╠═╗║║║ ║ ╰═╩╯║ ║ ◥█◤ 歡迎加入交流討論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http://buddhaspace.org ⊙ 教育板, 關懷教人成人的百年志業 (本站精華區完備歡迎參閱) Education |
閱讀文章: 第 4568/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