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Xfile ◎ 佛教 X-FILE 板主: root |
閱讀文章: 第 7900/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ank (hank) 看板: BudaHelp 標題: [觀色無常-2] 時間: Sun Oct 26 12:17:12 2008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權轉貼 む觀色無常-2め 在談到觀色無常的技術細節之前,我們需要回顧一下世尊的弘法過程,了解一下 世尊的教學程序。學術界大致上們有一個共識,就是世尊在傳道上的過程大約是 如此: 1.世尊和憍陳如等五人苦行外道法六年而無進展。(參見《本事》一文) 2.世尊受牧女供食乳靡,憍陳如等五人認為世尊退墮而離開世尊。 3.世尊獨自前行,然後在菩提樹下悟道。 4.本欲先往度啟蒙師跋伽婆、阿羅邏,但二人已去世,轉往度憍陳如等五位修行 同伴(五比丘)。 5.在往度五比丘的當中,先有商人提謂和波利供佛,世尊為他們說五戒十善法, 二人皈依佛。這是佛法先傳白衣的開端。五戒十善也是現今無佛時期的地藏法門 兩大主軸之一。 6.五比丘因世尊指導他們修行的方法悟道而皈依。(先証道後再昄依世尊,本來 五人和世尊在學道上是一起出家的同學,但世尊的法是他們前所未聞的法,証明 世尊所說無誤後因此再拜世尊為師)五人本來就是出家修行者,因而世尊命此五 人為 "沙門" 比丘。以有別於當時印度各其他宗派的比丘(例如婆羅門也有比丘, 經上有時用‘異比丘’稱呼別的僧團或別宗派的比丘)。 7.五比丘皈依後,世尊再度當時五比丘所在鹿野苑的長者親友五十餘人皈佛。 8.這五十多人中有人出家,其中有人奉世尊之命便開始外出他地傳佛法,這是第 一批弘法團。是為"傳(說/弘)法師"制度的開始。 9.世尊往度當時在尼連禪河(世尊受牧女供養乳靡之河)旁的祀火婆羅門教的老 迦葉等兄弟三人,及其徒眾五百人。毒龍的故事就是指世尊說法時的受試探。這 是世尊用神通度外道已有大神通者的第一例。 10.世尊未悟道時有國王頻婆娑羅和世尊相約,要世尊成道後度他,世尊依約前 往為國王說法,當時同行的修行眾已將近三百人,國王為世尊建寺宇供三百人的 食宿和便於說法。這是竹林精舍為寺院的開始。 11.附近另一國有給孤獨長者,也為世尊建了很大的寺院,有七十二個講堂、三千 六百個獨立房舍,五百樓閣(供禪坐用),這就是祗園精舍。 12.世尊在這兩地之間(當然也有到外地短暫停留)來回說法,大約有二十年, 這個最初二十年為眾人所說的修行法就是後來集結成了《阿含》(和學術界通稱 ‘一切有部’系列)的經典。這一時期也被稱作「阿含期」 有人以為《阿含》系列是為比丘說的法,這是誤解。其實阿含是為四眾(和其它 外道修行者)所說的修行法,當中的理論、實修法、印証法都同樣適用於四眾, 但是四眾在現實中修法的困難度各有不同,因此在實修的方法和步驟上有不同的 修持過程及進度,不過四眾的修行成就都是相同的。 對於已皈依佛而且想修學佛‘法’的人來說,《阿含》是必修課程。經中的對象記 載世尊對‘比丘’說法,這是集結經典時由苦行第一的大迦葉召集五百比丘所作的, 由於世尊說過‘四眾合和僧’以比丘為上首,次為比丘尼,再來為優婆塞,優婆夷 因而經文撰寫中便以比丘為代表四眾,後人才因而誤為阿含是為比丘所寫。 事實上在五百集結外另有《大眾部》由在家修行者得到阿羅漢成就的婆師迦等也 集結了五藏,除了《經、律、論》之外另有《雜藏、禁咒藏》二者。 《雜藏、禁咒藏》正是世尊為在家修行所說的修行法。兩者所集結的三藏(經、 律、論)相同,因而彼此沒有異議。可見在當時阿含法在當時的確是四眾所共持 的法門。 當時的比丘由於大多已有神通,同樣是談神通修行的雜藏和禁咒藏(現今大致上 歸為‘真言藏’)就不在比丘的必修學習之列。後世的分類上也把前者的比丘學分 稱為‘沙門藏’,後者稱為‘菩薩藏’。 13.世尊說法二十年後,開始說般若等系列的理論,把《阿含》修法中有關“禪修, 思考” (或「思憶,思惟」)的部份加以詳說,這就是方等、般若的主要內容。 這一時期也常被稱為方等時、般若時..以便和阿含時相論。 14.佛法以戒、定、慧為三個要點,"慧" 是最後的成就也就是解脫的領悟,要達 到這一點我們都是戒-->定-->慧為修習的程序。但是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經典內容, 便可發現兩時期有一個差異,《阿含期》大部份的內容都以“定”為主。“戒”是在 比丘尼加入以及提婆等叛佛後開始建立的,一開始很少提到戒,為什麼?因為當 時的四眾本身的戒沒有問題。 15.在般若部的經典內容則是以「戒、定」並重的程序進行的,這顯示般若期的 聽法眾已擴大到了一般不一定有戒的聽眾,為了引導這些對佛法有興趣但是又因 沒有戒的觀念無法深入佛法的聽眾,般若期融入了許多原本在阿含期中很常見的 觀念(例如三十七道品之類的)加以詳說,從而把一些 "戒"的行為放到日常的各 種 "功德行" 中。 16.這一時期的經典中,開經中的 "定相"(或名三昧、三摩地、三摩缽地..) 的描述有其宣示性的功能。原本是重要的一種啟示,不過現在己不受重視,一般 只把它視為說法 "開場" 的一種描述而已。其實由般若經典入門的佛弟子在入定 時,定相的描述是用來檢驗入定情形的真偽用的。 17.世尊在世最後的數年,他自知已快到涅槃的時期了,而世尊說法五十年年來 有緣的人已該都聽過佛的法了,最後再說《法華》之類的經典,這時期有人將它 分類為 "法華期" ,《無量壽》等經就是在這時期提出來的。這時期的經典已不 再強調「定」,而只是強調 "戒" 的部份,原本在 "修定" 中很重要的般若問題, 這時便沒有說的必要。一般分類上這是佛法信徒等待大菩薩或佛來“救贖”的觀念 的開啟。 所以若要問何者為佛說,則三期經典都是佛說。只是因應聽法者的 "基本功" 的 不同而有不同的重點,支持法華期的人常會以 "最後者最重要" 的心態來自喜, 其實世尊並沒有那樣的意思。但是由於 "佛教" 後來成了一種利益團體,在教徒 的攝受上就必需強調某一宗派的 "偉大" 和重要或真傳,因而經典的傳抄就成了 各家造假的戰場。 我們提倡想學佛(而不是只想往生西方)的同學應由《阿含》入門,只因為它是 四眾的入門基石。法無我,外道行者若照著阿含的方式修行,外道也一樣會有阿 羅漢的成就,因此阿含藏經典裡世尊為外道同樣也說阿含法門,並不因為來人是 外道就不說,同時外道行者改學佛法後也同樣得到阿羅漢的成就。這種胸懷是佛 世尊之所以為佛的關鍵。 世尊所說的佛法為何是知難行易?這就要回到世尊的基本教學課程-阿含藏所說 的“觀法”了。世尊的觀法是由觀色無常開始的,因此我們必須要由色來觀起,才 能一探深秘。 (待續) ---------------- ∼∼∼∼∼∼∼∼∼∼∼∼ 半生無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聖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禪與靜坐板 - 真心交談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
閱讀文章: 第 7900/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