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Sitting ◎ 禪與靜坐    板主: prajna
閱讀文章: 第 272/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Hsiehlucien (lucien) 看板: BudaSitting
標題: 關於安那般那念第三階
時間: Sat Jul 23 17:45:56 2005

安那般那念第三階:知息遍身

曾銀湖從英文翻成中文『入息時,了了分明覺知全身(與入息互動的過程);
出息時,了了分明覺知全身(與出息互動的過程)』《四念處、p.24》

()內文字為曾銀湖自己的註解,以前我看到這以為要觀察氣遍全身,類似道家
大週天或小週天氣的運行,以為佛教雖不練氣功,但自然也有氣的運行。
後來參加新竹法源禪林禪七,與帕奧禪師的弟子開恩法師討論,他說我搞錯了,
他說身有三種,呼吸身、名身與所生身(色身),知息遍身是觀察完整的呼吸身,
也就是觀察呼吸的整個過程。如同中文「從頭到尾」,意指某個變化的整個過程,
身是指呼吸,「知息遍身」即觀察呼吸的整個過程。

性空法師(亦是帕奧禪師弟子)直接從巴利文翻譯的大念處經,第三階為
『我當覺知(息之)全身而出息;我當覺知(息之)全身而入息』《念處之道、p.14》
如此得到原始經典的佐證,第三階是觀察整個呼吸的過程,而不是觀察氣在身體內
流轉,但曾銀湖的註解顯然會讓人誤解。

開恩法師又說觀察呼吸最好固定一點(例如人中)觀察,不要跟著氣息跑進跑出。
當我了解知息遍身的身指呼吸身,又固定一點觀察時,確實建立了較穩固的念住,
生起較深邃的專注,因此認為這是正確的見解。

這裡只是釐清「方法」的原義,而不是否認氣的運行,氣確實會在身體內運行,
卻不是專注的對象,修定應力求心與所緣(業處)的融合,所以應力求單純,
太複雜雖也有趣,卻很難建立穩固的正念。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健康飲食 - 養生要訣, 素餐好康倒相報.                             BudaFood
閱讀文章: 第 272/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