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飲食與養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閱讀文章: 第 1810/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forjjlu@Lion (阿竹), 信區: TradMedicament
標  題: 溫經通絡 紓筋止痛 熱敷自己來 (轉載)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Sep  6 22:01:02 1997)
轉信站: Lion

民生報 健康生活專刊 1997.09.06

溫經通絡 紓筋止痛 熱敷自己來

中國應用熱敷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足見這種施治手法早已深入生
活,其功效也早經經驗醫學肯定。

許耀焜

  熱敷療法在中國古老年代即十分盛行,根據可考的記載,甚至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

  「史記」曾記載,神醫扁鵲以熱敷法療癒子豹太子的疾痛;而在「醫宗金鑑書」
也曾述及,神醫華佗辨明病灶後,針對病患痼疾疼痛施以熱敷。這種方法施治在因
風、寒、濕引起的疼痛上,頗具效果;而對長年難癒的筋骨痺痛、因虛寒所引起之
腹痛,療效更顯而易見。

  雖然根本治療方法仍在於改善體質及增強體魄,但對尚未體會:運動能除百病的
疼痛患者而言,能暫時抑制痠痛的侵擾,便已足矣。由於熱敷具有鬆弛局部肌肉、
促進患部血循,以達消炎、消腫、止痛的效果,所以西醫復健科的運用上,熱敷是
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講求溫經通絡、散寒通陽的功效上,古中醫選擇了日常飲食
不可或缺的水、鹽巴、食醋、生薑、蔥白等作為熱敷外用材料。也因為各有其適用
症狀,且製法簡單,尤其在施治後,輕症往往能立即感受到其效果,不失為治療或
輔助治療的好方法。

(一)醋熱敷法:

  酌量取用粗鹽三百克,置放鍋內,將其炒熱,再加約半碗的陳醋(黑醋或白醋皆
  可),邊炒邊攪,待其混合均勻後,放進備好的布包裡,趁熱置放於患處。

  適用症狀:

  1.經期腹痛:敷於肚臍兩側、下腹及腰部。
  2.脊椎、腰椎痠痛或骨質增生(骨刺)引起的痠痛。

(二)鹽熱敷法:

  取用粗鹽約五百至六百克置於鍋內,以急火炒爆,再以紙包裹,放進備好的布包裡。

  適用症狀:

  1.受風寒引起的腹痛、腹瀉:敷於肚臍及其周圍或小腹部。
  2.以粗鹽約四十五克及小茴香約一百五十克共同炒熱後,置放於布包內,趁熱熱
    敷因風濕引起的關節及肌肉痠痛的患處,可得相當程度的緩解。

(三)蔥熱敷法:

  取蔥白(去其青部及鬚根)經搗碎、杵爛後,放進鍋內熱炒,再改進布包內,趁
  熱敷患處。

  適用症狀:

  1.骨折、骨碎復位癒合後所引起之痠痛。
  2.因陰虛厥逆引起之腹痛:置放在臍上。
  3.蔥白經搗碎杵爛後,與酌量的鹽巴入鍋熱炒,再置放布包內,趁熱敷於小腹,
    有通利小便之功效。

(四)薑熱敷法:

  取生薑搗碎或切片,放進調理機或果汁機內,將薑渣及薑汁分開。然後將薑渣炒
  熱,置入布包內,趁熱敷患處,待冷卻後再入鍋,加些許先前擠搾出的薑汁,重
  新炒熱再敷。

  適用症狀:

  1.胃部寒痛:置放於胃部或中脘穴上。
  2.經期痛經;置於小腹部及腰部。
  3.產後缺乳:熱敷於乳房上。
  4.將生薑切片搗碎與白酒浸泡片刻,然後一起加熱煎(勿令燃燒),熱敷於因風
    濕性所引起的關節腫痛處(可以繃帶或透氣棉布裹住患部,每日換藥一次)。
  5.筋骨扭傷:熱敷於因扭傷或寒濕所引起的腰痛或四肢關節腫痛。

注意事項:

  1.須注意熱敷溫度,避免燙傷。
  2.發高燒或皮膚過敏及破皮傷口或經中醫辨證屬熱證患者不宜使用熱敷療法。
  3.在熱敷過程中,如局部或身體有不良反應時,須立即停止熱敷。
  4.重病患者在熱敷時,須注意呼吸、血壓及心跳變化,同時須注意患者之出汗情形。

  因為所選用之熱敷物品散熱速度快,為爭取重複熱敷之時效及療效,在第二次使
用時可考慮使用微波爐加熱,但須注意微波加熱時間之控制。

(作者為民俗療法工作者)
 
--

▌﹀            ◢◣~      *  *           
▋ ﹀       ﹋   ﹋    *│*│﹍﹍  阿竹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cbs.ntu.edu.tw> [FROM: 140.112.8.8]
閱讀文章: 第 1810/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