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飲食與養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閱讀文章: 第 1792/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forjjlu@Lion (阿竹), 信區: TradMedicament
標  題: 叩齒祛牙病 (轉載)
發信站: 獅子吼站 (Wed Dec  3 14:14:17 1997)
轉信站: Lion

民生天地 86.11.29

《古今名人病歷大公開》

顏之推叩齒祛牙病

為了牙疾,顏之推四處延醫,無奈癒之又發,不得根治。一日閱讀葛洪‘抱朴子’,
決定試試文中所述叩齒養生法,一段時日後,竟告痊癒。為了推廣此良方,他還特
意載於‘顏氏家訓’中。

易俊傑(作者為湖南邵陽教育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科普作家)

 北齊文學家顏之推(公元五三一kk約五九○年以後),字介,琅邪臨沂(今屬
山東)人。身歷四朝:初仕南朝梁元帝,為散騎侍郎;後投奔北齊,官至黃門侍郎、
平原太守;齊亡入周,為御史上士;歸隋後,太子召為學士。有《顏氏家訓》傳世,
以儒家傳統思想為立身治家之道。

  據史料記載,顏之推曾罹牙病,疼痛不已,到處延醫求治,吃了不少方劑,仍不
能根治,即癒之,又常復發。後來他看了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葛洪
的養生之作《抱朴子》,其中述及叩齒為防治牙病方法,決定試驗一下。於是,每
天晨起叩齒,一段時間後,牙痛竟消失了。從此他持之以恆,牙痛再也沒有復發。
他為了讓這個良方廣傳,特意記載於《顏氏家訓》中。


民諺「牙痛不是病,痛死無人問。」

  牙痛為各種不同牙病引起的共同症狀,例如深度蛀牙、急性或慢性牙髓炎、牙周
膜炎等,都可引起牙痛。劇烈牙痛又可引起頭痛、耳痛、頸部痛,影響咀嚼和工作;
中醫認為,本症以風熱、胃火引起為最常見。屬風熱的,症見牙齦腫脹疼痛、不能
咀嚼、腮腫而熱等,治宜疏風清熱;屬胃火的,症見齒痛齦腫、口臭、燥渴、便秘
等,治宜清胃瀉火。

  俗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能解燃眉之急。牙痛醫牙也只能祛眼前之苦;
一般難於根治,稍不注意,又會復發。故長策仍需強身健齒,顏之推的叩齒法,可
謂良方。

  叩齒,亦稱「叩天鐘」,為古代推行的養生術,許多名人都曾採用。除葛洪、顏
之推而外,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去官入梁
後,隱居於句容句曲山(茅山),常以叩齒健身,年過八旬,仍齒堅完好。北宋文
壇鉅子、書畫家蘇軾亦重視叩齒健身,每至半夜,則披衣盤腿而坐,面向東南,叩
齒三十六下。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更以「齒宜常叩」作為養生訣,
故成為封建社會最長壽的皇帝。


叩齒有三種 晨起叩 天天叩 每次三百下

 叩齒法有三種,即輕叩、重叩、輕重交替叩。牙齒好的,可重叩;牙齒不好的,
可輕叩(以自己能聽得見叩齒聲即可),或輕重交替叩。叩齒時,宜端坐或躺著,
閉口閉目,舌頭輕抵上顎,全身放鬆,心靜神凝,意守丹田;雙手疊放於肚臍處,
自然呼吸,先叩臼齒,再叩門牙,各三十六下,反覆三次。叩畢,將口中津液鼓漱
十二次,分三次嚥下,不可吐掉。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提醒後人叩齒之時,應注意:一時間,以起床後為宜;
二次數,以三百下為良;三效果,以天天叩為佳。此係經驗之談,亦可資借鑑。

  還有一種稱之為「閉天門」的堅齒法,即每次大小便時,閉口咬牙(以中等力),
舌頭輕抵上顎,自然呼吸,便畢一分鐘後再鬆口。此法有固齒生津、強腎壯陽的功
能,若持之以恆,受益無窮。


《現代醫學觀點》

促進牙齦血循、堅固牙床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現代研究表明,叩齒可以產生生理上的良性刺激,促進牙床、牙齦的血液循環,
改善牙齦組織的營養,使牙齒變得堅固而有光澤,並能延緩老年人的牙齒鬆動和脫
落。對牙病患者也是很好的輔助療法。

  醫學生理學家還發現,叩齒還有調節心腦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臟排血量增加,腦
血流量可增加百分之十四,不僅有利健齒,亦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故牙齒堅
固的老人,很少患有心腦血管的病變。

  不少人認為,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牙齒就會鬆動、脫落。但現代醫學的發展證明,
如果保健措施得當,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副受益終生的牙齒。

  傳統中醫認為,牙齒好壞與腎密切相關。女孩七歲、男孩八歲進入腎旺盛期,乳
齒脫落,換成永久齒;女子二十一歲、男子二十四歲進入腎強健期,均會長出智齒;
女子三十一歲、男子四十歲以後,進入腎衰弱期,牙齒開始每下愈況。許多人一到
中年,齒牙鬆動,牙齦外露,均為腎氣不足所致。這說明牙齒的健康與年齡密切相
關,但年齡老大並不是牙齒鬆動、脫落的必然因素,只要不忽視補腎,仍可能終生
擁有健康好牙。

  口腔醫學也指出,人老後掉牙,應歸咎於口腔保健不力和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取
糖分過多,潔牙不徹底,才是老後牙齒鬆動、脫落的原因。
 
--

▌﹀            ◢◣~      *  *           
▋ ﹀       ﹋   ﹋    *│*│﹍﹍  阿竹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cbs.ntu.edu.tw> [FROM: 140.112.8.77]
閱讀文章: 第 1792/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