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飲食與養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
閱讀文章: 第 1534/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mail@Lion (傳統醫學快遞), 信區: TradMedicament 標 題: <轉信>● 臟與腑 [轉載] (hebb) 發信站: 獅子吼站 (Wed Apr 17 10:59:26 1996) 轉信站: Lion 發信人: hebb@Maple (我是慈慈的老公喔!), 信區: TraditionalMed 標 題: 臟與腑 [轉載] 發信站: 台大醫學院◎楓城杏話◎ (Wed Apr 17 07:05:40 1996) 轉信站: Maple (local) 發信人: t123.bbs@csie.nctu (小山山), 信區: medicine 標 題: 臟與腑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Sat Feb 11 20:03:02 1995) 轉信站: aidebbs!bbsroute!phoenix 臟與腑之間的關係 1.心與小腸 心手少陰經脈屬心,絡小腸;小腸手太陽經脈屬小腸,絡心,兩者構成表裡關係。 病理上,心經實火可"移熱於小腸",引起尿少、尿赤,排尿時前陰灼熱等小腸實熱證 。反之,若小腸有熱,亦可循經上炎及心,見心煩、舌赤,甚則舌體糜爛等證。 2.肝與膽 膽附於肝,肝膽的經脈互相絡屬,構成表裡關係。它們在生理上同主疏泄,協助脾 胃消化;病理上也不能截然分開,常同時出現變化,如肝火旺或膽火旺的患者,都可出 現脅痛、口苦、咽乾,性燥易怒等症。肝膽濕熱而致的黃疸,既有發黃、口苦之膽汁 外溢症,又有脅痛、納呆等肝氣鬱結的表現。 3.脾與胃 脾胃同居中焦,通過經脈絡屬構成表裡關係。胃主受納、熟腐,脾主運化、轉輸, 胃為脾的運化做準備,脾為胃行津液而輸布精微,故脾胃又同稱為"水穀之海"與"後 天之本"。如果胃的受納失常,可以出現納呆或嘈雜易飢;脾的運化不健,則常見食後 腹脹,大便溏泄等症。脾屬陰,喜燥而惡濕,得陽始運;胃屬陽,喜潤而惡燥,得陰乃安 。脾氣主升,升則使水穀精氣上輸心肺而散布周身;胃氣宜降,降則使受納、熟腐水穀 下行於腸腑。陰與陽,濕與燥,升與降,都是相互依賴、相反相成,從而維持了脾胃正 常的生理功能。因此,若脾運不健,久則影響胃納;胃納失常,亦可影響脾運,故臨床常 見脾胃同病,如腕腹脹痛、嘔吐、便泄、食慾不振等症。 4.肺與大腸 肺與大腸經脈互相絡屬,構成表裡關係。肺的肅降和大腸的傳導功能互相影響,即 肺的肅降有助於大腸的傳導通暢,若肺有火熱之邪,氣機壅塞,肅降失職,則可引起大腸 實熱,壅滯不通,而見便秘不行;反之,若大腸積熱,津虧液燥,大便秘結,傳導阻滯,亦能 影響肺氣肅降,而使肺氣壅盛,出現咳喘等症。 5.腎與膀胱 腎與膀胱有經脈互相絡屬,構成表裡關係,在生理上共同完成水津的調節和排泄。 腎臟下流的水液,必須由膀胱貯存和固攝,再經膀胱的氣化作用為尿而排出體外。膀胱 的這些功能,又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腎氣充盈則膀胱開合有度,水液能正常代謝;若腎氣 不足,氣化不利,則膀胱開合失常。故臨床上對小便不利、癃閉不通,或尿頻、尿多甚 尿失禁等病證,常對膀胱與腎同時進行治療。 此外,心包絡與三焦,雖在經絡上有絡屬關係,但心包和心的病變是一致的,三焦與 其分屬臟腑的關係,前面已有敘述,這裡不再重覆。 -- <ORIGIN>: ◎楓城杏話◎bbs.mc.ntu.edu.tw • <FROM>: smtp.Generation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ccbs.ntu.edu.tw> [FROM: 140.112.7.141] |
閱讀文章: 第 1534/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