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飲食與養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閱讀文章: 第 1530/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mail@Lion (傳統醫學快遞), 信區: TradMedicament
標  題: <轉信>● 脾 [轉載] (hebb)
發信站: 獅子吼站 (Wed Apr 17 10:54:23 1996)
轉信站: Lion

發信人: hebb@Maple (我是慈慈的老公喔!), 信區: TraditionalMed
標  題: 脾 [轉載]
發信站: 台大醫學院◎楓城杏話◎ (Tue Apr 16 21:18:56 1996)
轉信站: Maple (local)


發信人: t123.bbs@csie.nctu (小山山), 信區: medicine
標  題: 脾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Sat Feb 11 15:36:42 1995)
轉信站: aidebbs!bbsroute!phoenix

                          脾

     1.主運化
       脾主運化,是指脾有主管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運輸水穀精氣,、水濕等功能。
  《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素
  聞.厥論》又說:"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這都說明脾有運化水穀精氣,並有把精
  氣輸布到全身各處的功能,脾的這種功能強盛,稱為"健運",脾得健運,則消化、吸收
  、運輸功能正常;脾失健運,便會出現腹滿,腸鳴,飲食不化,便溏,或不思飲食,食則
  脹滿,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肌肉消瘦、精神疲乏等證。

      脾氣虛弱,失卻運化水濕的能力,可使水濕停留而出現各種病症。如水濕停於腸
  胃不得吸收,則大便溏泄,小便不利;水濕停於肺胃,可以釀成痰飲;水濕溢於肌膚,則

  身重,膚腫,這就是《素問.宜明五氣論》所說:"脾惡溼",以及《素問.至真要大論
  》所說:"諸濕腫滿,皆鼠於脾"的意義。

      脾主運化的功能,主要是"脾氣上升"的體現。脾之所以能將水穀精氣"上歸於肺"
  "而輸布於全身,就是具備這種"升清"作用的結果。如果脾氣不升,甚或下陷,則可引
  起頭昏目眩,久瀉脫肛或內臟下垂等病證。

    2.主統血
      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脾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運行於經脈之中,不致溢於
  脈外的作用。即《難經.四十二難》所謂"脾裹血,溫五臟"的意思。如果脾氣虛弱,
  統血功能失常,則血液離開脈道而成出血之病證。如長期便血、婦女崩漏,以及皮下
  紫班等。

    3.主肌肉、四肢
      肌肉的生成,主要依賴脾的運化水穀精氣而獲得,故《素問.陰陽應化大論》說:
  "脾生肉",《素問.痿論》也說:"脾主身之肌肉。"因此,脾的運化功能是否正常,關
  係到肌肉的豐腴或瘦削。臨床受對某些肌肉瘦弱或四肢乏力的病證,都歸入脾病的範
  圍。《素問.太陰陽明論》說:"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秉水穀氣,氣日
  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充分說明肌肉、四肢鞏能是否正
  常,與脾的運戶水穀精氣是密切相關的。

    4.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脾開竅於口,是指脾的運化功能與飲食口味是密切聯繫的。脾氣健運,則飲食旺盛
  ,口味正常;若脾失健運,則表現為不欲進食,口淡乏味,並易制濕邪困脾而出現口膩、口
  甜等症。故《靈樞.脈度》篇說:"唇舌者,肌肉之本也。"所以唇色的變化,也能反應出
  脾氣健運的狀況。如脾運正常,則肌肉豐滿堅實,唇色紅潤光澤;脾氣不健,氣血不足,則
  唇色淡白或晦滯不澤,正如《素問.五藏生成篇》所說:"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

--
<ORIGIN>: ◎楓城杏話◎bbs.mc.ntu.edu.tw • <FROM>: smtp.Generation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ccbs.ntu.edu.tw> [FROM: 140.112.7.141]
閱讀文章: 第 1530/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