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5117/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標題: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1297)經 時間: Fri Aug 17 22:14:16 2018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1297)經 佛法甚深,修行要循序漸進、精進力行,若有所得,亦當知其不足,持續努力不 懈,絕不可炫耀誇示,圖謀名利。慢心不起,持志到底,若使斷欲去貪,止瞋明癡, 成就阿羅漢果即是對自己修持的肯定,何須妄圖知道學習進度,甚或掌控進度呢? 這一段感想是我理解本經天人與佛陀對話的偈頌的心得。對此偈頌的法義有過很 長時間難解的滯礙與前後文不通的質疑,今有得以自我說服的釋義,故與同學分享並 請指正。 「云何數所數?云何數不隱﹝#不被隱覆﹞?云何數中數?云何說言說?」 白話翻譯:「要如何評量所成就的法數?怎樣不會讓已得的法不退失?怎樣才是比丘 眾中的最突出者?如何將彼安立個名相?」 此偈頌的第一個「數」是動詞,計量、估量之意;第二個「數」是名詞,數目之 意,指的是「佛陀之法」。「數所數」:評量所成就的佛法的數目(#法數),也就 是想要知道自己的修行到了哪個「坎站」。 「云何數不隱?」,要如何確定所修學的法不會障蔽自己的修行。若說首句在問 如何知道自己的實力,那第二句就想如何去避免不善之法讓修行退失。隱,有遮蔽、 阻擋之意,沒有遮蔽則看得清,無阻礙故得順意自主了。 「數中數」,前「數」字〝僧數〞之義,指僧眾;後「數」字,讀〝署〞音,「 比較起來最突出」之義。所以「云何數中數?」:指隨佛習法的比丘眾中怎樣才是最 突出者;然後再就此輩僧眾給其安立個名稱-「說言說」。說:主張,於此偈是〝安 立〞義;「言說」:言談中的說法,亦即「有個彼此議論時共同理解的說詞」,而這 〝說法〞又予安立個詞叫「名相」(「#名數」)。譬如我們說「樂觀主義者」、「 通貨膨脹」、「唯心論」…幾個字就能讓人理解到其所要表達的意義。 「佛法難測量,二流﹝#二漏:有漏、無漏﹞不顯現﹝#不隨世流而變﹞,若彼名及色 ,滅盡悉無餘。 是名數所數,彼數不隱藏﹝#法的真諦不會被毀壞﹞;是彼數中數,是則說名數。」 白話翻譯:「佛法是難以評量的,二漏不會隨世俗之變而變。如果能盡斷對名色的貪 愛、執著,即成就阿羅漢果。這時自可評斷了,因已確定成就。所成就之法也不可能 被毀壞或退失。而成就如是之法者就是比丘眾中最突出之輩,而給予安立個名相稱「 阿羅漢」。 天人是未解脫者,出於「我」見問問題,所以佛陀先予糾正--「佛法難測量」 。《智論》說:「般若如大火聚,四邊不可觸。」若修行總在計算還要多少時日才得 成就?除了摸不著邊,更只是讓人洩氣而已。就是要依著佛陀教法老實修行,精進不 懈,日進有功,肯定今日之我較昨日之我有分進步,一步一腳印,終底於成,屆時自 然就知道證悟了!(「#是名數所數」) 「二流不顯現」,說明有漏法就是有漏法,無漏法就是無漏法;世俗諦就是世俗 諦,勝義諦就是勝義諦。不會因著世俗的觀念、意識、價值改變而改變,過去如此, 現在如是,未來亦復如是。只要真實解了佛法真實義,依法不依人。依法就不可能生 昨是今非的衍義;不依人就不會有走偏、邪行之患。也就不必耽心甚麼會讓自己徒生 煩惱了!(「#彼數不隱藏」) 「若彼名及色,滅盡悉無餘。」所以只要斷盡對名色的貪愛、執著,即能盡苦邊 ,得阿羅漢果。(#詳參 雜(108)經)(「#是彼數中數」) 而以此安立「阿羅漢」的名稱,以為彼此言說的共通語言。(「#是則說名數」)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5117/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