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5071/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標題: 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
時間: Fri Apr 06 01:17:16 2018

阿那律尊者的故事-因過度精進而眼根毀損

大意:阿那律尊者有次聽佛說法打瞌睡而被喝叱,後來尊者就過度精進不睡覺導致被
佛陀勸誡,然而尊者依然過度精進導致眼根毀損,之後縫衣服需要穿針,佛陀依然求
福而幫忙穿針,最後說了教誨。

我對經文與偈頌有些問題想提出來跟大家討論:

1.受法快睡眠,意無有錯亂,

賢聖所說法,智者之所樂。....

=>對於接受的佛法,令人心舒暢而有幫助睡眠?我一開始的理解是這樣,但又覺得奇
怪,所以想討論一下。

2.爾時,尊者阿那律達曉不眠,然不能除去睡眠,眼根遂損。爾時,世尊告阿那律曰
:「勤加精進者與調戲ゝ蓋相應,設復懈怠與結相應,汝今所?行當處其中ゞ。」

我對世尊回答的理解是:

過度精進本身就與掉舉蓋相應,懈怠也與眾煩惱相應,修行者當行中道。

也可理解為:即過度精進會有掉舉煩惱,懈怠會有其他煩惱...

我的綜合理解是:過度精進本身與煩惱相應,懈怠也與其他煩惱相應,而不一定是再
產生別的煩惱,但我依然有所不清楚,希望這部分能跟大家討論

附上原址:

LinkImage: https://external.xx.fbcdn.net/safe_image.php?d=AQDL1bkbQftFQ_dz&w=720&h=720&url=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main%2Fmodules%2Fdokuwiki%2Flib%2Ftpl%2Fsidebar%2Fimages%2Fmini-right.gif&cfs=1&_nc_hash=AQBBU30LLlN-unDq
LinkTitle: 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
LinkDescription: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萬眾而為說法。爾時,阿那律ヾ在彼坐上。是時,阿那律在眾中睡眠。
LinkTarget: http://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agama1%2F38.html%23%25E4%25BA%2594&h=AT2Vf1sGhnBq5GnEAlSW1Z8w4h1WFzYNfYyhfDB8GxOUqiUIWAycMrC-1Rwgqhq2N0rxh4ss6nY1ca4T_9wCwAjadPDpFPUujrvYSctGrCp3jglQwbYU0RBYdQA4pIU&s=1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Apr 06 01:53:51 2018

Chen Jian 關於第一個問題,「快」的原意是「愉悅順暢」,比如「愉快」、「快樂
」,偈中的「受法快睡眠,意無有錯亂」 意思是佛對阿那律尊者說「聽聞領受佛法
是比睡覺更快樂的事,因為受法者意無錯亂,但睡眠則是意亂昏沈」,這樣的解讀能
與後兩句「聖賢所說法,智者之所樂」相呼應。

第二個問題,依我所解,過度躁進本身就是掉舉的狀態,而懈怠則是因為各種心結才
滯礙了修行,比如打坐就想睡覺,睡覺就是最大的幾個結之一了:)

修無量心的人都知道,慈心常與貪水乳交融、悲心則容易伴隨憂的幹擾,同樣的道理
,精進也要小心掉舉的染污,修行的目的是心的調伏,若使其更加掉舉煩惱便是背道
而馳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Apr 19 12:38:57 2018

非常感謝師兄法布施,尤其是懈怠與其他很多煩惱結相應,讓我想到阿毘達摩的劃分
法,例如:某某心所與貪、癡相應。可以注意的是,躁進本身即是掉舉,這點有時候
不容易分辨。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Apr 19 12:41:13 2018

Chen Jian 我說的不太對 過度躁進是散亂不是掉舉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Apr 19 12:45:30 2018

喔喔,所以過度精進是掉舉,過度躁進是散亂嗎?我有點分不清楚了XD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Apr 19 12:48:19 2018

Chen Jian 轉貼幼幼班之前的討論給阿建參考:

念頭跑來跑去這是「散亂」 ,而心的覺察能力忽強忽弱才是「掉舉」,比喻來說就
像是搖曳的燭光,所照的相也動態模糊。修行者於掉舉所持 從忽明忽暗的狀況中放
下了之所以忽明忽暗的難查執著 (算是一種極微細的捨心吧) 然後徹底調伏了掉舉而
證道。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Thu Apr 19 13:33:46 2018

謝謝師兄,我覺得這不容易,但我有個粗淺的理解:

掉舉:心在修行上,但覺察強度不穩定

散亂: 心不一定在修行上,心到處亂跑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Apr 06 18:39:33 2018

Russ Wang講得真的很好:[慈心常與貪水乳交融、悲心則容易伴隨憂的干擾,同樣的
道理,精進也要小心掉舉的染污..];不過,另一方面,如果是對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也
就是還談不上真正深入修習止觀的初學者,淺見以為 先鼓勵他們多多培養善心
(metta.good will)還是很有益處的~淺見僅供參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Fri Apr 06 23:38:49 2018

Yen Chung  Lee  您說的沒錯,但若仔細想想,這也正意味著實際修行止觀還是最重
要的,否則對於自己身心的狀態毫無覺察力,誤把貪心當慈心、瞋心當出離心、看到
不公義的新聞就悲憤萬分卻還以為自己菩薩心腸... 那就真是冤大頭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Apr 07 00:28:23 2018

Russ Wang,我其實是很同意你說的,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人是很應該依你所說的去自我
檢查並且去面對自己微細的雜染心態;而對一般的初學者來說,一點點的善心.一點點
粗淺的慈悲心(包括ㄧ點點對善惡果報的信心)有可能開始是像新生苗芽十分嬌嫩
..,我補充的淺見是對後一類的人說的                                         
                                                                 ps誠實的
心態的確十分重要,不管是初學者或是程度比較高的人(印象中,某位尊者好像提到過
幾次,佛陀曾跟人說,帶誠實(genuine)的人來見我,我會教導他)~淺見僅供參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Apr 07 13:54:00 2018

我不太了解,兩者同時鼓勵會有何扞格 :P  事實上,善心升起時若能返照自心,檢
查是否有貪,即使做不到,但這已經是開始覺照的訓練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團)
Time: Sat Apr 07 01:07:16 2018

「受法快睡眠,意無有錯亂,

賢聖所說法,智者之所樂。

猶如深淵水,澄清無瑕穢,

如是聞法人,清淨心樂受。

亦如大方石,風所不能動,

如是得毀譽,心無有傾動。」

此偈我的解法是:

1.如果對於受聞教法的樂趣比睡眠高,那麼他便能專心一意聽講。〈如果真正樂於受
教法的人,必然專心一意無有昏沈〉

2.賢聖所說的法,是有智慧的人所好樂的。〈有智慧的人,必然好樂聽賢聖說法。〉

3.那麼他的心便如深淵的水,那麼澄清而無污染。〈比喻身心清楚,不昏沈〉

4.像這樣聽聞教法的人,他的心必然是清淨的而樂於受教的。

5.他的心也像一塊大大的方形石頭,連風都吹不動那樣穩固。〈好樂聽賢聖說法的人
,必然如一塊大大的方形石頭,不被掉舉與昏沈拉走〉

6.這樣的人他便能無論是譏毀、讚譽,他的心都能如如不動。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5071/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