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504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Kevin Hsu 標題: 請問學長:中阿含(一一五)林品蜜丸喻經 這段經文 時間: Wed Dec 20 16:44:35 2017 請問學長:中阿含(一一五)林品蜜丸喻經 這段經文,應如何解讀? 世尊告曰:「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學道,思想修習,及過去、未來、今現在法, 不愛、不樂、不著、不住,是說苦邊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無明使、見使、疑 使、鬥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及無量惡不善之法,是說苦邊。」 前半段 「若人所因念……是說苦邊」較易理解,但接著的「欲使、……惡不善之法 ,是說苦邊。」就不解為什麼全是負面的用詞卻還「是說苦邊」? > -------------------------------------------------------------------------- < From: Jefferey Lin Time: Fri Dec 22 11:52:04 2017 不知這答案是否可行,請參考:這應該是指不執善不執惡的中道。善是無常、無我; 惡也是無常、無我。我們只是從旁觀察此實相,不迎不拒,超越善惡,是為苦邊。 > -------------------------------------------------------------------------- < From: Kevin Hsu Time: Fri Dec 22 15:40:50 2017 感恩!若為此段經文的心得則可;但就經文的翻譯與理解,感覺有些對不上。相互切磋 能激發靈感,我會繼續努力突破。 > -------------------------------------------------------------------------- < From: Jefferey Lin Time: Fri Dec 22 17:27:29 2017 感謝您不嫌棄及坦誠,在下是新手,只是給您參考,結個善緣,感謝!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Fri Dec 22 14:44:55 2017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28.html 我之前也有這個疑義。但如果用這個部分的標點斷句 世尊告曰:「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學道,思想修習,及過去、未來、今現在法, 不愛、不樂、不著、不住,是說""苦邊欲使,恚使、有使、慢使、無明使、見使、疑 使、鬥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及無量惡不善之法"",是說苦邊。」 這樣苦邊就變成動詞==到.........苦邊,的意思 這樣整個經文的意思就一貫了!不管是大迦旃延尊者的解釋或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18.htm 的解釋都比較一致。所以後來我就採用了這個斷句版本。 僅供參考^^ 不過說真的,我看過的三個版本中,只有agama2的版本是這樣斷句,但個人覺得比較 能接受! > -------------------------------------------------------------------------- < From: Kevin Hsu Time: Fri Dec 22 15:07:50 2017 感恩!我也一直想就斷句上著手,師兄所說我倒沒想過,要再細細詳讀。目前是從佛陀 "略說"上在琢磨,若有心得再提出就教眾學長。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Sat Dec 23 14:42:40 2017 個人的看法是世尊說出了他的宗本及說法。比丘就問世尊這些宗本是什麼意思? 世尊就說,這些是為了那些出家修道者指出了一條苦邊(苦盡)之路, 也是為各種煩惱 指出一條苦邊(苦盡)之路. > -------------------------------------------------------------------------- < From: Kevin Hsu Time: Mon Dec 25 15:35:02 2017 「比丘!若人所因念,出家學道,思想修習,及過去、未來、今現在法,不愛、不樂 、不著、不住,是說苦邊。」 「所因念」何所指?參照本經「尊者大迦旃延告諸比丘:『…諸賢!緣眼及色,生眼 識,三事共會,便有更觸,緣更觸便有所覺,若所覺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 ,若所念便分別。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學道,思想修習,此中過去、未來、今現在 法,不愛、不樂、不著、不住,是說苦邊。』」“是念”,指的是「若所念便分別」 ;比丘之所以出家學道乃有念(#善念)起分別心,才知分辨、信忍佛陀之法的可貴 性與可實現性,是可解脫輪迴生死苦的正道妙法。既然為此目標出家,自當精進努力 ,如理思惟、修習多修習,了然三世之法的虛妄、無常,而能不貪愛、不稱嘆、不繫 著、不執取,如是可說盡苦邊了。 由大迦旃延這段話也可確認「是說苦邊 欲使」之間應是句號“。”無誤。 那下半段又怎麼解釋呢?某天讀雜阿含(335)經,如是,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 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說,除俗數法。……」忽然閃過一念,這可以用在中阿含(115)經卡住的經 文吧?因為敘述的語法相似,在「是說苦邊」前加上這四字「亦如是說」不就通了。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無明使、見使、疑使(#即 七使)、鬥諍、憎嫉、諛 諂、欺誑、妄言、兩舌及無量惡不善之法【亦如是說】,是說苦邊。」 想是本經佛陀的略說,連這四字也省了?亦或傳頌過程中給落掉了? > -------------------------------------------------------------------------- < From: Russ Wang Time: Mon Dec 25 19:24:17 2017 「邊」是一種概念,必須依靠可分的兩個界來安立,同樣的界也是依靠邊而安立。因 此要定義邊,從兩種立場來描述都正確,也應該完整定義兩種立場,才是定義「邊」 。 不過依我所解,這一經的解讀上,「苦邊」描述的不是愛不愛等兩個可分狀態,而是 指因為思維觀察了這些,出家修行後得盡苦際(邊)。一切法都有無常、苦、無我的 究竟實相,都可以是求解脫的機緣。 > -------------------------------------------------------------------------- < From: 周靖山 Time: Mon Dec 25 21:13:33 2017 我想鄭錫聰大?,基本上說的是對的,我再詳細說明如下: 把欲使及恚使中間的「,」改正成「、」就容易把這段看懂。 此句解釋為世尊告訴大家說:「比丘呀!如果人妄念紛飛,出家而學道,在思與想多 修習,能讓對過去、未來、今現在諸法上,不再貪愛、不再樂著、不再執著、不再有 住,這也就是說渡了「貪欲驅使」之苦、渡了「嗔恚驅使」之苦、渡了「業有驅使」 之苦、渡了「我慢驅使」之苦、渡了「無明驅使」之苦、渡了「邪見驅使」之苦、渡 了「疑惑驅使」之苦、渡了「鬥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及無量惡不善之 法」之苦,這就是所謂到離苦的彼岸邊。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504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