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4909/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en Jian 標題: agama1:增壹阿含經慚愧品第十八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時間: Wed Mar 15 00:59:35 2017 增一阿含經慚愧品第十八 卷第九 第三經之理解討論--關於法施與財施的理解 感謝上週讀書會 David Chiou 陳正哲 Yun Ling Kang Chakwos Liu 學友與大家的 討論與啟發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1:%E5%A2%9E%E5%A3%B9%E9% 98%BF%E5%90%AB%E7%B6%93%E6%85%9A%E6%84%A7%E5%93%81%E7%AC%AC%E5%8D%81%E5%85 %AB#三 讀書會討論整理如下: 本經中,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當法施,勿習食施。所以然者,汝等今有果報 之祐,使我弟子恭敬於法,不貪利養。設貪利養者,則有大過於如來所。] 此句一開始讀起來不太好懂,產生的疑問是: 一開始會思考是:佛陀鼓勵弟子們要 去實行法的布施嗎?然在後面,卻又說到貪利養在如來門下是有大過的,這裡似乎不 好理解 因為聲聞出家弟子們是無法蓄有財物的,前面提到要食施,似乎弟子們也不太容易做 到 而我想到,是否法施與食施是由他人布施給弟子們呢? 佛陀布施佛法,在家施主們 布施食物,這樣理解就比較通順,而佛陀開示弟子們不要去貪圖利益、食物的供養, 而是要常常掛念學到的法,這樣似乎會比較順,而也可以進一步比較其他經典。 ======================================= 2017/3/15補上 其他比對經典(謝謝莊春江師兄的整理): 中阿含88經/求法經(穢品)(莊春江標點)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行求法,莫行求飲食,所以者何?我慈愍弟子故,欲令行求法,不行求飲食 。若汝等行求飲食,不行求法者,汝等既自惡,我亦無名稱。若汝等行求法,不行求 飲食者,汝等既自好,我亦有名稱。 ...... 中部3經/法之繼承人經(根本法門品)(莊春江譯) .............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你們要成為我的法之繼承人,不要成為財物之繼承人。我[出於]對你們的 憐愍而想:『弟子們是否能成為我的法之繼承人,而不是財物之繼承人。』 比丘們!如果你們成為我的財物之繼承人,你們因此會被指責:『大師的弟子們住於 財物之繼承人,而不是法之繼承人。』我也因此會被指責:『大師的弟子們住於財物 之繼承人,而不是法之繼承人。』而,比丘們!如果你們成為我的法之繼承人,而不 是財物之繼承人,你們因此不會被指責:『大師的弟子們住於法之繼承人,而不是財 物之繼承人。』我也因此不會被指責:『大師的弟子們住於法之繼承人,而不是財物 之繼承人。』比丘們!因此,你們要成為我的法之繼承人,不要成為財物之繼承人。 我[出於]對你們的憐愍而想:『弟子們是否能成為我的法之繼承人,而不是財物之繼 承人。』 .................. ==================================== 綜合觀察起來,可能的文意是: 佛陀希望弟子們來佛陀門下出家,是來求法的,不是來求食物、財物的。 這裡我一點小感想,學佛法很好,如果能降低對財物、食物的欲貪會更好,但如果肚 子餓到很難過,我覺得吃飯也是OK的,要是餓過頭變苦行可能又太痛苦而障礙學法了 。 LinkTitle: agama1:增壹阿含經慚愧品第十八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LinkDescriptio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是華人界第一個佛學專站。提供佛學討論交流,基於佛陀遺教,探尋佛陀本懷,實踐於日常生活,見證於慈悲智慧。 LinkTarget: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buddhaspace.org%2Fmain%2Fmodules%2Fdokuwiki%2Fagama1%3A%25E5%25A2%259E%25E5%25A3%25B9%25E9%2598%25BF%25E5%2590%25AB%25E7%25B6%2593%25E6%2585%259A%25E6%2584%25A7%25E5%2593%2581%25E7%25AC%25AC%25E5%258D%2581%25E5%2585%25AB%23%E4%B8%89&h=ATN4JX0QjfxvyTU4xFh3wo8v3_1IYXvD5pZiTXgnYGEnK-22d5NCKhYZnydA8jbbxw8SXscWp7dtc4q5DQ3F5ed8Raka8nrfY1tfYoQpBjuc&s=1&enc=AZO70bX6TwEyc2WHiVn_UXFZ3Ylazm_pGnHhLaYXX_kmvBeq3mjFtYZMbkB_cTsvXHkswcGHgN8JXE7-0MYapehsp9ZjD5WlEifffV7ejfdkdg > -------------------------------------------------------------------------- < From: Chakwos Liu Time: Wed Mar 15 07:24:03 2017 同意「佛陀開示弟子們不要去貪圖利益、食物的供養,而是要常常掛念學到的法」。 > -------------------------------------------------------------------------- < From: Chengshu Wu Time: Wed Mar 15 09:18:26 2017 念施和念法要結合在一起的意思嗎? > -------------------------------------------------------------------------- < From: Allen Wang Time: Wed Mar 15 11:21:45 2017 個人理解∼ 佛陀的意思是指:應該學習佛陀的教法與教導他人,而非學習居士的布施供養及貪圖 他們的利養。因為如此你們才能體證道果,而能恭敬於法,不貪著利養。 假如貪圖利養,在我的教法下,這是很大的過錯∼ 參考 > -------------------------------------------------------------------------- < From: Chen Jian Time: Wed Mar 15 22:05:34 2017 剛剛補上比對經典,三篇一起看,感覺會更清楚了解一些 > -------------------------------------------------------------------------- < From: Jiss Ye Time: Wed Mar 15 22:58:58 2017 [增壹阿含18品3經,中阿含88經,中部3經] 這3經.是同一故事. 【增壹阿含18品3經】 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法施,勿習食施。.... 諸比丘當學法施,勿學思欲之施。我前所說者,由此因緣。.... 尊者舍利弗告諸比丘: 「云何世尊弟子貪著利養,不修行法?云何世尊弟子貪修行法,不貪利養?...」 諸比丘白舍利弗曰: 「云何比丘貪著於法,不著於財?」 【中阿含88經】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行求法,莫行求飲食.... 是以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得可佛意。是謂:諸弟子為行求法故而依佛行,非為求飲 食。」 【中部3經】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你們要成為我的法之繼承人,不要成為財物之繼承人。...」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141.htm 對比[中阿含88經,中部3經],以及閱讀[增壹阿含18品3經]的全篇內容,都盡是闡述 [當行求法,莫行求飲食]之理. 而不是在討論如何「佈施法,佈施食物」。 所以.個人理解: 增壹阿含18品3經中的「法施,食施」,並不是指:「佈施法,佈施食物」,而是指 :「接受法的佈施,接受食物的佈施」。 以上.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_^ > -------------------------------------------------------------------------- < From: Allen Wang Time: Wed Mar 15 23:20:11 2017 中阿含與中部說明的更清楚,出家的比丘應以學習法以體證道果為主要任務,其餘傳 法或布施與利養等不是其主要繼承的目標∼ > -------------------------------------------------------------------------- < From: Kevin Hsu Time: Thu Mar 16 12:23:20 2017 此經與中阿含(八八)求法經同,故以自己去年一篇心得提供參考。 (八八)中阿含穢品求法經第二 佛陀教誡弟子,之所以來作佛弟子,即當以求法為宗旨,不以求頓飯吃為目的。求法 是為離苦得樂,解脫不生;若只為溫飽,何如凡夫營生相對容易;接著佛陀舉個例子 說明怎樣叫「為求飲食故而依佛行,非為求法。」 一次佛陀用完餐還有剩飯菜,正好二位比丘來,沿途餐風露宿,飢腸轆轆。佛對二位 比丘說:「我剛吃飽還剩些飯菜,你們想吃就自行取用,不然我要拿去倒掉。」當中 一位比丘心想,佛陀已吃飽,剩菜飯若我不吃還是倒掉,與其浪費,寧可我吃了飽, 所以就拿了吃。對這位比丘的選擇佛陀給了評論:「彼比丘取此食已,雖一日一夜樂 而得安隱,但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可佛意。」 【不可佛意】是什麼意思?就是「不能讓佛生歡喜心」,不符合佛的心意。 說到這 裡我有點困惑,這位比丘依佛說:他吃飽了還有剩飯菜可以取食,如果不吃佛陀就要 拿去處理掉。他選擇食用,一來避免浪費,還要佛陀善後;二來節儉、環保,怎反倒 錯了呢? 先將佛陀對這比丘的評語經文節錄於後:「彼比丘取此食已,雖一日一夜樂而得 安隱,但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可佛意。所以者何?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得少欲, 不知厭足,不得易養,不得易滿,不得知時,不知節限,不得精進,不得宴坐,不得 淨行,不得遠離,不得一心,不得精勤,亦不得涅槃。」 我的解讀是: 1.比丘遠道而來,所為何事?難道為吃佛陀的剩飯菜嗎?肯定不是,一定為【求法】 嘛!但在飢渴力羸面臨食物引誘時,他屈服了;「先顧肚子,再顧佛祖」,求法的意 志不夠強固,這關都過不了,再面臨生死關頭就更不用說了。見微知著,所以佛陀給 他下了上述的評語。 2.另一位比丘也面臨考驗時這樣想:「世尊說食中之【下極】者,謂殘餘食也,我今 寧可不取此食。」【下極】我解讀是「最後不得不」,沒辦法了。本來佛陀規定僧眾 (包含自己)日日乞食,且不能留隔夜食,除了生病、老弱者外。今二比丘可能未乞 食或空缽不得而知,但一日不食不礙身命,能親炙佛陀說法是多麼的難得,聞法唯恐 不及,那還填飽肚子優先,何況還是剩食。要知日日乞食之律,重在修習少欲、知足 、精勤不懈怠,更而宴坐、淨行、遠離、一心,達於涅槃成就,過程是艱難無比,若 是自己目標不明確肯定,怎能期望其道心不退呢? 結論:吃,就壞事了。這也說明《守護六根》有多難啊!但一定要堅持,我們相互勉 勵。 > -------------------------------------------------------------------------- < From: Allen Wang Time: Thu Mar 16 12:29:13 2017 四種資具皆需如理思惟的省思才可受用,否則成了「借受用」,那麼肯定還是要還債 的∼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4909/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