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
閱讀文章: 第 476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en Jian 標題: 增一阿含經 序品 特色與討論(一) 時間: Fri Sep 30 18:33:45 2016 增一阿含經 序品 特色與討論(一): 1.序言與四部阿含的意義: 晉沙門釋道安撰 む四阿含義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復重序也。め 這句話是道安法師寫的序言,我不太理解。 我猜測的白話文意思是: 四部阿含意思相同,中阿含是第一個講明阿含旨要的,所以不再為中阿含寫序? 讀註解以後我的理解是:中阿含跟增一阿含是道安法師一起參與譯出的,而道安法師 認為四阿含義同,所以不再另外幫中阿含寫序。 2.增一阿含多含有講律的經文,如序言: ...其為法也,多錄禁律,繩墨切厲,乃度世檢括也...。 3.增一阿含的譯出、譯者與校正: 有外國沙門曇摩難提者,兜佉勒國人也,齠?(年幼)出家,孰與廣聞,誦二阿含,溫 故日新,周行諸國,無土不涉。以秦建元二十年來詣長安,外國鄉人咸皆善之,武威 太守趙文業求令出焉。佛念譯傳,曇嵩筆受,歲在甲申夏出,至來年春乃訖,為四十 一卷,分為上下部。 (1)譯出過程,團體譯作:最初是由曇摩難提口誦出梵本,竺佛念譯傳,曇嵩筆受, 共得四十一卷(現行本成五十一卷)。其後半十五卷每品或大段末尾原有的錄偈,因 譯人忘卻未譯,經道安與法和補訂,僧[(豐*力)/石?]、僧茂助校漏失。但全經譯文 未能盡善,後來曾經僧伽提婆略加改訂,因之現行本遂多題作「東晉•瞿曇僧伽提婆 譯」。 註解: [佛光大辭典] 梵名 Dharma-nandi。又作曇無難提、難陀。意譯法喜。兜佉勒國人。幼年出家,聰 慧明敏,遍閱三藏典籍,尤熟解增一阿含及中阿含,深為國人所推重。 前秦建元二十年(384)至長安,與道安、竺佛念等共譯出中阿含五十九卷、增一阿 含四十一卷,凡一百卷(一說九十二卷),為大部譯經之始。師道譽甚隆,頗受苻堅 禮遇,及苻堅為姚萇縊殺,於後秦建初六年(391),為姚旻譯出阿育王息壞目因緣 經一卷。又據歷代三寶紀卷八所載,師另譯出三法度論二卷、僧伽羅剎集經二卷等。 但據梁高僧卷一所載,姚萇寇逼關內之際,師即辭歸西域,不知所終。阿含二經後由 僧伽提婆校正,即今所傳之經。〔增一阿含經序、阿育王子法益壞目因緣經序、出三 藏記集卷二、卷七、卷九、卷十、歷代三寶紀卷三、開元釋教錄卷三〕 p6238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又稱曇無難提,或單作難陀。意譯法喜。兜佉勒國人。年幼出家,聰慧夙成 ,遍閱三藏,博識洽聞,無所不習,國人咸共推服。常謂弘法之體宜宣布於未聞,遂 遠渡流沙東遊,於前秦•建元二十年(384,一說建元十九年)抵達長安。 師學業甚優,道聲甚隆,故頗受苻堅禮遇。後應請與道生、竺佛念共譯《中 阿含經》十九卷、《增一阿含經》四十一卷。此為我國大部譯經之始。此外,師又譯 有《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等經。 〔參考資料〕《增一阿含經》序;《阿育王子法益壞目因緣經》序;《出三藏記集》 卷二、卷七、卷九、卷十三;《高僧傳》卷一。 (2)最後的掛名譯者: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譯,典故如下: 最初是由曇摩難提口誦出梵本,竺佛念譯傳,曇嵩筆受,共得四十一卷(現行本 成五十一卷)。其後半十五卷每品或大段末尾原有的錄偈,因譯人忘卻未譯,經道安 與法和加以補訂。但全經譯文未能盡善,後來曾經僧伽提婆略加改訂,因之現行本遂 多題作「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引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註解: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增壹阿含經 五十一卷。苻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兜佉勒國沙門曇摩難提譯。收在《大正藏》 第二冊。此經是印度北方所傳四《阿含經》中的一種,所說多為漸次趨入佛法的施、 戒、生滅、涅槃等道理。隨世人的根機不同,常從各方面來演說一法,隨事增上,以 數相次,從一法增至十一法,並說有種種因緣故事,所以叫《增一阿含經》。最初是 由曇摩難提口誦出梵本,竺佛念譯傳,曇嵩筆受,共得四十一卷(現行本成五十一卷 )。其後半十五卷每品或大段末尾原有的錄偈,因譯人忘卻未譯,經道安與法和加以 補訂。但全經譯文未能盡善,後來曾經僧伽提婆略加改訂,因之現行本遂多題作「東 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4.代名詞與標點符號: 序文:...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須蜜、僧伽羅剎,傳此五大經。... Q1:全具二阿含一百卷指的是? 參考佛光大辭典-曇無難提:... 前秦建元二十年(384)至長安,與道安、竺佛念等 共譯出中阿含五十九卷、增一阿含四十一卷,凡一百卷(一說九十二卷),為大部譯 經之始。 ... 是指 中阿含與增一阿含,也難怪道安法師在序言會說,不再另外為增一阿含寫序, 因為是與中阿含一起譯的。 此部分若有看到其他資料可再校正。 Q2:鞞婆沙是散說、異說的意思。而序言中: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須蜜 、僧伽羅剎,傳此五大經。自法東流,出經之優者也=>這樣的標點會理解為: 鞞婆沙、婆和須蜜、僧伽羅剎這三個人,傳五大經。 是否標點理解成: 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須蜜、僧伽羅剎,傳此五大經。... 5.四部阿含是如何集出? 序文:四阿含四十應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題其起盡,為錄偈焉,懼法留世久, 遺逸散落也。 學友們的想法摘錄如下: 蔡懺摩:就現行經本判斷,是次第集出的。 Russ Wang :這裡的集,應該不是七葉窟的那一次,因為當時只傳頌而沒有文字。可 以這裡是寫「十人撰一部」是寫下的意思。 個人想法:四部阿含是不同部派流傳、不同時間集出,所以序文若用字面理解,可能 要再討論。而個人也認為雜阿含可能是最早集出,因為在增一阿含、中阿含都可以看 到對於雜阿含經文的擴編。 而謝謝 Russ Wang學友的啟發,讓我想到:這40阿羅漢是否有可能是 編輯四阿含的 攝頌,如同目錄一樣的概念,避免經文書簡在流傳到後世的時候,有經文遺漏而無可 對照。 這句話需考證經文的集成歷史,而 Yun Ling Kang 學友提到:可參考印順法師的﹝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下次要開標題(二)了,引用的內容有點太多@@" > -------------------------------------------------------------------------- < From: Chen Jian Time: Fri Sep 30 19:37:19 2016 4.代名詞與標點符號: 序文:...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須蜜、僧伽羅剎,傳此五大經。... Q1:全具二阿含一百卷指的是? 參考佛光大辭典-曇無難提:... 前秦建元二十年(384)至長安,與道安、竺佛念等 共譯出中阿含五十九卷、增一阿含四十一卷,凡一百卷(一說九十二卷),為大部譯 經之始。 ... 是指 中阿含與增一阿含,也難怪道安法師在序言會說,不再另外為增一阿含寫序, 因為是與中阿含一起譯的。 Q2:鞞婆沙是散說、異說的意思。而序言中: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須蜜 、僧伽羅剎,傳此五大經。自法東流,出經之優者也=>這樣的標點會理解為: 鞞婆沙、婆和須蜜、僧伽羅剎這三個人,傳五大經。 是否標點理解成: 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須蜜、僧伽羅剎,傳此五大經。... 5.四部阿含是如何集出? 序文:四阿含四十應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題其起盡,為錄偈焉,懼法留世久, 遺逸散落也。 學友們的想法摘錄如下: 蔡懺摩:就現行經本判斷,是次第集出的。 Russ Wang:這裡的集,應該不是七葉窟的那一次,因為當時只傳頌而沒有文字。可 以這裡是寫「十人撰一部」是寫下的意思。 個人想法:四部阿含是不同部派流傳、不同時間集出,所以序文若用字面理解,可能 要再討論。而個人也認為雜阿含可能是最早擊出,因為在增一阿含、中阿含都可以看 到對於雜阿含經文的擴編。 而謝謝 Russ Wang學友的啟發,讓我想到:這40阿羅漢是否有可能是 編輯四阿含的 攝頌,如同目錄一樣的概念,避免經文書簡在流傳到後世的時候,有經文遺漏而無可 對照。 這句話需考證經文的集成歷史,而 Yun Ling Kang學友提到:可參考印順法師的﹝原 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02 20:23:18 2016 > む四阿含義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復重序也。め 中阿含曾有二個譯本,現在留傳的是新譯本。個人的解讀是道安法師曾為舊譯中阿含 寫序,在中阿含的開頭介紹「阿含」的意思,因此說「中阿含首以(已)明其旨」。 既然在中阿含開頭介紹過,這邊就不重新介紹「阿含」的意思了。 但因為舊譯的中阿含本現已不存,因此現在也就看不到道安法師為中阿含所寫的序了 。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02 20:27:16 2016 順道一提,這位道安法師因為長得醜,剛出家時不被師父重視,後來一天內背起一萬 字的經,讓他的師父嚇一跳,師父才讓他出家。他曾受教於神通蠻有名的佛圖澄等諸 位名師,傳說也見過賓頭盧尊者: 安註經,每求聖證。一日感長眉尊者來降,見所製欽歎。即賓頭盧也。因日設供。安 每與弟子法邁等於彌勒前立誓願生兜率。秦建元二十一年寂,壽七十二。 可惜是現在好像沒有留存多少他作的註釋了。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Mon Oct 03 06:42:25 2016 如果道安法師出家前相貌俊美,可能就沒有"出家的"道安法師,只剩道安"在家居士 "。。因為相貌太好看,被抓去結婚啦 ^_^ (佛菩薩的安排真是奇妙??????)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02 20:43:30 2016 阿建真細心,還注意到道安法師說的: > 增一阿含多含有講律的經文,如序言:...其為法也,多錄禁律 說老實話,我個人不覺得《增壹阿含經》收錄戒律的經文比例有比其他三部阿含來得 多。不知道序為什麼會這麼寫?同學有覺得《增壹阿含經》甚至《增支部》收錄戒律 的比例較高的嗎? > -------------------------------------------------------------------------- < From: Yun Ling Kang Time: Sun Oct 02 22:54:02 2016 回覆一下當時討論的想法(純屬個人猜測): 1 因為增一阿含的譯者還有版本,好像一直都有人討論。所以,是不是我們現在看到 的版本,可能與最初(道安法師當時的)有所不同?或者,我們現在所看的,已經有 些漏失。也就是,多含講律的部分,我們已經沒有完整看到。 2 因時的說法: 道安法師,歷史上的其中一個貢獻就是提倡統一釋姓(出家人姓釋)、制定僧團儀軌 。以當時(兩晉)中國大亂的時代背景,般若學盛行,當西域僧來長安傳譯時,道安 法師再審定《增一》上,可能會重視當時很需要,而沒有特別推展開的律學,「禁律 」可能是指規矩,在序裡面強調出來。 > -------------------------------------------------------------------------- < From: 邱大剛 Time: Tue Oct 11 23:52:45 2016 謝謝 Yun Ling Kang 的分享!有道理。 個人覺得第一點可能性較低,因為似乎新譯的《增壹阿含經》是從舊譯的擴增而來, 補足了一些舊譯所缺的經文。第二點則蠻有可能的。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02 20:54:49 2016 Q2 這些的確應該是翻譯的不同經律的名字,也可參考《中阿含經》最後一卷最後面的跋 文: 後出中阿[*]含經記 昔釋法師於長安出《中阿含》、《增壹》、《阿毘曇》、《廣說》、《僧伽羅叉》、 《阿毘曇心》、《婆須蜜》、《三法度》、《二眾從解脫》、《從解脫緣》,此諸經 律,凡百餘万言,並違本失旨,名不當實,依[8]俙屬辭,句味亦差,良由譯人造次 未善晉言故使爾耳。會燕秦交戰,關中大亂,於是良匠背世,故以弗獲改正。乃經數 年,至關東小清,冀州道人釋法和、罽賓沙門僧伽提和,招集門徒,俱遊洛邑,四、 五年中研講遂精,其人漸曉漢語,然後乃知先之失也。於是,和乃追恨先失,即從提 和更出《阿毘曇》及廣說也。自是之後,此諸經律漸皆譯正,唯《中阿[*]含》、《 僧伽羅叉》、《婆須蜜》、《從解脫緣》未更出耳。 已修正標點並通知CBETA.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16 22:10:33 2016 還剛好看到,道安法師真得寫過《中阿含經》的序: 《眾經目錄》卷6:「中阿含經序一卷(釋道安)」(CBETA, T55, no. 2146, p. 147, b27) 不過在現今的大藏經中似乎沒有該序文的記錄了,《四庫全書》裡有收錄道安法師所 作的一些序,當中有《增壹阿含經》的序,但也沒有《中阿含經》的序。可能因為《 四庫全書》是清朝編的,東晉時代的序早就找不到了。 > -------------------------------------------------------------------------- < From: Jane Huang Time: Sun Oct 16 22:18:49 2016 那在房山石經可以找到嗎?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Oct 16 22:30:47 2016 沒有。我查了一下,房山石經中的《中阿含經》也是六十卷的僧伽提婆法師增補的新 譯,現今所有藏經中的都是六十卷的新譯。 僧伽提婆法師也是晉朝人,距離道安法師不久,可能後來編藏經的人都只留新譯本, 不留舊譯本了,雖然印象中僧伽提婆法師在某個文章裡提到過他是將新舊譯本共同保 存以供後人比對。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476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