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737/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剛
標題: 梵行不憎惡戒
時間: Sun Aug 28 19:58:48 2016

「梵行不憎惡戒」還是「梵行不增惡戒」

今天讀經班大家討論到《雜阿含經》卷二十第550經這段:「聖弟子念於戒德,念不
缺戒、不斷戒、純厚戒、不離戒、非盜取戒、善究竟戒、可讚歎戒、梵行不憎?惡戒
ぁ。若聖弟子念此戒時,自念身中所成就戒,當於爾時不起欲覺、瞋恚、害覺。」

? 「憎」,宋、元、明三本作「增」。*

阿哲、Wayne Tsai、chakwos 等同學,都針對這二個不同的校勘提供了相關的一些經
、論句子,整理如下:

●支持「梵行不憎惡戒」的材料:

  *《雜阿含經》卷三十三第931經:「聖弟子念戒自念淨戒,不壞戒、不缺戒、不污
戒、不雜戒、不他取戒、善護戒、明者稱譽戒、智者不厭戒。」

  *《法蘊足論》引用雜阿含經:「?次,大名!?聖弟子,以如是相,隨?自戒,謂我
淨戒,?缺?穿,?雜?穢,堪受供養,無隱昧,善究竟,善受持,智者稱讚,常無譏毀
。」

●支持「梵行不增惡戒」的材料:

  *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取著、導向定」。

由於《雜阿含經》卷三十三的意義很接近「梵行不憎惡戒」,因此仍保留採用「梵行
不憎惡戒」這一校勘。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Aug 28 20:00:04 2016

找了卷三十三經文才發現,幾年前校勘讀到這邊時,我已經查過這些資料了,所以當
時最後沒有改動這個校勘。

讀經還真是要作筆記,要不然會作重覆的事 :D

> -------------------------------------------------------------------------- <

From: Kevin Hsu
Time: Sun Aug 28 23:13:04 2016

我之前看此經文時亦有此疑,但查了“漢典‘’有下述之意:

4) 通“憎”。厭惡 [detest]

帝式是增。——《墨子·非命下》。畢沅雲:“增、憎字通。”

不懼季氏增邑不隱諱之害,獨畏答 懿子極言之罪,何哉?——《論衡》

「增」與「憎」通,那「梵行不增惡戒」就說得通了!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Aug 28 23:20:52 2016

原來如此!謝謝補充!

> -------------------------------------------------------------------------- <

From: 吳寶原
Time: Tue Aug 30 17:33:40 2016

這樣的話,如果看到「不憎不減」,是否也可以說得通?

> -------------------------------------------------------------------------- <

From: 吳寶原
Time: Tue Aug 30 17:51:31 2016

如果漢譯《雜阿含》沒有其他「增」通作「憎」的語例,那麼說這裡的「增」與「憎
」通是要小心的。:-)

> -------------------------------------------------------------------------- <

From: Kevin Hsu
Time: Tue Aug 30 21:17:49 2016

雖是「梵行不增?戒」的增=憎解釋,但個人還是認同改為「憎」,因為太熟悉「增」
了,誰會想到查字典,我也是在瞎貓碰死耗子給碰到的。

> -------------------------------------------------------------------------- <

From: Jiss  Ye
Time: Wed Aug 31 01:07:32 2016

比對《北傳:雜阿含550經》與《南傳:增支部6集26經》

我覺得:

雜阿含的「梵行不憎惡戒」,與增支部的「不取著、導向定」,兩者似乎沒有互相的
對應啊? ^_^

感覺上:

雜阿含的「不憎惡」,與增支部的「無怨恨的、無惡意的」是相對應的? ^_^

純屬個人的感覺及猜測啦!~  ^_^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Sep 04 13:28:49 2016

謝謝 Jiss Ye 的分享。若從文字上來看,AN6.26 的「無怨恨的、無惡意的」是與《
雜阿含經》的「離瞋恚覺、離害覺」對應,而不是和「梵行不憎惡戒」那詞甚至那段
對應,因此先前沒有討論到。

而「梵行不憎惡戒」這段在AN6.26的句子被省略為「無毀壞的、……(中略)導向定
的。」 :D 所以的確較難對應,被省略的南傳經文要在別經中找,可找到為別的南傳
經文說念戒是「無毀壞的、無瑕疵的、無污點的、無雜色的、自由的、智者所稱讚的
、不取著的、導向定的」,因此就對應而言,才勉強說對應到「不取著、導向定」。
但這個對應的確比較牽強 :Q

總之,看來此段《雜阿含經》的校勘,的確「梵行不憎惡戒」是較合理的選擇,「梵
行不增惡戒」的支持證據較間接。

> -------------------------------------------------------------------------- <

From: 邱大剛
Time: Thu Nov 17 12:04:55 2016

加一經證:

《雜阿含經》卷二十四第628經:「如來、應供、等正覺所知所見,為諸比丘說聖戒
,令不斷、不缺、不擇、不離、不戒取,善究竟、善持,智者所歎、所不憎惡。」

因此就《雜阿含經》的翻譯來看,看來是解為「梵行不憎惡戒」沒錯。

當然,就意義上來說,兩種解法在修行上都是好的 :)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737/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