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727/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剛
標題: 佛經中世界的定義
時間: Sun Aug 21 08:58:53 2016

「佛經中世界的定義」

今天複查到「小千世界」的註解:「以須彌山為中心,含四大洲、日、月、欲界六天
、梵天稱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名小千世界。」

乍看之下沒什麼,好像佛學辭典通常是這麼說的,仔細思考後發現這定義不是佛經中
的精準定義。

首先,個人從來沒見到《阿含經》中以「小世界」稱呼一個世界。雖然佛學辭典中幾
乎都以「小世界」稱呼一個世界,好在有CBETA,我查了查,這並非佛經中常用的稱
法,直接用「世界」來稱呼才是經中的慣例。

當然,要說「世界」是「小世界」,在宇宙的尺度來看,也無可厚非,只不過「小世
界」這個詞變成佛學辭典的通用詞,看來是不必要的。

再者,個人似乎沒見過經中對於「世界」的定義一如佛學辭典的說法。經中都是這麼
定義一個「世界」的:

《雜阿含經》卷十九:「日所周行,照於諸方」(CBETA, T02, no. 99, p. 133, 
b10-11)

《中阿含經》卷19〈長壽王品2〉:「如日自在,明照諸方」(CBETA, T01, no. 26, 
p. 548, a13)

《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州品1〉:「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CBETA,
T01, no. 1, p. 114, b26)

《起世經》卷一〈閻浮洲品1〉:「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CBETA, T01, no. 
24, p. 310, b8)

《大樓炭經》卷一〈閻浮利品1〉:「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CBETA, T01, no. 
23, p. 277, a20)

(個人沒找到阿含部之外的經典有對「世界」定義,如果有的話也還請大家幫忙補充
。)

很明顯地,就個人能找到的經文來說,都是以「一個恆星的光照範圍」來定義一個世
界,個人還沒找到任何經律中不是以這樣來定義一個世界的。

如佛經中用「一個恆星的光照範圍」來定義一個世界,就比佛學辭典說「以須彌山為
中心……」來定義一個世界的範圍,來得科學得多。個人猜測,因為三藏中有以須彌
山為參考點,說地獄道在須彌山下多少萬里、忉利天則在須彌山頂云云,所以編佛學
辭典的人就自己將這些敘述聯想起來,作為世界的定義,而不是根據經典原文對於「
世界」的定義。

再者,佛經中說的「日月」,大家都確定知道就是太陽與月亮,但「須彌山」到底是
對應到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文科的人通常解為喜馬拉雅山,學天文物
理的人則可能解為地球自轉軸的某種物理量(磁軸一類)或太陽系旋轉軸的某種物理
量,在對「須彌山」真實意義沒有共識的情況下,以「須彌山」來定義「世界」就不
太實際。

個人猜測,編輯這類佛學辭典的人恐怕缺乏對於天文的最基本知識,所以把原先經中
對於「世界」還蠻科學的定義,以自己的理解加以重組後變成了雖然不能說不對,但
就沒那麼精準的定義。

因此對於「小千世界」的註解也更正為:「一個恆星光明所照的範圍是一世界,當中
有須彌山、四大洲、各天界等組成。一千個世界的範圍,叫做小千世界。」

相信這樣不只更貼近經典的原文,也更容易理解。

由於佛學辭典中對這條詞的解釋有蠻一致性的偏差,為免是個人有沒讀到的經文有不
同的定義,還請見過經中(而非論中)有不同定義的法師大德多加指正。謝謝!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13939437_1053374261413052_7531575192464890756_n.jpg?oh=dd31c95f73331b092634a44831a0e9d9&oe=58A0C01C
LinkDescription: 「佛經中世界的定義」  今天複查到「小千世界」的註解:「以須彌山為中心,含四大洲、日、月、欲界六天、梵天稱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名小千世界。」  乍看之下沒什麼,好像佛學辭典通常是這麼說的,仔細思考後發現這定義不是佛經中的精準定義。  首先,個人從來沒見到《阿含經》中以「小世界」稱呼一個世界。雖然佛學辭典中幾乎都以「小世界」稱呼一個世界,好在有CBETA,我查了查,這並非佛經中常用的稱法,直接用「世界」來稱呼才是經中的慣例。  當然,要說「世界」是「小世界」,在宇宙的尺度來看,也無可厚非,只不過「小世界」這個詞變成佛學辭典的通用詞,看來是不必要的。  再者,個人似乎沒見過經中對於「世界」的定義一如佛學辭典的說法。經中都是這麼定義一個「世界」的:  《雜阿含經》卷十九:「日所周行,照於諸方」(CBETA, T02, no. 99, p. 133, b10-11)  《中阿含經》卷19〈長壽王品2〉:「如日自在,明照諸方」(CBETA, T01, no. 26, p. 548, a13)  《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州品1〉:「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CBETA, T01, no. 1, p. 114, b26)  《起世經》卷一〈閻浮洲品1〉:「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CBETA, T01, no. 24, p. 310, b8)  《大樓炭經》卷一〈閻浮利品1〉:「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CBETA, T01, no. 23, p. 277, a20)  (個人沒找到阿含部之外的經典有對「世界」定義,如果有的話也還請大家幫忙補充。)  很明顯地,就個人能找到的經文來說,都是以「一個恆星的光照範圍」來定義一個世界,個人還沒找到任何經律中不是以這樣來定義一個世界的。  如佛經中用「一個恆星的光照範圍」來定義一個世界,就比佛學辭典說「以須彌山為中心……」來定義一個世界的範圍,來得科學得多。個人猜測,因為三藏中有以須彌山為參考點,說地獄道在須彌山下多少萬里、忉利天則在須彌山頂云云,所以編佛學辭典的人就自己將這些敘述聯想起來,作為世界的定義,而不是根據經典原文對於「世界」的定義。  再者,佛經中說的「日月」,大家都確定知道就是太陽與月亮,但「須彌山」到底是對應到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文科的人通常解為喜馬拉雅山,學天文物理的人則可能解為地球自轉軸的某種物理量(磁軸一類)或太陽系旋轉軸的某種物理量,在對「須彌山」真實意義沒有共識的情況下,以「須彌山」來定義「世界」就不太實際。  個人猜測,編輯這類佛學辭典的人恐怕缺乏對於天文的最基本知識,所以把原先經中對於「世界」還蠻科學的定義,以自己的理解加以重組後變成了雖然不能說不對,但就沒那麼精準的定義。  因此對於「小千世界」的註解也更正為:「一個恆星光明所照的範圍是一世界,當中有須彌山、四大洲、各天界等組成。一千個世界的範圍,叫做小千世界。」  相信這樣不只更貼近經典的原文,也更容易理解。  由於佛學辭典中對這條詞的解釋有蠻一致性的偏差,為免是個人有沒讀到的經文有不同的定義,還請見過經中(而非論中)有不同定義的法師大德多加指正。謝謝!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53374261413052&set=gm.653136258193547&type=3

> -------------------------------------------------------------------------- <

From: YC Chiang
Time: Sun Aug 21 10:08:59 2016

佛教的宇宙觀

http://www.ss.ncu.edu.tw/~calin/article2008/4h.pdf

看到眼睛花花、頭暈暈。

長阿含30經/世記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DA/DA30.htm

"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

這是從千世界反推一世界有一日月。

> -------------------------------------------------------------------------- <

From: Chris Lee
Time: Sun Aug 21 20:03:25 2016

這個長阿含經裡面的敘述如果是真的,那麼10億個有人類居住的地球就構成一個佛剎
,令人難解的是釋迦牟尼佛在2500前忙著教化當地的弟子都來不及了,哪裡有空閒去
管理剩下的999999999個地球呢?也許一個佛剎裡面有很多佛同時存在,大家一起來
各管各的地球?就像佛說阿彌陀經裡面講的東西南北上下到處都是佛?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Aug 21 21:32:37 2016

經中表示,每三千大千世界,在同一時間只有一位佛,因為佛的定義就是在沒有佛的
三千大千世界第一位覺悟而且教化眾生的人。其他的世界就是「無佛世界」,經上也
載眾生要能聽聞到佛法,如同盲龜在大海中,浮上水面時好穿過一個浮木上的孔,真
是難得。

另外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可能有另外的佛,但那已是別的佛剎了,在浩瀚的宇宙來看,
絕大多數的眾生仍然是盲龜浮木。

《阿含經》有提到釋迦牟尼佛有化身能教化其他眾生,只是不見得為地球人所知,因
此倒不見得「忙著教化當地的弟子都來不及了」 :p 聖者都是隨緣度化,並不會想要
管理哪個地方,所以佛陀放棄了王子的身分,不當轉輪王,而是出家成就等正覺。

[南無大慈大悲千百億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 <中阿含、九、五、三六>

<<<<<<<<<<<<<<<<<<<<<<<<<<<<<<<<<<<<<<<<<<<<<<<<

阿難!我往詣無量百千剎利眾,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
亦然;如彼音聲,我音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我威儀禮節亦然。若彼問義,我答彼
義。復次,我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
歡喜已,即彼處沒。我既沒已,彼不知誰?為人?為非人?阿難!如是甚奇!甚特!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如是梵志眾、居士眾、沙門眾。

「阿難!我往詣無量百千四王天眾,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
色像亦然;如彼音聲,我音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我威儀禮節亦然。若彼問義,我
答彼義。復次,我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即彼處沒。我既沒已,彼不知誰?為天?為異天?阿難!如是甚奇!甚
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如是三十三天、[火*僉]摩天、
兜率哆天、化樂天、他化樂天、梵身天、梵富樓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晃昱天、少
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罣礙天、受福天、果實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
善現天。

「阿難!我往詣無量百千色究竟天眾,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
我色像亦然;如彼音聲,我音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我威儀禮節亦然。若彼問義,
我答彼義,復次,我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即彼處沒。我既沒已,彼不知誰?為天?為異天?阿難!如是甚奇!
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

> -------------------------------------------------------------------------- <

From: Chris Lee
Time: Mon Aug 22 17:05:11 2016

我剛才讀了這中阿含36經,“釋迦摩尼佛往詣無量百千色究竟天眾,共坐談論”,這
些天眾是其他世界的?還是仍然在我們這世界呢?不過我覺得後面文意跟前面不能呼
應,比較像是兩個不同主旨內容的經被湊成一對,難道釋迦摩尼佛的意思是說他般涅
槃後的工作就是隱身在這個世界為大家說法?那就太好了!:-)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Aug 22 22:21:25 2016

經中沒有說是哪個世界,不過我猜通常是指這個世界的吧。

這段和前段經文的呼應處在於是描述佛陀的神足通能力超乎一般,而不是說佛陀涅槃
後還辛苦工作 :D 的確不無可能是別的經文片段湊成一對,畢竟古代不管是貝葉或竹
簡,都容易有經文次序一不小心混在一起的情況。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727/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