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69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David Tsai
標題: 色 (受想行識) 均為無常
時間: Thu Jul 21 14:45:21 2016

色 (受想行識) 均為無常,因而都是苦;

苦所顯示的,一方面是空無自性的主觀自我,另一方面是空無自性的客觀世界

因此

在各部阿含經,經常出現這樣的陳述:

色 (受想行識) 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雜阿含經》33 總結上述命題如下:

比丘!於意雲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比丘白佛:無常。世尊!比丘!?無常者,
是苦??比丘白佛:是苦。世尊!?無常、苦,是變?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有我、
?我、相在??比丘白佛:?也。世尊!受、想、?、?亦?如是

> -------------------------------------------------------------------------- <

From: David Tsai
Time: Thu Jul 21 18:47:41 2016

在此進一步說明:

各部阿含經對於如何從苦的束縛中解脫

基本上主張

在於 心解脫 與 慧解脫

心解脫 是對於色受想行識之無常

所衍生之無窮貪欲

予以徹底離棄

從斷除貪欲而得解脫

因此,心解脫 屬於情緒面的解脫

慧解脫 是覺知與洞察

色受想行識之無常

令眾生流轉生死中

乃無明之力所致

從斷除無明而得解脫

故而,慧解脫 屬於認知面的解脫

經由情緒面與認知面的解脫

方能真正從苦的束縛中解脫

《雜阿含經》710 云:  

比丘!貪欲纏故,不得離欲。無明纏故,慧不清淨。是故,比

丘,於欲離欲心解脫,離無明故慧解脫。若比丘於欲離欲,心

解脫身作證;離無明故慧解脫。是名比丘斷諸愛欲,轉結縛,

止慢無間等,究竟苦邊

> -------------------------------------------------------------------------- <

From: Helen Wan
Time: Fri Jul 22 12:23:54 2016

無相解脫。

> -------------------------------------------------------------------------- <

From: David Tsai
Time: Fri Jul 22 16:46:36 2016

《華嚴經.十地品》云:

觀諸有支皆自性滅,畢竟解脫,無有少法相生,即時得無相解脫門現在前

無相解脫 乃是體空卻不執著於空,否則成頑空

修 無相解脫,覺知與洞察諸法空性與空相

惟最終連知空也要空

進一步無有少法相生,能所雙亡,無相現前

故曰: 畢竟解脫

> -------------------------------------------------------------------------- <

From: David Wang
Time: Sun Jul 24 05:50:50 2016

苦所顯示的真理,是空無自性的無我。

若是有我,為何無法避開「苦」呢?也就是代表所謂的「我」,非「常、ㄧ、不變」
,即凡夫執著的「我」是假的,只是因緣和合五蘊的ㄧ合相,是故說「無我」? 

苦所顯示的,是ㄧ切法無自性的真理下,生死凡夫卻執著有「自我」,故苦。客觀世
界當然也是無自性,它們只是四大種所和合?

> -------------------------------------------------------------------------- <

From: David Tsai
Time: Sun Jul 24 12:16:48 2016

釋迦牟尼佛在說法早期,對於 無我 與 苦 之闡釋,已經所在多有;到了說法後期,
祂開始著重以 空三昧 的教法,作為眾生斷除因執著於 有我 而產生 苦 的究竟途徑
。

根據釋迦牟尼佛 空三昧 的教法,眾生次第觀察諸法之無我、空性,得空三昧之後,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繼而能徹底斷苦,最終進入大自在的涅槃境界。

《增一阿含經》45-6 云:

其有比丘遊空三昧,計無吾、我、人、壽命,亦不見有眾生,亦復不見諸行本末;已
不見,亦不造行本;已無行,更不受有;已無受有,不復受苦樂之報。舍利弗!當知
我昔未成佛道坐菩提樹下,便作是念:此眾生類為不剋獲何法流轉生死,不得解脫?
時,我復作是念: 無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脫;有此空三昧但眾生未剋
,使眾生起想著之念,以起世間之想便受生死之分。若得是空三昧亦無所願,便得無
願三昧;以得無願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無所想念。時,彼行者復有無相三昧可得娛
樂。此眾生類皆由不得三三昧故流浪生死;觀察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我爾時,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觀視道樹目未曾眴。舍利
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於諸三昧最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是故,舍
利弗!當求方便辦空三昧!如是,舍利弗!當作是學!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69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