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來讀經 - 依進度摘要區    板主: Jeroci/Misty
閱讀文章: 第 4648/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剛
標題: 因緣剎那間生滅
時間: Sun May 15 17:02:23 2016

「因緣剎那間生滅」

初學者常以為因緣是一個生一個,依時間先後而生。其實若就經典的本義來看,因緣
在剎那間即完成,不一定要有時間之分。

經中常說:「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CBETA, T02, 
no. 99, p. 72, c9-10),「俱生」即表示一起發生,也就是六根各自緣生的色、受
、想、行、識,一剎那即完成。卷十一第273經中即比喻:「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
」,拍手沒有辦法區分哪隻手先碰到、哪隻手後碰到,而是兩手同時碰到,拍在一起
的同時產生了聲音。在因果上來說,是因為有手拍掌而有聲音,而在時間來看,在一
剎那間即完成了因緣。

一個常見的誤解:「既然『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那麼眼識是在受、想、行之前就發生的」?其實眼識與色、受、想、行一起發生,不
分時間的先後。

舉個進階的例子:「一打針就痛得哇哇叫」這樣的一件事,已包含了「身根」及「意
根」的運作:皮膚感受針頭的碰觸是基於身根緣生的受、想、行、識,意根接收了身
識的訊息(成為法境)而有意識,並俱生受、想、行(「緣意、法,生意識,三事和
合觸,觸俱生受、想、思」),也就是說皮膚感受到打針後的反應是基於意根緣生的
受、想、行、識,並且意根的因緣運作也是在一剎那間即完成。

在這個牽涉到身根及意根的例子中,身根的受只是單純的接受碰觸,如果碰觸太強,
則會刺痛(苦受),但皮膚不會哇哇叫。而意根生受則會進一步的由意識的判斷,而
有不同的反應及造作,例如打針時通常大人刺痛一下就過了,有的小孩則會哭天搶地
。如果意根生受時沒有執著,就趨向解脫。

在事情發生後,有的人還會一直回想,越想越多,作更多的思考。這些已是意根在下
一個剎那的運作了:佛教的論一般認為前一個剎那的意識,成為下一個剎那的意根(
也就是說,將前一個剎那的「念頭」當作下一個剎那的「念頭」的根),接收了前一
個剎那的法境(受、想、思),而緣生新的受想行識,這新的意根生受想行識,也在
剎那間生了而又滅了。如此每一剎那都產生新的意識的生滅,取代先前的意識。

巨觀來說,我們會覺得有些時刻是受,有些時刻是想,有些時刻是行,但在微觀來說
,通常每一剎那都有受想行識生起,只是有些我們感受沒有那麼明顯。

因此卷十三第335經說「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
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因緣在剎那間即完成而「
生已盡滅」,下一個剎那時已是「異陰相續」,不同於前一個眼的因緣了,所以「眼
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卷十一第273經也表示「諸行(所有由因緣而生的
事物)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因緣和合的法在剎那間生滅。

影片檔案在播放時,每秒通常是播出約25~30幀不連續的影像,但由於人眼的限制、
視覺暫留,就以為畫面所示是完全連續的,而不知每25~30分之一秒就跳出一幅新影
像,也合乎佛經中說的「諸識法如幻」。

在當下就可以完成一個起心動念的輪迴。在禪修當中,可以更細微的觀察到因緣的起
滅,並從當下就斷了因緣。解脫十二因緣的鎖鏈,不必等到來世,當下就可以體證,
也就是《雜阿含經》卷一即提到的「現法涅槃」。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13177786_992762040807608_2081721483275643299_n.jpg?oh=a28c726ddd5ea6ac6c203d6e3ceb1552&oe=58A710DB
LinkDescription: 「因緣剎那間生滅」  初學者常以為因緣是一個生一個,依時間先後而生。其實若就經典的本義來看,因緣在剎那間即完成,不一定要有時間之分。  經中常說:「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CBETA, T02, no. 99, p. 72, c9-10),「俱生」即表示一起發生,也就是六根各自緣生的色、受、想、行、識,一剎那即完成。卷十一第273經中即比喻:「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拍手沒有辦法區分哪隻手先碰到、哪隻手後碰到,而是兩手同時碰到,拍在一起的同時產生了聲音。在因果上來說,是因為有手拍掌而有聲音,而在時間來看,在一剎那間即完成了因緣。  一個常見的誤解:「既然『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那麼眼識是在受、想、行之前就發生的」?其實眼識與色、受、想、行一起發生,不分時間的先後。  舉個進階的例子:「一打針就痛得哇哇叫」這樣的一件事,已包含了「身根」及「意根」的運作:皮膚感受針頭的碰觸是基於身根緣生的受、想、行、識,意根接收了身識的訊息(成為法境)而有意識,並俱生受、想、行(「緣意、法,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也就是說皮膚感受到打針後的反應是基於意根緣生的受、想、行、識,並且意根的因緣運作也是在一剎那間即完成。  在這個牽涉到身根及意根的例子中,身根的受只是單純的接受碰觸,如果碰觸太強,則會刺痛(苦受),但皮膚不會哇哇叫。而意根生受則會進一步的由意識的判斷,而有不同的反應及造作,例如打針時通常大人刺痛一下就過了,有的小孩則會哭天搶地。如果意根生受時沒有執著,就趨向解脫。  在事情發生後,有的人還會一直回想,越想越多,作更多的思考。這些已是意根在下一個剎那的運作了:佛教的論一般認為前一個剎那的意識,成為下一個剎那的意根(也就是說,將前一個剎那的「念頭」當作下一個剎那的「念頭」的根),接收了前一個剎那的法境(受、想、思),而緣生新的受想行識,這新的意根生受想行識,也在剎那間生了而又滅了。如此每一剎那都產生新的意識的生滅,取代先前的意識。  巨觀來說,我們會覺得有些時刻是受,有些時刻是想,有些時刻是行,但在微觀來說,通常每一剎那都有受想行識生起,只是有些我們感受沒有那麼明顯。  因此卷十三第335經說「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因緣在剎那間即完成而「生已盡滅」,下一個剎那時已是「異陰相續」,不同於前一個眼的因緣了,所以「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卷十一第273經也表示「諸行(所有由因緣而生的事物)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因緣和合的法在剎那間生滅。  影片檔案在播放時,每秒通常是播出約25~30幀不連續的影像,但由於人眼的限制、視覺暫留,就以為畫面所示是完全連續的,而不知每25~30分之一秒就跳出一幅新影像,也合乎佛經中說的「諸識法如幻」。  在當下就可以完成一個起心動念的輪迴。在禪修當中,可以更細微的觀察到因緣的起滅,並從當下就斷了因緣。解脫十二因緣的鎖鏈,不必等到來世,當下就可以體證,也就是《雜阿含經》卷一即提到的「現法涅槃」。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92762040807608&set=gm.609225012584672&type=3

> -------------------------------------------------------------------------- <

From: 邱大剛
Time: Sun May 15 17:02:43 2016

第335經經文見: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8%89#三三五

> -------------------------------------------------------------------------- <

From: 喬瑟夫
Time: Sun May 15 18:50:24 2016

看到那根,贊...

> -------------------------------------------------------------------------- <

From: 謝富雄
Time: Mon May 16 09:41:34 2016

請問以打針為例,阿羅漢與凡夫的實際經驗有何不同?身受心受為何?

> -------------------------------------------------------------------------- <

From: 水鏡
Time: Mon May 16 12:45:13 2016

借分享,謝謝。

> -------------------------------------------------------------------------- <

From: 任麗芳
Time: Tue May 17 09:57:12 2016

請問,是否如同卷二中第49經之生滅法嗎?!

> -------------------------------------------------------------------------- <

From: 鍾盛義
Time: Wed May 18 01:05:21 2016

§在阿含部居然查不到「現法涅槃」,在雜阿含卷一只查到「見法涅槃」

不過有時「見」通「現」字。

佛告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如是受、想、行、識,於識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
涅槃。」

123#

.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閱讀文章: 第 4648/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查分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