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vidChiou

《雜阿含經》卷九第252經有對蛇的護咒。在對應的南傳『相應部尼柯耶』沒有,因此曾見有些人推論認為是北傳加的,認為《雜阿含經》沒有咒。

而我卻發現南傳大藏經『律藏』【小品.5 小事犍度】Vinaya. Cullavagga. V. No.6(對蛇之護咒),是這一段的對應護咒,也就是說這段經文並非北傳所特有,而是在南傳中護咒被歸為律藏中:

請教是否有人對於南傳律藏那一段有研究的?


作者: sivathika

香光莊嚴曾有一篇文章談到此事,網址如下: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73/73bs1.htm

其實整個東南亞地區蛇之多是我們很難想像的,以緬甸為例,因為溼熱氣候的關係,整個就很適合蛇的居住,首都仰光從英國殖民算起已經開發兩百年了,郊區的山丘直接就叫naga山,聽說在五十年前都還佈滿大蟒,這種大蟒後來被有錢的美國人抓去氣候相近的佛州養, 棄養之後造成很大的生態問題。之前和美洲鱷相吞的事就很出名。
http://blogs.warwick.ac.uk/echan/gallery/misc_gallerie/

至於其他省份就不用說了,基本上出了仰光五十里就是100前的台灣,更鄉下一點的省份還要落後200年。自然環境配合之下,即使是外國人最喜歡去的觀光勝地Bagan。當地人也說天黑後千萬不要踏上草地,毒蛇很多。我在飯店草坪也親眼看到蛇攻進來捕食青蛙。

我是沒聽過有人念誦蛇護咒,當然我沒有特地向當地僧俗四眾探問這件事,參觀的地方也不夠多,見聞不足作為參考。

有看過三個做法:

第一在佛寺建築相當於「燕尾脊」的部位做上龍頭,在門口樹立龍王塑像,或是在某些特別多的地區直接以偏殿祭拜(如前述仰光郊區的naga mountain一座寺院就有這樣的設置),可能想說拜了蛇王會保庇。

第二,某些禪修道場是教人修慈心觀,例如帕奧禪林。其文本就是大家應該都聽過的慈經Metta Sutta。

第三,實戰故事。我的朋友,一位熱衷佛教的醫生,幾年前以軍醫身分被派到泰緬邊境跟少數民族打仗,有看過藍波四吧,那裡真的是人間地獄,在叢林裡天天都有人被游擊隊摸掉頭,他們在叢林中根本沒有營舍,都直接睡在樹下,而這位醫生就在一條大蟒蛇下睡了九個月,(沒辦法,因為他們部隊基本上算是被包圍住) 我問他怎麼跟一條大蟒共處九個月? 他說他無時無刻都在對它念誦 世尊十種功德,他認為蟒蛇可以藉由他分享的功德得到益處。我想這某一程度代表了南傳教徒的看法。


作者: Link

佛法的傳布源流


From: DavidChiou

對蛇的護咒這一直是個難搞的問題,從民國初年學者以為南傳沒有,到宋澤萊攻擊時的立論,到近年南傳律藏中譯本讓我們發現原來南傳是收錄於律藏中,以及實際到南傳國家實際了解南傳佛教,發現南傳其實是有咒願的,只是不將咒願視為真理或無上大法。


From: Heaven Chou

是的, 南傳的版本是有咒願, 也就是經中如下的偈誦.

 常慈念於彼  堅固賴吒羅  慈伊羅槃那  尸婆弗多羅  欽婆羅上馬  亦慈迦拘吒  及彼黑瞿曇  難徒跋難陀  慈悲於無足  及以二足者  四足與多足  亦悉起慈悲  慈悲於諸龍  依於水陸者  慈一切眾生  有量及無量

但咒術章句那一段則是南傳所無, 所以才說當時否真有說此咒, 還無法判斷.


From: DavidChiou

那咒術章句是不是偈誦內容的原文音譯?後來我發現這在南傳也常見,基於對佛法傳承的遵重,同一偈誦有二種版本的翻譯或傳承,一種是原始發音,一種是南傳當地文字的翻譯。在日本從中國翻過去的偈誦更厲害,有日文版、日文拼中文發音版、日文拼梵文發音版。

至於上面提到的同樣偈誦的二種版本(音譯和義譯各一),個人的理解是「防護咒」或「咒願」很多都是祈請三寶護法龍天加護,以防範或對治惡鬼神或外道的干擾。因此當初的譯經師可能也有點困擾:我用外國話,佛教護法聽得懂嗎?因此乾脆義譯一次、音譯一次。中土譯經到後來因此有了「五不翻」的作法。若就原理上,心念最重要,用音譯或義譯理論上都可以,畢竟天人不說英文、不說中文、不說巴利文,而是以心念溝通。


From: Heaven Chou

David說的 “原文音譯” , 我原本也想過, 但看它那麼短, 就不認為如此.

或許真的就是其中某一段偈頌的音譯, 有機會再來找看看是哪一段.

或著有精通巴文文的法友, 代為查看看律藏小事犍度中的 “六 對蛇之護咒” , 當中的偈誦哪一句是北傳此咒:

『塢躭婆隸 躭婆隸 躭陸 波婆躭陸 㮈渧 肅㮈渧 抧跋渧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諦尼羅抧施 婆羅拘閇塢隸 塢娛隸 悉波呵』


From: Avery Chan

薩婆訶是玄奘所譯, 即是”悉波呵”, 玄奘前的譯法吧, =svāhā, 此字在梵文經裡常有, 通常又放到尾尾的。巴利經裡與此字差不多的是Svāhaṃ=Sohaṃ=so ahaṃ=我, so用來加強語氣, 如itipi so bhagava.... 梵語svāhā或svāha, 通常用於咒語的結束。但是這樣的結構, 巴利經是沒有的。它的拆法是so āhā, “āhā”是”is”變格, 忘了是什麼啦, 也不想找筆記。直譯是那就是這樣, 有完結, 終結, 究竟的意思在。


From: DavidChiou

Heaven, 你提到的長度的問題,我也不清楚。此咒的偈誦(即「諦語」)在律中多次出現,有的偈誦較短,不知是否兜得上?

例如《五分律》:「八種蛇者。提樓賴吒蛇。怛車蛇。伊羅漫蛇。舍婆子蛇。甘摩羅阿濕波羅呵蛇。毘樓羅阿叉蛇。瞿曇蛇。難陀跋難陀蛇。呪蛇者。我慈諸龍王,天上及世間,以我此慈心,得滅諸恚毒。我以智慧力,用之殺此毒,味毒無味毒,破滅入地去。」

《四分律》的就較長:「佛聽作自護慈念呪。毘樓勒叉慈。伽寧慈。瞿曇冥慈。施婆彌多羅慈。多奢伊羅摩尼慈。伽毘羅濕波羅慈。提頭賴吒慈。慈念諸龍王乾闥婆羅剎娑。今我作慈心。除滅諸毒惡。從是得平復。斷毒滅毒除毒。南無婆伽婆。」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的經文則跟《雜阿含經》的意義幾乎一樣,也有咒術章句:「怛姪他 菴 敦鼻麗敦鼻麗 敦薜 鉢利敦薜 [木*奈]帝蘇[木*奈]帝 雞[木*奈]帝 牟柰裔 蘇牟柰裔 彈帝尼攞雞世 遮盧計薜 嗢毘盈具麗莎訶」。之後還有解說優波先那比丘的宿業,前世的惡業造成他多世以來都是中毒而亡。

《佛說隨勇尊者經》卷1:「爾時,世尊說大明曰: 「怛[寧*也](切身)佗(一句) 唵(引)凍蜜里(引)(二) 凍蜜里(引)(三) 凍彌(引)(四) 鉢囉(二合)凍彌(引)(五) 那致(引)(六) 蘇那致(引)(七) 計(引)嚩致(引)(八) 母那曳(引)(九) 薩三摩曳(引)(十) 難帝(引)(十一) 難底里(引)(十二) 泥(引)里(引)(十三) 泥(引)羅計(引)尸(引)(十四) 嚩(引)里(引)(十五) 嚩(引)羅計(引)尸(引)(十六) 嗢里(引)(十七) 泥羊(二合)虞(引)里(引)莎(引)賀(引)(十八)」」

雖然現在一些學者主觀認定這些都不是「咒」,但似乎各部派各版本的古代翻譯中都提到「咒」,南傳經律也提到「咒」,只有少數現代人新譯的南傳相對應經文故意略翻「咒」字,因此斷定這不是咒恐怕也不夠客觀。

現代人會遇到蛇的機率少多了,這咒是真是假完全不影響修行與生活,只是基於研討佛典的客觀立場,希望持平的多了解一些,而不是全盤接受某些學者的主觀判定了。


From: Avery Chan

「咒」和「陀羅尼」, vijja, 與畜生合用時, 代表畜生明=畜生咒。但vijja也用於智慧五特徵之一, 在轉法輪經裡, 明生起來了, vijja upadhi。這個明是光明的意思。 dhāraṇī, 在梵文經典出現較多, 中譯亦是咒。巴利經沒此詞。PTS的巴英詞典亦沒收錄此詞。

mantra指短的咒, 長咒用陀羅尼。


From: 吳寶原

David,假如咒語都有其意義,那麼玄奘五不翻的「祕密故不翻」,到底「祕密」何在?底下的文字是我剛剛讀到的: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八章第三節(摘錄)

※ 語言音聲的神祕性,從古以來,就有人信仰的。在印度,或稱為mantra,或稱為vidya、vijja^,或稱為dha^ran!i,說起來淺深不一,而與神祕的語言有關,卻是一致的。

※ 對於修道,佛法以為咒術是無益的;也不許僧眾利用咒術來獲取生活(邪命),但咒術的效力,在一般是公認的,所以在部派佛教中,容受咒術的程度,雖淺深不等,而承認咒術的效力,卻是一致的。

※ 總之,各部派都承認咒術有殺害生命的力量。印度在熱帶,毒蛇特別多;每年為毒蛇所傷害的人,數目很大。一直到現在,還有一批以咒蛇為職業的。出家人多住於山林,正是毒蛇出沒地區,既承認咒術的力量,那末為了保護自己,引用世俗防治毒蛇的咒術,也就不覺得離奇了!僧團內,准許學習治蛇毒咒,那其他治病的咒法,當然也是許可了。

※ 在佛法中,起初是諦語──真誠不虛妄的誓言,是佛力、法力、僧力──三寶的威力,修行者的功德力,也能得龍天的護助。諦語與三寶威力相結合,論性質,與咒術是類似的。所以《十誦律》稱說諦語為「咒願」;《四分律》等稱諦語為「護咒」。咒──音聲的神祕力,終於經諦語的聯絡,為部派佛教所容受,甚至成為佛法的一部分。


From: DavidChiou

寶原這個問題說老實話我無法正確的回答,學識不夠。就我所知,心經咒也是屬於玄奘法師不翻的「秘密故不翻」,但心經的梵文仍然是有意義的。另外,印老的這段我看過,有道理。印老是位好學者,將自己的立場講清楚,然後忠實的評論他所發掘出的資料,因此從印老的論文可學到很多事情,雖然每個人的立場或立論可能不盡相同,因此結論也可能不同,但都可從印老提供的資料而受益。


From: Dhamma Eye

[玛欣德尊者答疑]

北传记载,阿难尊者外出托钵时曾遇到摩登伽女咒术迷惑,欲破其梵行,在危机时刻佛陀用神通破除摩登伽女的咒术,解救了阿难,请问南传有这样的记载吗?

答:南传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因为南传记载阿难尊者在他出家之后的第一个雨安居,听了富楼那Puõõamantànãputta尊者的开示之后就证得了初果。证得了初果之后他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破戒了嘛!后来阿难尊者在佛陀入灭前的二十五年,他跟随着佛陀做佛陀的侍者一共做了二十五年。

在《长老偈Theragàthà》里面就讲到,阿难尊者自己说过,他说:“我奉事佛陀二十五年以来,我并不记得曾经生起一念的欲乐、欲望。我见佛陀,我的内心只是心怀恭敬。”他也讲到他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嗔恚。那个时候,阿难尊者还只是个初果圣者,但是他仍然有很好的守护六根门的这种功德。


From: Avery Chan

佛陀度阿難用咒語, 是有這個記載。另外, 咒語拿來自用, 在律藏中, 開緣是被允許的。沙門果經, 梵網經等與畜生明有關的巴利字是vijja, 而佛十號中有明行具足, vijjacaranasampanna。漢字用”咒”連結了漢族對咒語的負面印象, 但”咒”只是一個中性字吧了, 若一個人對”咒”這個字生起抗拒, 以內觀修行, 要看的是這個抗拒生起的原因。我眼看此字, 並沒生起什麼的抗拒, 在我那裡, 什麼都可以是咒, 善的可以咒, 惡的可以咒, 與”願”一樣, 有邪願, 有善願, “願”本身是中性字眼吧了。

有些人或許在前世被咒害過而對咒, 這字眼, 一見就生抗拒的。如同面對一些人時, 一眼就生起不喜歡, 接着就有連串理性解釋的.....內觀修, 就是知道生起不喜歡, 但不要作出反應, 單純看一看自己的不喜歡, 若能追原因就追, 否則單純知道就是了。

有四十種業處, 種種可得正定, 並非只有出入息念。其中念佛亦是可得正定, 南傳那邊念buddho, 阿姜曼也是念buddho的。


From: DavidChiou

謝謝 Dhamma Eye 提出的討論。各種觀點都可以討論,我們的目的是確實了解佛陀曾說過什麼,不多也不少,所謂依經、依律,依法不依人。

南傳是有記載阿難和摩登伽女的事,而且很多寺院有持 Jalanandana Pirith 的習慣。記載是說摩登伽家向阿難下咒,第一次沒效,第二次又下更強力的咒降,阿難開始走向其屋子。此時佛陀即誦 Jalanandana Pirith,破了邪咒。因此阿難並沒有破戒。詳細的內容 Google 可找得到,我就不贅言。

此事在上座部的很多經論也有提到,例如《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8:「尊者阿難入城乞食,摩登伽女見,已生貪,隨逐瞻觀不能捨離。此女過去五百生中作阿難婦,故今暫見便起欲尋隨逐不捨,諸如是等皆由過去因力增上,或有現在習諸煩惱因力增上,同類異類展轉相生。」(CBETA, T27, no. 1545, p. 90, b17-22) 中國在三國時期譯的《摩登伽女經》就有此事的記載,當然不像《楞嚴經》那麼大一本,但事情本身的主要經過類似,咒則短得多。


From: Avery Chan

阿難並非一開始遇佛陀就證果, 而是跟隨皇族出家, 佛陀在第二次回迦毗羅衛時, 淨飯王病危往生, 皇族很多人追隨佛陀出家, 阿難與提婆達多是這時候出家的。雨季安居前, 他出家, 雨季安居開始前, 他受具足戒, 接着遇富樓蘭說法證初果。

從出家至遇富樓蘭有一段時間。

證初果不可能破戒, 未證初果前呢?

在大般涅槃經裡, 初果的阿難還是被魔羅迷惑而沒請佛陀住世的。

咒是婆羅門, 不過佛教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婆羅門的啊, 輪迴是婆羅門的, 內觀四念處是婆羅門的, 四襌八定是婆羅門的。 與婆羅門無關的只有四聖諦(轉法輪經), 三淨肉(別於婆羅門教與耆那教)。

三藏的經藏裡小部的本生經中有摩登伽前世。註釋書就記載了摩登伽與阿難的故事。

所以南傳是有的啊, 緬甸三藏有, 鍚蘭三藏有, 泰國三藏就不知道, PTS的三藏亦有。但這故事在南傳各圈裡都不是很注重就真。但有時也是會在近代大襌師裡的書本中引用。 至大乘的楞迦經是繼續加鹽加醋, 加了文殊入去。


From: DavidChiou

說穿了,在現在這個時代,要攻擊咒願比起不攻擊咒願來得容易。我們都是清清白白的人,誰願意跟什麼咒扯上什麼掛勾,被人貼迷信的標籤?witch hunt 不外乎賺取名聲,殺了巫婆的人就是英雄。

但對我個人來說,重點不在於誰認為什麼是迷信,我們唯一想知道的,是佛怎麼說,依經、依律,是怎麼看的?

當我看到現在有些論師拿阿含經完全否定咒願,我自己讀過那些經文的前後文,知道對方是在斷章取義。我是要加入 witch hunt 耍威風,還是秉持良心還原真相,讓人知道經文原文的前後文是什麼?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是希望持平的了解經、律,持平的了解佛說。我們要能持平的了解佛說,可以一再的推翻自己,本來無我,沒有必要為了面子或意識型態扭曲佛說或斷章取義。

「咒願」在原始經律中是有不少記載的,律中提到咒願的地方是很多的,完全否定之恐怕是法說非法。之所以沒有引用太多律,是因為傳統上俗人不論僧事的。再者,

《十誦律》卷57:「阿蘭若比丘。應常一心先問訊人。喜心和視共語。捨離顰蹙。讚言善來。應畜火及火爐。少多辦食及食器。常畜水及水器。洗足水器常令有水。淨澡罐廁澡罐中。亦應令有水。應善知道徑。善知日數。善知夜善知夜分。善知星宿。讀誦星宿經。善知修妬路比尼阿毘曇。若善知初禪二三四禪。應善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若不能得修學。當問知當讀誦。」(CBETA, T23, no. 1435, p. 419, c16-25)

不是學了苦空無我的道理就大功告成沒事了。佛陀要求比丘了解世出世間法,方便行走人間。三十七道品是究竟的出世間正見,但佛陀也告訴我們有世間正見,甚至有五明等方法,作為處世的工具。


From: York Jiang

確實..David提到咒願,在律部中也常常看到。就有比丘到白衣家應供,飯後沒說什麼就走了。於是就有人譏嫌說,沙門吝嗇說吉祥話,所以佛規定接受供養要說咒願,應該是類似吉祥話之類的吧!!.....(我想)。 我以為...『咒願』與『咒術』..,這應該是有差別的吧!! 記得...三吠陀時代,大部分是咒願,但在阿達婆吠陀,就開始有某些不好的咒術,大部分是奴役鬼神害人的。


From: DavidChiou

謝謝 York Jiang 的回應。我想就善願善咒來說,真的自己完整的讀經律的人大多是有共識的,也不會認為惡咒或法術是佛教。個人有限的了解是單從佛教來說,「咒願」、「咒術」、「護咒」是同一回事,只是婆羅門教當成無上大法,佛教當成世間方便法,而且佛說「有咒說」是世間正見之一。這些語言不管是梵文或巴利文,就我所知都是當地可理解的語言,只是翻成其他國家的話(例如中文)之後可能很多人誤會為只靠音聲了。

 
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對蛇的護咒.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4:19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97328567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