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數息法的數數,不同的法師教得不一樣,哪種比較好?


David Chiou:

經中所載的是主要是安般(觀呼吸),參見《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03經。數息法是在許多論中所提出的,讓還不能好好觀呼吸的人銜接用的修習方法,以數數字來收攝心念。

在收攝心念的前提下,數息有許多種實作方式,請依所親近的寺院教導的方法即可。

有法師曾寫論文分析不同論中提到的數息法的差別,詳見「安那般那初探」一文: https://www.fuyan.org.tw/download/journal/fbs/8L-04.zip

根據該論文,論藏中一種主流的方法是在切換吸氣與呼氣的中間數數,吸氣後要換氣時心中數一,呼氣後要換氣時心中數二,再次吸氣後心中數三,再次呼氣後心中數四,……,直到數到十後,重新從一開始。將心念放在數數上,每當念頭從數字跑掉時,就重頭從一開始數,這樣反覆練習,直到能持續、穩定、專注地從一數到十、週而復始。如此收心能夠專注一段時間,才開始下一步驟。

當然,不同的傳承方法不見得一樣,像聖嚴法師是教開始呼氣時心中數一,第二次呼氣時數二,第三次呼氣時數三,……,直到數到十後,重新從一開始。數息時,只數呼氣,不管吸氣,每一次呼氣的時候數一個數字,到了吸氣的時候,仍停留在該數字上,到呼出下一口氣時,才換下一個數字。

這些沒有對錯可言,反正都是工具,能達成收攝心念的目的即可。


David Chiou:

上週禪七時聽到無著比丘提到一個論點:

十六勝行的十六個步驟,在後來的經論中,有越來越短的傾向,甚至大多數在教時都只剩前兩個步驟,只以安般修定了。

安般十六步驟的覺知喜、覺知樂等步驟,能讓人越修越快樂,有 reward based learning 的效果,讓人自己會想再多修安般。當去除掉這些步驟後,安般會較乏味。他個人認為,有可能因此論中須要更多的工具來專注在呼吸,例如數數字。畢竟以經中來看,佛世時的主流就是安般十六勝行,而在佛滅度後很久才開始發展並流行數數的方法。

利用喜、樂的reward based learning能讓人自然覺得修這個法門有趣,就能較有趣的投入修安般。


Satipatthana Shi:

數息觀的安立,《瑜伽師地論》的說法是為鈍根施設,十六行修不上來,就抱著數字簡單修,利根者不樂修數息觀。

《瑜伽師地論》卷27:「又鈍根者,應為宣說如是息念算數修習,彼由此故,於散亂處令心安住,令心愛樂。若異算數入出息念,彼心應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惑應彼心於外馳散,由正勤修數息念故,彼皆無有。若有利根,覺慧聰俊,不好乘此算數加行,若為宣說算數加行,亦能速疾無倒了達,然不愛樂。」(CBETA, T30, no. 1579, p. 431c4-11)

 
agama/研討_數息法的數數.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12/21 23:1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542139053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