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10經:

阿難!如是聖弟子入息念時如入息念學,出息念時如出息念學。若長、若短、一切身行覺知,入息念時如入息念學,出息念時如出息念學。身行休息入息念時,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學,身行休息出息念時,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學,聖弟子爾時身身觀念住。異於身者,彼亦如是隨身比思惟。

請問「異於身者,彼亦如是隨身比思惟」是什麼意思?


Satipatthana Shi:

SN 54.13: 阿難!我說這是身的一種,即:吸氣與呼氣。

《雜阿含經論會編(中)》卷4:「「智無執」:復次、精勤修習諸息念者,由正修習四種念住,無我等故,平等平等。是身種類,能取於身如理作意;如身,無我作意亦爾,是故說彼為身一分。能修如是身念住者,都不可得;如身念住,廣說乃至修法念住,當知亦爾。如是諸佛修念住教,外道法中皆無所有,是故說此修念住教,名非一切外道所執」(CBETA, Y31, no. 30, p. 423a6-9)

異:1.añña,另一個;不同的,如「異生異滅」、「異眼界」。2.aññatara,不確定的某位,如「異比丘」、「異婆羅門」。


David Chiou:

當初我查這段也思考了很久,「異於身者」有兩種解讀:

1. 其他的身體現象:

「異於身者」為「除了呼吸外的自身」字句作倒裝的翻譯,南傳巴利藏偏向這一類解法:

  • 異於身者,彼亦如是隨身比思惟:於其他的身體現象,也比照這樣地思惟。這是說思惟從呼吸所觀察到的無常等道理,也適用於身體的其他部分。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這是身的一種,即:吸氣與呼氣」。
  • 若復異受者,彼亦隨受比思惟:又如果有其他的感受,也比照這樣地思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這是受的一種,即:吸氣與呼氣的好好作意」。
  • 若有異心者,彼亦隨心比思惟:如果有其他的心念,也比照這樣地思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我說念已忘失、不正知者無入出息念」。
  • 異於法者,亦隨法比思惟:其他的諸法,也比照這樣地思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凡以慧看見貪婪、憂的捨斷後,他是善旁觀者」。

2. 自身以外,例如他人的身體:

四念處的經文中常有「內身、外身、內外身」的延展,照此可解為「自身以外」。


Satipatthana Shi:

無著比丘在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A Practice Guide and Translations 中有 SĀ 810 整部經的翻譯,無著比丘的翻譯與我的理解一致,並不是指自身以外:

異於身者 some [aspect of] the body (p.204)
若復異受者 some feeling tone
若有異心者 some state of mind
異於法者 some dharma (p.206)

David Chiou:

謝謝,那我們就採用第一種解釋:

  • 異於身者,彼亦如是隨身比思惟:於其他的身體現象,也比照這樣地思惟。這是說思惟從呼吸所觀察到的無常等道理,也適用於身體的其他部分。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這是身的一種,即:吸氣與呼氣」。
  • 若復異受者,彼亦隨受比思惟:又如果有其他的感受,也比照這樣地思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這是受的一種,即:吸氣與呼氣的好好作意」。
  • 若有異心者,彼亦隨心比思惟:如果有其他的心念,也比照這樣地思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我說念已忘失、不正知者無入出息念」。
  • 異於法者,亦隨法比思惟:其他的諸法,也比照這樣地思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凡以慧看見貪婪、憂的捨斷後,他是善旁觀者」。

Satipatthana Shi:

本經的相當南傳經文當中多出北傳經文的部分:

  • 這是受的一種,即:吸氣與呼氣的好好作意
  • 我說念已忘失、不正知者無入出息念
  • 凡以慧看見貪婪、憂的捨斷後

無著比丘認為是後來詮釋混入經文,而且這詮釋並不適當。我認同是後來詮釋混入經文,確實也不是貼切的解說。

「他是善旁觀者」是經文的一部分,對應的經文是「平等捨」。

 
agama/什麼是_異於身者_彼亦如是隨身比思惟.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33041381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