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雜阿含經》第926 經中為什麼沒有提到滅盡定? ---- David Chiou: 可注意這邊不管是南北傳經文,或是其他相關經文,都沒有嚴格限制於「定」,而是講各種「處」。 因此這邊是一層一層剝除煩惱的過程,而不必然要求達到前一個定境才能修下一個定境。否則若是照九次第定的漸修法,修空無邊處「定」前還有四禪。這經不只沒提滅盡定,也沒提初禪至四禪這些最標準的入定層次。 無著比丘在講述相關經文時,還略為打趣地說有修就有效果,如果只有1%的定力,就花100倍的時間修來彌補。 ---- Wayne: 基本上不管是俱舍論或是南傳佛教,都認為滅盡定都是入流者才能修(有的說有學位、有的說要三果) 條列這幾種情況會更清楚: 1. 得想受滅盡定的人,不見得是阿羅漢、仍需進一步熄滅微細的貪、嗔、癡,如已得滅盡定的有學聖者。\\ 2. 得阿羅漢(貪、嗔、癡已滅盡的人),不見得有滅盡定,如慧解脫阿羅漢(雖滅盡貪瞋癡,但未於禪定得自在)。\\ 3. 得滅盡定的人、已是阿羅漢、無學位(貪嗔癡已盡),這種人是俱解脫阿羅漢。 此處可以參考 中阿含97經/大因經: 慧解脫阿羅漢,他了知七識住、於二處(無想天、非想非非想處)不染著,這種的是慧解脫阿羅漢。 > 阿難!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脫者,是謂:比丘阿羅訶名慧解脫。 若是得滅盡定(得八解脫),也滅盡貪瞋癡,這樣的比丘是俱解脫阿羅漢。 > 復次,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及慧觀諸漏盡知,是謂:第八解脫。阿難!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脫,及此八解脫,順逆身作證成就遊,亦慧觀諸漏盡者,是謂:比丘阿羅訶名俱解脫。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25〈6 分別賢聖品〉和上面經文相同的論述則較為簡短:「諸阿羅漢得滅定者名俱解脫,由慧定力解脫煩惱解脫障故。所餘未得滅盡定者名慧解脫,但由慧力於煩惱障得解脫故。」 滅盡定是「止」、「觀」的結果,不是單純修止所能達到。如 相應部 和 雜阿含 所說: 相應部41相應6經/迦摩浮經第二 大德!那麼,為了想受滅等至,幾法是多助益的呢?」 「屋主!你確實問了應該第一個被問的問題,但我仍將為你解說。為了想受滅等至,二法是多助益的:止與觀。」 出滅盡定的比丘,所觸也是和三三摩地相應: 「大德!那麼,多少觸觸達從想受滅等至出定的比丘呢?」 「屋主!三種觸觸達從想受滅等至出定的比丘:空觸、無相觸、無願觸。」 ---- Jian Chen: 這經提到「不依於空、日、月、星宿而修靜慮」。 什麼是依於日、月的靜慮? ---- Wayne: 如日輪觀、月輪觀。 都是修禪定的方法,但也是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