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Delacia Li 莊春江南北傳對讀: 「求實」,南傳作「欲求心材」(sāratthik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需要心材」(needing heartwood)。 ---- From: David Chiou 《出曜經》卷14〈14 利養品〉:「猶如彼芭蕉樹,愚人求實不能尅獲,竹蘆亦復如是」(CBETA, T04, no. 212, p. 688, a9-10) 《增壹阿含經》卷38〈43 馬血天子問八政品〉:「猶如有人[19]其求實木,往至大樹,望其實,捨其枝葉,取其根持還。智者見已,便作是說:『此人別其根。』」 (CBETA, T02, no. 125, p. 759, b25-27) 看來經中「實」不但只「果實」,也可指「實木」,南傳此經翻為「求實木」是合理的。 ---- From: David Chiou 什麼是「實木」或「心材」?參見: http://tw.myblog.yahoo.com/long-nan/article?mid=1792 邊材和心材是木材學中的名詞 邊材定義為:含有生活細胞和儲藏物質的木材部分。 心材定義為:生長的樹木中不再含有活細胞的木材的內層,並且其中的儲藏物質已被移除或轉化為較耐久的物質。 通俗來講,在原木的橫斷面上,把靠近樹皮內側具有一定厚度的邊緣部分的木材叫邊材,一般顏色較淺;在工廠中俗稱“白皮”或“白邊”。 從原木中心(髓心)到邊材內側的部分,顏色明顯加深,稱為心材。 一般心材和邊材之間多呈比較整齊的近圓形邊界。 心材並不是樹木一開始生長就有的,而是隨著樹木年齡的增長,其樹幹的不斷加粗,由邊材慢慢轉化形成。 心材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生理生化變化過程。在此過程中活的薄壁細胞逐漸死亡,失去生理作用;木質部的細胞壁有所增厚、針葉樹材管胞的閉塞紋孔出現、膠質、樹脂和其他內含物沈積、侵填體形成以及色澤加深都是心材構造和化學成分發生變化的表現。 這些變化造成心材密度增大、滲透性降低、耐久性提高。相反,邊材密度相對較低,耐久性較差,富含樹木營養成分,故易寄生蛀蟲。使用含有邊材的木原料製成的家具,特別是應用於表面及主體結構,會嚴重影響成品家具使用壽命。此外,心邊材的區別是否明顯、邊材的寬度等是受樹木的遺傳控制及其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是木材識別的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