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chungyan.bbs@bbs.cis.nctu.edu.tw (平行線), 信區: history
標 題: 連載--司馬懿評傳 [十]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hu Jul 10 09:59:03 1997)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suncc.ccu!news.csie.nctu!aidebbs!UUserv.Net.tw!news.c
來 源: ccsun7
二百二十六年 (魏文帝黃初七年) (47歲)
正月,曹丕欲還兵許昌,許昌南門年久失修,崩塌,曹丕不悅,還兵洛陽,病倒。
五月,曹丕病逝(187-226,年40歲)。臨終命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
,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輔助嗣子曹叡。曹叡即位,立刻改便曹丕
原先輔政班底,以太尉鍾繇為太傅,曹休為大司馬,曹真為大將軍,司徒華歆為
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錄尚書事,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年底,司
馬懿督軍擊退東吳諸葛瑾、張霸來攻,改封舞陽侯(今河南省舞陽縣西北)。
[王夫之曰]-讀通鑑論作者(明朝)
魏之亡,自曹丕遺詔命司馬懿撫政始。懿知初為文學掾,豈夙有奪魏之心哉?魏
無人,延懿而受之耳,懿之視操,弗能若也。操之威力,割二袁,俘呂布,下劉
表,北歸烏桓,而懿無其功,操迎天子於危亂之中,復立漢之社稷,而懿無其名
,魏有人,懿不能奪也。
魏之無人,曹丕自失也,命群與懿,防曹真而相禁制也,命群,懿合真防者,曹
植兄弟也。故魏之亡,亡於孟德偏愛植而植思奪適之日。
[孫權曰]-吳國皇帝
今叡之不如丕,猶丕之不如操,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
困苦之民一朝反叛,故強驅以求民心,撫政諸臣,或文弱書生,或宗室戚臣,寧
能御雄才虎將以制天下忽?
[裴松之曰]-三國志注者
魏明帝為一時明主,政由己出,孫權此論,不合時宜。此論適何主幼國疑的情況
如魏明帝托孤齊王曹芳較適用。
[chungyan曰]
如裴松之所言,曹叡不是一個弱主,他當上皇帝已22歲,為樹立威望,達到政
由己出的目的,他完全打破曹丕為他欽定的輔政班底,對大臣全部加賞升官,但
他讓曹休總鎮東方,曹真總鎮西方,司馬懿總鎮南方,中央只留下一個不會多話
的陳群和一堆無權的老臣,所有軍政大權遂由曹叡一手掌握。這和小說將其描繪
成一位無所作為的幼主大不相同。
王夫之將魏亡歸咎於曹丕為防曹植復僻,其實曹丕一當上皇帝就對手足採取嚴密
看管,限其住於封地,更以「監國謁者」「文學防輔」嚴加看管,在世說新語中
,更直指曹丕毒殺曹彰,反此種種,可說明曹丕兄弟們已無實權,時無必要如王夫
之所說大費周張,防來防去。其實曹丕輔政班底只是顧及同姓異姓大臣之平衡罷
了。我認為魏之亡亡於曹爽,和丕叡父子實無太大關係,其實丕叡父子雖不及操
,但絕不是無用之昏君,丕繼兩漢四通西域後地五度開通西域,置西域長史府,
叡使日本高麗遣使納貢,使魏國國威遠佈,可昔曹丕對吳政策失當,曹叡晚年大
興宮殿使他們錯過一統華夏的良機。
--
黯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箏鳴 眼前飛揚著一幕幕 鮮活的面容
淹沒了黃塵古道 遠去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 您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 勝衰豈無憑 擔當身前事 何計身後評
聚散皆是緣 離合總關情 一夜風雲散 淹沒了時空
長江有意化作淚 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逞縱橫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