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外道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right@Lion (猶如蓮花不著水),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佛說外道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Sep 18 14:49:02 1999) 轉信站: Lion 佛陀指之外道,又作外教、外法、外學。指佛教以外之一切宗教。 與儒家所謂「異端」一語相當。梵語之原義係指應受尊敬之隱遁者, 初為佛教稱其他教派之語,對此而自稱內道,稱佛教經典為內典, 稱佛教以外之經典為外典。後外道漸成貶稱,意為真理以外者。三 論玄義卷上(大四五‧一中)載:「至妙虛通,目之為道。心遊道 外,故名外道。」 諸經論所舉外道之種類甚多,一般指富蘭那迦葉、末迦利瞿舍梨 子、刪闍耶毘羅胝子、阿耆多枳舍欽婆羅、迦羅拘陀迦栴延、尼乾 陀若提子等六師外道及數論、瑜伽、勝論、正理、聲論、吠檀多等 六派哲學。此外尚有下列之分類: (一)外道四執,又作外道四見、外道四計、外道四宗、四種外道 。係外道就諸法之一、異、常、無常等所執之妄見,可由三方面說 明:(1)妄執「法」之一、異,據外道小乘四宗論載,有:1.一切法 同一論,如數論外道之說。2.一切法別異論,如勝論外道之說。3. 一切法亦同一亦別異論,如尼犍子外道之說。4.一切法非同一非別 異論,如若提子外道、邪命外道之說。(2)妄執世間之常、無常,據 大智度論卷七載,有:1.世間一切恆常論,2.世間一切無常論,3. 世間一切亦恆常亦無常論,4.世間一切非恆常亦非無常論。(3)妄執 因果之有、無,據三論玄義載,有:1.邪因邪果論,如大自在天外 道之說。2.無因有果論,如常見外道之說。3.有因無果論,如斷見 外道之說。4.無因無果論,如否定因果道理之外道之說。此外,瑜 伽師地論卷六十五,自「我」與「蘊」之「即」、「離」問題,分 為多種主張;而中觀論疏卷七本,則自「苦」之自作、他作等觀點 ,分為四執。 (二)六苦行外道,據北本涅槃經卷十六載,指自餓外道、投淵外 道、赴火外道、自坐外道、寂默外道、牛狗外道(學習牛、犬,而 祈求升天之外道)等六種苦行外道。 (三)外道十六宗,又作十六異論、十六外道、十六計。據大乘法 苑義林章卷一載,即:(1)因中有果宗,如雨眾外道(或稱雨際外道 )之說。(2)從緣顯了宗,如聲論、數論之一派說。(3)去來實有宗 ,如勝論、時論外道之說。(4)計我實有宗,如數論、勝論、離繫等 一切之外道及犢子部之說。(5)諸法皆常宗,如數論外道等之說 。(6)諸因宿作宗,如離繫外道(又作宿作外道、宿作因論師)之說 ,亦即耆那教之主張。(7)自在等因宗,如大自在天外道之說。(8) 害為正法宗,主張為食肉而殺生者為正法。(9)邊無邊等宗,如主張 世界之有邊、無邊等之說。(10)不死矯亂宗,如珊闍耶(梵 Sa⼳ jaya)之詭辯論。(11)諸法無因宗,如無因外道之說。(12)七事斷 滅宗,如斷見外道之說。(13)因果皆空宗,如空見外道、邪見外道 之說。(14)妄計最勝宗,如婆羅門至上之說。(15)妄計清淨宗,如 現法涅槃外道等之說。(16)妄計吉祥宗,如曆算外道主張祭祀日月 、星宿等為吉祥。 (四)三十種外道,據大日經卷一、大日經疏卷一載,指:時外道 、地等變化外道、瑜伽我外道、建立淨外道、不建立無淨外道、自 在天外道、流出外道、時外道(與前述之時外道有異)、尊貴外道 、自然外道、內我外道、人量外道、遍嚴外道,壽者外道、補特伽 羅外道、識外道、阿賴耶外道、知者外道、見者外道、能執外道、 所執外道、內知外道、外知外道、社怛梵外道、意生外道、儒童外 道、常定生外道、聲顯外道、聲生外道(以上二種外道又合稱為聲 外道)、非聲外道。 (五)外道所執之六十二見,係出自長阿含卷十四梵動經、梵網六 十二見經、大毘婆沙論卷一九九。列舉如下: (1)有關過去(本劫本見)之分別見(有十八種): (2)有關未來(末劫末見)之分別見(有四十四種): 其他如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大品涅槃經憍陳如品、法華文句記 卷十一等對此亦舉有多種之分類。 (七)九十六種外道之算法,據大毘婆沙論卷四載,六師外道各有 弟子十五人,以一師出十五種異見,六師則出九十種異見;又師之 法與弟子不同,故九十弟子加上六師,則為九十六種派別,以此喻 外道之多。涅槃經卷十則作九十五種之說,此外尚有種種異說。其 他之外道,如:順世外道、出家外道(相對於在俗外道而言,出家 之外道稱為出家外道)、塗灰外道(獸主外道)、附佛法外道(依 附佛教而主張邪義者)、迦婆離(梵 Kabar丶,結鬘)外道、二天 三仙、三外道、十三外道、外道十一宗、三種外道等多種。 舉例來說,外道六師,為古印度佛陀時代,中印度(恒河中流一 帶)勢力較大之六種外道。外道,係以佛教立場而言,實為當時反 對婆羅門思想之自由思想家,而在一般民眾社會中所流行之思想體 系。凡六種,即:(一)珊闍耶毘羅胝子(巴 Sa⼳jaya Bela[[ hiputta),懷疑論者。不承認認知有普遍之正確性,而主張不可知 論,且認為道不須修,經八萬劫自然而得。(二)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巴 Ajita Kesakambala),唯物論、快樂論者。否認因果論,乃 路伽耶派之先驅。(三)末伽梨拘舍梨(巴 Makkhali Gos⑧la),宿 命論之自然論者。主張苦樂不由因緣,而惟為自然產生。係阿耆毘 伽派之主導者。(四)富蘭那迦葉(巴 Pur⑧广a Kassapa),無道德 論者。否認善、惡之業報。(五)迦羅鳩馱迦旃延(巴 Pakudha Kacc⑧ yana),無因論之感覺論者。認為地、水、火、風、空、苦樂、 靈魂為獨立之要素。(六)尼乾陀若提子(巴 Niga广[ha N⑧ taputta),耆那教之創始人。主張苦樂、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 應償之,並非今世行道所能斷者。以上(三)、(四)、(五)屬阿耆毘 伽派,與(六)均屬於苦行主義派;又除(一)之外,餘均站在唯物論 之立場,主張聚積說。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